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作为高校学术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在提高学术成果质量、引导高校教师学术行为以及调节学术风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从理念、方式和监督层面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物化逻辑的渗入导致评价偏离学术本位理念、过度的量化评价导致教师产生“负效应”、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评价出现“漏洞”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质量理念的落实。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优化对策:坚持“三个统一”的理念,以学术本位促进质量理念的落实;以学术思维完善代表作制度并推行科研失败机制,从评价方式上真正落实质量理念;建立学术打假机构,以完备的监督体系为质量理念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学术增值评价强调对人类知识生产创新的纵向衡量,被认为是一种关注发展性的前沿教育评价方式。为提升高校教师学术增值评价的实效,以符号和知识的关系转化为理论视角考察其实践困顿与应然进路。结果发现:高校教师正在遭遇来自等级制符号系统的无声暴力,其中,学术增值的识别难题、符号与知识的价值转换困境以及从符号到知识的机制性障碍成为增值评价面临的突出矛盾。基于此,重构符号识别机制、探索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代表作制,探寻符号本体价值、激发教师作为创新主体的内驱动力,健全符号系统功能、促进基于分类管理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将成为推动高校教师学术增值评价发挥实效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3.
自洪堡理念诞生以来,推进基于知识生产创新的教师学术评价机制优化便成为德国高校努力的方向。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探索,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从历史发展看,学术职业吸引力下降和学术评价规范性遭受质疑是推动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变革的冲突根源;从深层原因看,学术自治与行政管理、个体自由与社会干预、评价量化要求与成果不可量化的关系矛盾始终是主导其机制变革的冲突关键。故而,动态平衡个体与组织、自由与秩序、绩效与需求的关系复杂性被认为是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演变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4.
增值评价是基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学生发展水平;基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基于学校主体发展程度,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增值评价可以推动乡村学校的自我发展,实现乡村教师的自我价值,推动乡村学生的自我反思。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增值评价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境:乡村学校“唯升学”评价理念造成增值评价结果功利化;乡村教师应试教育理念造成增值评价工具理性化;乡村学生“学而优则仕”价值理念造成增值评价实践形式化。推进增值评价有效实施可以建立多元文化融合的评价理念,探索家—校—社协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形成“以生为本”的评价结果等,做好路径重构,从而为乡村学校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侧重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查,存在内容单一、指标片面、目标局限等问题。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新时代更重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评价方法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评价需求。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新评价模式、手段及内容。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业已展现出颠覆各行业秩序的重构性力量。大学教学范式是否亦然被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能为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提供何种可能等问题亟待厘清。基于创造性破坏理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教学范式运作的价值网络进行扫描发现,延续性创新力量难以有效驱动大学教学范式变革,“知识即力量”的实践误读、去标准化教学的“持久战”、反馈功能弱化的超稳态及以“学”为中心理念的悬浮等变革困境阻碍大学教学范式的更迭跃迁,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急需创造性破坏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教学范式核心要件的整合能够激发逆转教学范式变革困境的创造性破坏力量,重塑教学价值的生成与表达方式,推动大学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换。大学教学新范式具有较大的收益递增潜力,其生成性的教学理念抑制信息传递的变异,非线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转识成智的动力,融合式的教学内容降低知识创新的边际成本,增值式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使大学教学范式走出变革困境并实现再造,大学教学共同体须坚守“通专融合”的人本教育,秉持用以致学的学习观和认知指导的教学观,重构教学治理技术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院校与学科是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矩阵结构认识和评价学术职业的双重维度。法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由“标准化”“弱激励”的制度设计和“重教学”“强定性”的范式选择构成,在制度和理念层面存在聘任制度不适当、激励问责与退出机制不健全,评价内容侧重尚未理顺、评价方法选择仍不协调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今日之形态及问题,仍保留着国家主义政治哲学在评价制度设计中的深刻痕迹和中世纪行会传统在学术评价中的浓厚影响。尽管积弊重重的庞大体系仍在以渐进方式缓慢变革,但从短期评价到长期考察、从政府主导到多方参与的转型方向正在重塑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从学术自治到学术自律、从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的变革趋势正在夯实学术共同体实施同行评议的合法性基础,为我国提供了超越国家边界和民族特质的普遍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术评价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系统性,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因“五唯”困扰而饱受诟病,其不仅助长了学术研究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还在客观上导致了大量学术泡沫的产生。自“破五唯”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各大高校纷纷开启了一系列学术变革活动,推出了诸如“学术代表作制”等种种新举措,但从“破五唯”的政策精神看,诸多举措仍然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形式主义问题,陷入认识论方面的理解误区。推进学术评价变革需要建立在尊重内外部矛盾以及相关规律的基础之上。从“五唯”到“多维”的评价变革体现的是对不同学术研究逻辑与知识生产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责任使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观经过了从“专才”到“通才”,再到“元才”的变迁,但教育模式并未发生相应变革,致使“专才”的知识特点落后,“通才”的知识特点亦难以实现。“元才”的知识建构则采用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对于知识建构结构化强、特异化低的特点,并发挥其在应变、认知、创新等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教师增值性评价具有看重学生的进步、考虑生源因素、剥离出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净效应”等价值,在国际社会广为使用。增值性评价在我国并未推广的原因在于,实行增值性评价面临着可能加重“唯分数”的导向、评价模型的复杂性压抑教师主体性、教育数据收集困难、教师无法自我确证引发对公正性的怀疑等方面的现实隐忧。探索增值性评价,破解现实隐忧的路径在于:树立“五育并举”导向的增值评价理念;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增值评价模式;构建数据采集系统,尝试利用大数据测评;提升教师自身的评价能力和自主权,避免绩效崇拜;将增值评价与其他评价有机结合,建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期考核是内嵌于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其本质是一项学术评价活动,而非简单的教学管理活动,但在实践中,我国高校博士生中期考核存在走过场或假考核等问题。因此,基于学术共同体视角重新理解博士生中期考核的学术共同体的权力运作逻辑、评价内容的知识生产规律的分类管理逻辑和评价过程的程序公正逻辑,对于推动博士生中期考核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结合96所“双一流”高校的政策文本发现,博士生中期考核政策存在不同主体权力边界不清晰、缺乏对知识生产分类管理规律的尊重以及基于程序公正的制度性规范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博士生中期考核政策变革,需“基于同行评议的自主性,健全学术与行政相分离的评价机制”“基于知识创新生产规律,优化中期考核分类评价标准”“基于程序公正逻辑,完善监督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衡量教师学术水平、规范和约束学术行为、促进个人发展与学术繁荣,评价质量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还关系到学术创新与知识生产的未来走向。学术评价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多主体协作的过程,具有利益相关者的典型特征。而行政管理泛化、评价标准量化、评价文化僵化等问题正阻碍着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改革。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改革应本着统一各方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凝聚各方共识、调节利益冲突,变革评价方法、完善评价制度,落实立德树人、重构评价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教师人力资源是大学组织的核心资源,对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推动大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知识的共享性、大学的学科化和教师个体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人力资源的可增值性。学术制度、大学文化和教师个体发展等因素影响和决定着大学学术生产的效能。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才能充分发展大学的学术生产力,较好地实现教师人力资源的增值。  相似文献   

14.
生成式AI应用于学术研究,揭开了知识生产的新篇章,它可以通过“助”读、“助”知、“助”写和“助”思来助力人的学术研究,自动化一些准备性或辅助性的工作,减轻人的认知负荷,使人将主要精力集中学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提高学术知识生产的效率。但对于生成式AI辅助功能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替”读、“替”知、“替”写、“替”思等负面效应,带来人的学术能力多向度退化。如何“助而不替”地合理使用生成式AI,是智能时代人机合作进行学术知识生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王洁 《山东教育》2009,(12):38-39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全面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同样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评价的出发点从评比、筛选走向诊断、帮助。评价的目的从知识学习走向育人,即促进“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评价者的心态从冷静客观走向充满人文关怀。评价形式从“三个一”走向“三个多元”:从整齐划一式评价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多元评价;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教师、家长、同伴、个人等互动式的多元评价;从统一的纸笔测试走向对艺术作品、实践成果、小发明制作、  相似文献   

16.
增值评价是一种统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总体性、综合性评价。基于增值评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价值向度上,应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阶梯式增值、思想政治综合素养增值和思想政治学习效能增值。增值评价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增值评价理念问题、浅层意义学习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孤岛与学生全面发展二维分离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确立具有集成意义的增值评价理念、提升增值评价胜任力、优化增值评价管理等方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7.
围绕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以哲学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素养等作为课程思政切入点,构建“四位并进”(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师能力、健全评价机制)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通过践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延伸教书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以期为高职院校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创新数学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创设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探究知识的由来,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成长、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稳步推进与逐渐深入,教师增值评价对反映学生真实进步和教师实际教学效能、激励教师成长及助推学校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增值评价的理念从早期的保障评价客观、服务绩效管理,转变为促进教育公平、引导师生全面发展。教师增值评价的建模方法从基于线性回归的简单预测分析、基于方差分析的混合效应分析,逐步发展到融合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分析。教师增值评价的实践模式主要分为基于学业成绩的教师个人评价、基于学生素养的教师集体评价以及基于终身发展的全体师生评价。教师增值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向包括多元模式、指标融合、数据互联、模型优化、智能平台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变革正面临着“尴尬与迷茫”的困境,陷入了变革的“瓶颈”,评价目的的异化,评价标准的主观化,评价方式的单一化,评价主体的迷失等都是其表现;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观念到实践上“重建与超越”现行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与结构,寻求变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