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向阳 《教育》2012,(30):8
提到叛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离它越远越好,唯恐避之不及。其实,孩子1岁左右刚刚学习走路的时候就出现了叛逆——你担心他走不好,担心他会摔着,而他却非要挣开你的手自己走。这就是孩子最早的叛逆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第一次懵懵懂懂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并力图展示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叛逆期:3至4岁为第一个叛逆期,7至9岁为第二个叛  相似文献   

2.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09,(30):223-223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老师和父母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父母意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AQ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议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危机的受害者是孩子,但受到心理冲击更大的却可能是我们父母。不难理解,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自己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伤害,父母内心更是充满自责和懊悔……这些想法有时会让我们自己比孩子还要脆弱,会有种自己“崩溃”了的感觉,情绪变得焦虑、紧张、易暴易怒。这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你此刻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你始终表现出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继承”你的这些“缺点”,深陷在创伤中不能自拔。此时,建议家长不妨多增加一些交往,多听…  相似文献   

4.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丁丁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刚入园半年,他是一个有着明显冷漠心理表现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希望每天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一份奖品,可是他却始终无动于衷;在进行集体游戏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争着上去玩游戏,得到老师的贴贴纸,在班上表现自己。可是他一点也不想争取机会,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旁边一位小朋友说,你怎么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一个微笑面对生活的孩子,总是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教孩子学会微笑呢? 首先,父母自己要微笑,让孩子有一个微笑的世界。 早晨起床时给他一个微笑,上幼儿园时给他一个微笑,孩子生病时给他一个微笑,在他不高兴时给他一个微笑。孩子会从这微笑中感觉到家的温馨,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积累。在实践中学会当父母,给孩子做出样子,对这一点我体会至深。 第一次惊异于孩子虽小不能忽视是在儿子两岁半左右。一次。见我大声冲他嚷嚷,儿子扯着我的衣角仰着脸说:“妈妈,你小声说行吗?”我猛然醒悟,自己不良的性格对孩子会有不好  相似文献   

8.
1.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看法、需求、情感的独立的人。我们要正视他的存在,理解他的愿望,肯定他的努力,赞赏他的成就并给予他合法的权利,即使孩子的想法与你的想法发生冲突,我们也要尊重他的个性,不要强行为他做主。如果孩子的选择最后是错误的,对于他来说也比你为他选择好,至少他尝试过,并深刻明白自己的选择错在哪里。这样的尊重,对于孩子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非常有利。2.尊重孩子的情感。从大人的角度看孩子,会觉得孩子某些情感是不可理解的,其实,换个角度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大人,大人也经常无理取闹。二者虽矛盾,但并非不可以统一。只要你明白孩子的情感本来和大人不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一幕幕:你性格外向,喜欢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可是你的女儿很害羞,整天粘着你,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你的丈夫总是希望你们的儿子成为足球明星,但小男孩却喜欢蜷在床上读一本好书……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为孩子取得的成绩骄傲.然而也有一些时候,我们会感到困惑、惊讶,为孩子的能力、兴趣或者性格感到失望.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与众不同.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本色出演",演绎自己向往的人生——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尽管这对父母来说绝对是个挑战.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我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曾几何时,我们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又曾几何时,我们将孩子作为发泄的对象但你可曾想过孩子的心理感受涛涛是从美国回来的。在美国的幼儿园中,他是一个很直爽、很快乐的孩子。美国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虽然很乐意亲近别人,但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1.
妈妈们出门常常会遭遇一些尴尬 事。这个时候,如果是自己一个人, 不管方法是否得当、结果如何,事后也就很 快忘记了。可是如果你的孩子正好在你身 边,那就要特别注意处理方式了,因为孩子 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他拍摄下你的处事 方式,并且刻录在小脑袋瓜里,弄不好你的 处理方式还会对孩子的心理行为造成很不好 的影响。下面的尴尬事,你和孩子是否也同 样遭遇过呢?你是怎样处理的?你给自己的 处理方式打多少分?  相似文献   

12.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这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的一点心得。我开始关注孩子的意愿,是从他上小学时一次报拉丁舞班开始的。为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我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班,其中包括一个拉丁舞学习班。我认为学习拉丁舞可以培养孩子的形象气质,还可以锻炼身体。起初孩子小,让他去学也就去了,而且还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时间长了,孩子似乎有些不太愿意了,我们以为是惰性在作怪。可是,在一次新的报名开始的时候,我却意外地在书桌上发现了孩子写给我…  相似文献   

13.
《云南教育》2011,(3):36-37
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或是把自己没有上好学的心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规划,让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一、听写:在孩子学习写作之前,你把孩子给你讲的故事、梦想、奇遇草草地记下一些来,然后用别针钉在一个地方,并给他解释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孩子看到他自己的话变成了看得见的文宇  相似文献   

15.
父母应给孩子以下十大礼物:1.爱。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的需要,但父母应知道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向孩子表达“我爱你”。当孩子疲倦或精神委靡不振时,抱一抱他,给他一些爱抚,利用照料孩子睡觉、吃饭和玩耍的时间来增强你与孩子的亲密感。2.纪律。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矩,以便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建议:使用严格的但却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  相似文献   

16.
小乐 《家长》2013,(8):98-99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种父母往往得过且过、患得患失。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这种心理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要说:“你怎么这样懒?自己多动动脑筋!”不妨说:“这是你的作业,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 《教子有方》一书的作者史维亚·雷姆指出:首先,让他知道你相信他的能力,明确规定一个学习制度,然后给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在他身边转个不停,这会助长他的依赖心理。孩子拿不定主意时,可适当给予指导,然后走开或坐到一边。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做作业,那样只能导致他不学无术。毛当孩子不肯独立完成作业时@方令 @徐光立~~  相似文献   

18.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挫折,父母要提高自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而不是一味地让他觉得委屈。告诉他,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当孩子觉得委屈的时候,父母要及时了解他们委屈的原因,不要掺杂自己的主观臆测,或与孩子一起埋怨,而应让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并想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对“委屈”的关注度,引导孩子的情绪向乐观、健康方向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形成正常的人格。当孩子出现考试不及格,升学考试不上线,人际关的别扭等情况时,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不快。如果孩子心中的积郁和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就…  相似文献   

19.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家长,正襟危坐,神圣不可侵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买你的账. 我们班有位孩子家长是大学校长,他常常摆出一副校长的架势、一派校长的口吻,批评自己的孩子. 尽管家长的话很有水平,极富哲理,孩子还是打心眼里和他对立,父子关系非常紧张.有一次,爷俩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中,家长打电话向我诉苦:"我身为大学校长,对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感觉很失败." 我说:"忘掉你的校长身份吧.为什么事事和孩子较真呢?你的成就、经验是明摆着的,你越是在孩子面前示弱、谦虚,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越高大,越容易赢得他的尊重." 家长有点醒悟:"是呀,有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他明明听懂了,还要‘鸡蛋里挑骨头’,想方设法地驳倒我,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有心事,无论是喜是忧,希望找人分享或分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不是你的父母,而是最了解你的朋友。因此,父母在孩子一出生时,便要培养他成为你无所不谈的、最要好的朋友。要和孩子做朋友,自然不能有代沟。孩子有自己对人对事的见解,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与兴趣,比如孩子喜欢某位歌星或电视艺员,兴致勃勃地向你讲述偶像的新闻时,你就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主观见解去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