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正>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以读促知,领悟文中情感,又让学生超越文本,读出个性呢?下面是我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些认识和体会。1,初读,读前激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认为:"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因此,初读课文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如何吸引学生在一接触课文就产生要读好的强烈愿望?这要靠兴趣。如:苏教  相似文献   

2.
一、激趣导入出示一段游人迷路的视频,创设故事情境:几个人在对讲机、手机都没有信号,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最终靠着森林中天然的指南针走出了森林。【通过故事情节随机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知识,而后引起学生对"天然的指南针指什么"这一个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主导性问题的思考,接着顺势导入课文。】二、初读感知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通过积极的对话交流,创设激趣的阅读情境,在间读中提升审美情趣;熏陶情感品格;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小学省编教材第二册的《昆虫》是一节绘画练习课。我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按“激趣、感知——说说、画画——剪贴、游戏”的教学思路,贯穿一股“情感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 一、激趣、感知,师生情深  相似文献   

5.
一、进入文章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历经一次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这篇文章太感人了,这对父子真了不起!”我借机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对这对父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如果,我们是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是当时这一幕的目击人,我们的感受会怎么样呢?”然后,我便假设一个情境:“如果你是救火队长,如果你是路人,如果你是警察,如果你是其他孩子的父母,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知识的源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首先要使学生喜爱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一位著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教得都讨厌数学 !”怎样使学生摆脱厌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我认为,课堂上乐学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现就简要介绍我在课堂教学中以疑激趣创设乐学情境的几个环节:   1.新授阶段置疑激趣。置疑即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知识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一、看图激趣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挂图。(1)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告诉大家吗?(2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犤设计意图犦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听清字的发音。2.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学互读互查。同桌可每人读一遍课文,互相交流评价读课文情况。看“朋”、“生”、“娘”等重点字是否发音准确,课文是否读通读顺。4.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犤设计意图犦用优美的音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8.
李海鹰 《山东教育》2005,(10):32-32
一、进入文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历经一次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这篇文章太感人了,这对父子真了不起!”我借机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对这对父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如果,我们是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是当时这一幕的目击人.我们的感受会怎么样呢?”然后,我便假设一个情境:  相似文献   

9.
当前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倡导“愉快教学” ,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收到“乐而不知疲倦”的效果呢 ?课始激趣。 导入新课时 ,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做到课始“激趣” ,让学生一上课就精神振奋 ,在快乐的气氛中想学。因此 ,教师不但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要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每节课开始 ,我都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 ,以趣激情 ,尽量使学生进入乐学的最佳境界。具体做法有 :用猜谜语入境 ,读儿歌入境 ,演示入境 ,说奇入境 ,表情朗读入境等…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情境渲染,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11.
一、遵路“趣读”1.情境激趣。课件出示画面:波光粼粼的江水,成群的小鱼在水中相互追逐,水边有一大片芦苇,在一根苍劲有力的苇秆上停着一只美丽的翠鸟。2.初读课文,激疑引思:你们喜欢翠鸟吗?为什么?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你觉得翠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依次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  相似文献   

12.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段游人迷路的视频,创设故事情境:几个人在对讲机、手机都没有信号,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最终靠着森林中天然的指南针走出了森林。【通过故事情节随机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知识。而后引起学生对“天然的指南针指什么”这一个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主导性问题的思考,接着顺势导入课文。】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通过恰当手段“激趣”,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趣”呢?1.以情激趣“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师生关系中,情感有着巨大的征服力和凝聚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相关联的。数学教学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认识因素和情意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要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绪感染作用,以自身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去…  相似文献   

14.
晁艳秋 《语文天地》2013,(12):57-58
在阅读教学中,不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阅读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学生如果没有情感体验,也就不能对文中的人、事、景产生感悟、体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呢?一、创设情境,唤醒内心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通过营造气氛来实  相似文献   

15.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较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目标。那么应该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因文悟道"、"披文入情"的原理,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很好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柏峰 《陕西教育》2003,(2):33-33
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阅读教学要创设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景美、情深的课文,进行情境的创设,达到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教学境界。如何创设情境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说 :“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 ,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可采用导语激趣法 ,设计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 ,我们连云港东临黄海 ,不少同学都到过海滨 ,甚至在海滨浴场嬉戏过 ,那么 ,你想知道海底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把这篇课文放声朗读几遍 ,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学习《小珊迪》一文时 ,又可采用情境激趣法 ,先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 ,创设情境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 ,学生就会…  相似文献   

18.
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而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情境创设,多脱离学生生活、喧宾夺主、偏离主题、定位不准、利用学生经验不足等,必须克服这些弊端,做到激趣导入与学生经验、情感态度、文本主题吻合相融、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语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个谜语,看看哪个同学最先猜出来,好吗?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时间具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一同去探讨这个问题吧。〔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导入新课,新奇有趣。〕二、初听录音、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优美。〔播放朗读录音,能让学生随文识字,受到感染,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20.
一、激趣朗读初入课文时 ,先由学生自己选择习惯的方式自读 ,包括“阅读揭示”在内。初读之后 ,教师可以激趣。例如 :师 :大家初读课文之后 ,已经知道了鲁本的秘密是什么。现在 ,老师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家猜猜是什么。这时 ,学生可以自由猜测、发言。如果猜中 ,教师要表扬要及时肯定 ;如果猜不中 ,教师可以这样说 :老师想问的问题是 ,谁愿意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请举手!这样 ,学生就容易被教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激起兴趣 ,进入朗读境界。二、感悟难点本课的难点是 ,有些句子的情感不易把握。教师只注意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