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引导外部优质资源介入薄弱学校管理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为了推进上海市"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上海市教委提出了一项以委托管理形式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重要举措,即以市区办学水平和质量较高的学校对口支援和管理郊区薄弱学校,目的是:突破现行体制机制下的学校管理资源跨区域流动问题,实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农村;引进专业化的管理服务,有效提高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效率;植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跨区域学校委托管理是成都市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形式,这种办学制度的转变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为目标。在结成的学校委托管理中金牛区茶店子小学和邛崃市十方堂小学就是典型模式之一,通过规划引领、师资结对、学生发展、文化打造等发展策略与途径的转变,学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委托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受援区教育行政部门在保障运行机制方面所作的实践和思考.其中包括委托管理实施的管理机制、保障委托管理学校发展的办学机制,以及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依托"优质教育资源"、"中介评估机构"的力量,探索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方针下,教育主管部门在考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委托管理是城乡合作办学的模式之一。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在委托管理模式下,如何快速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结合现状,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自信;二是创设平台,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立足校本,形成乡村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5.
陈国颖  李敏 《文教资料》2011,(30):139-141
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是保障我国顺利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作者以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活动取得一定经验与成果的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考核评估机制研究.了解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使研究成果推广到完善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考核评估机制中.为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资源是教育环节中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生命线.教师资源城乡间的均衡对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资源在城乡的配置仍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文章将立足江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现状,通过进行教师问卷调查,着重从城乡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学任务和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方面加以研究,以实现教育全面可持续均衡发展理念为基础,寻求城乡义务教育良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委托管理薄弱学校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被委托管理学校进入"后委托管理时期",若要继续保持委托管理时期的学校办学活力,可依据校情,找准学校今后发展的突破点,从整合各类资源,有序实现学校特色创新角度做起。  相似文献   

8.
创建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和谐发展的学校;途径是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队伍,打造高品味的学校文化,构建开放和谐的大教育。  相似文献   

9.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办学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办学体制本质上是谁为办学主体、怎么来办学的问题.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存在忽视多元办学主体的参与、城乡学校办学互动互惠机制还未建立以及打工子弟学校性质不明确等问题,尚缺乏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思考办学体制改革的研究.在办学体制改革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城乡学校的互惠互动.为达成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建议从政府管理、多元办学主体参与、城乡学校互动互惠机制建立以及打工子弟学校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目前师资配置呈现非均衡的状态,表现在城乡教师资源数量和质量分布不均衡,城乡教师在入职教育、在职培训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有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城市本位的师资配置政策、教师培养监督机制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机构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投入,调整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建全教师培养监督管理机制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也出现了不均衡的趋势。近年来,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委托管理制度,在许多省市陆续开展起来。它对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为了保障委托管理的成效,需要建立委托管理的常规运行机制和道德支撑,解决动力与归因的缺失问题;大力凸显委托管理的特征;建立教师培养的新的机制;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促进异质文化的融合;建立并完善实现教育均衡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成功教育的委托办学,作为教育中介机构托管薄弱学校的先行者,旨在针对被托管学校理念落后、管理与教学粗放的现实困境,引入成功教育的"三个相信"的理念,借助成功教育优质人力资源与特色技术资源,将优秀校长的管理经验转化为被托管学校的管理实践,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化为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成功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培育学校自主造血的功能与机制,达成从外力助推到内生驱动的转变,最终帮助学校走上规范发展之路,并为持续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前瞻的办学思路和明确的办学目标。从民办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积极营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同步,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举”的管理文化,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的最终目标——“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是民办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是坐落在淮安市大地上的一所"真"学校。求真是学校近60年的办学实践总结和文化追求,学校紧紧围绕"本真教育"的办学主张,努力实现"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教师自主创造、让学校生态发展",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符合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学生文化、教师自觉发展文化和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本真课程系列。以创建鸾娃品牌为抓手,构建学生主动成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与内在灵魂.它影响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以及办学效益,也体现了学校发展中的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一是促进师生的情感认同,二是促进学校教育的有序发展,三是促进学校品牌特色的形成.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包括:合理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形成学校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建构学校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实施文化式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乔攀 《辽宁教育》2013,(8X):74-75
<正>内涵发展是一种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文化建设等内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选择。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管理,需要精细化管理,管理到位了,学校内涵才能发展。一、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内涵发展的源动力有这样一句话:学校的管理,实际上是教育思想的管理。这就是说,学校的管理者要有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校长首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纵观全局,统筹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能从本校实  相似文献   

17.
天津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软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及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水平差异显著.实现高位均衡发展目标,重点在于解决影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源问题,创新以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龙头机制,培植城乡一体、区域创新、学校特色的内生发展机制,形成以一带三、全面提升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诸如优质课程资源匮乏、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教师交流机制与鼓励政策不健全、学生生源持续消退等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稳定的城乡教育教研共同体,盘活优质资源,完善并落实城乡教师交流鼓励政策,以进一步提升他们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方针下,教育主管部门在考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委托管理是城乡合作办学的模式之一。在委托管理模式下,如何快速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切入点,以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的支配下,农村学校的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办学质量等方面与先进学校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危机与挑战面前,作为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应主动改革,扬长避短,增强竞争意识,在实现学校高效管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