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景容  王琳 《中国培训》2012,(11):22-2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人社部于2009年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决定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两年多的教学试验,试点院校普遍反映,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场教学革命,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收到了初步成效。为更好地交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促进技工院校实现内涵发展,《中国培训》杂志特开辟一体化教学改革专栏,欢迎有识之士发表真知灼见。本期刊发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童华强、广州工贸技师学院院长李木杰、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原校长黄景容三位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日前,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启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各地深入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技工院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王晓初指出,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加快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内在  相似文献   

3.
孙兴伟 《中国培训》2012,(11):20-21
2009年,人社部在全国30所技工院校中开展了汽车维修、数控加工、机床切削加工、钳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进一步推广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从今年9月起,人社部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进一步扩大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院校已经新增了94所院校。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学业能力评价是研判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成效的重要契入点。通过对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学校试点班和非试点班学生的职业能力测评和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发现试点班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显著高于非试点班、自主学习能力优于非试点班,表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为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河北省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冀人社函〔2022〕109号),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为基础,以技师学院为重点,在全省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蔡立锋 《中国培训》2022,(11):93-95
<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20号)提出,我国将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为基础,以技师学院为重点,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因此,工学一体化教学将成为技工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建立与之匹配的学习评价模式值得深究。随着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习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将学生平时表现(如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7.
巨红 《成才之路》2011,(15):74-74
我校是从事职业多年且有一定影响的一所学校,在职业教育形式大好的今天,根据《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开展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针对技工院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技工院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技工院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技工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活动在开展时,必须要顺应整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与新时期背景下学生们的特点进行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课改措施。本文针对一体化课改措施在技工院校设计类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以满足新时期背景下课改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一体化教学法在技工院校专业教学的探索中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各类技工院校课改的主要导向。本文结合我校近几年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阐述了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就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景容  王琳 《中国培训》2012,(12):29-32
我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从2009年开始,首批试点院校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专栏本期的专题为:先进院校怎样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邀请到了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三所首批试点院校,从不同的角度谈改革的具体做法,希望对相关院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有所启示。下期专题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难点有哪些?如何突破?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改革自2010年始,参与试点的技工院校有12所,国家级试点的专业有机床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五个专业。全省开展试点的班级共56个,试点班学生1591名。现将主要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一、主要做法(一)提高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认识。一是针对试点院校的领导和教学管理负责人举办专题报告会,聘请部里专家介绍和讲解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解决学校决策层的认识问题;二是组织一体化试点院校到一体化课程做得  相似文献   

13.
麻艳 《中国培训》2014,(6):2044-2045
正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自从汽车维修专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首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来,通过学院、企业的密切配合以及一体化课改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在尝试"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确定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此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一、高度重视,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成立一体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院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为组  相似文献   

14.
段立霞 《现代教育》2014,(11):28-29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学改革机制不健全、工作组织流程不完善、学习工作站规划不完备、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流程、加大学习工作站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以来,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一直将其当作教学改革的抓手,不断深入研究,逐步实施,目前已实现所有专业、所有培养层次的全覆盖。2020年,学院提出综合育人改革,标志着一体化课程改革进入4.0阶段。一、一体化课程改革情况(一)一体化课程改革开展情况1.部级课改试点专业目前学院共有8个专业为部级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中第一批3个专业、第二批2专业、  相似文献   

16.
<正>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办学背景下技工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对促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进行界定,深入分析其主要内涵、 “准职业人”和“职业人”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一体化的七个特征,旨在更好地推动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到就业工作的紧密衔接。2022年3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推广,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解决技校毕业生所学的技能与所用之间偏差,一体化课程教学可帮助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汽修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魏海涛 《新疆教育》2013,(6):136-136
技工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院校。它的办学质量关系着社会职业技术工人的素质,影响着产业进步,因此如何保证良好办学状况,积极推动技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将在技工教学领域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探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浙江省教育厅和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下发文件,在全省举办 2000年 3+ 2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前三年属中等职业教育性质,由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后二年属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由高职院校举办。参加试点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和省一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参加试点的高职院校为已经批准成立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技工学校挂钩的高职院校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目前杭州技工学校首期招收的烹饪与餐…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规范技工院校专业教师的认定标准,2013年9月人社部培训司制订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人社职司便函[2013]37号)(下文简称《标准》)。《标准》是认定一体化教师的指导性文件,分"定义"、"分级"、"一体化教师标准"三部分。"定义"阐明了一体化教师的内涵,"分级"确定了一体化教师设立的级别,"一体化教师标准"描述了各级别一体化教师应达到的基本条件、承担的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