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的封建化始于七世纪初,结束于十一世纪末,最终确立了封建统治.蒋孟引先生认为:英国封建化不仅进程慢,历时较长,而且是不彻底、不完全的,保留了大量的非封建成分.齐思和先生也认为:英国封建制是从盎格鲁·撒克逊氏族社会瓦解的基础上直接过渡而来的,其过程是很缓慢的,时间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2.
从修道生活试析中世纪英国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英国,大部分修道妇女都出身贵族家庭,因而分析妇女修道生活可以透视当时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本文通过对盎格鲁-撒克逊前期、盎格鲁-撒克逊后期和诺曼征服之后三个时期妇女修道生活的分析比较,发现盎格鲁-撒克逊前期英国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当高。但是后两个时期她们的社会地位整体降低了,而下层贵族妇女的地位又明显低于以王室妇女为首的上层贵族妇女。  相似文献   

3.
英国真正融入欧洲进而走向世界是从1066年诺曼底征服开始的。诺曼王朝建立之后,盎格鲁一萨克逊时代开始的英格兰封建化过程迅速完成,不列颠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回顾诺曼王朝以来的英国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这样一条“兴衰曲线”:英国从一个欧洲的弱国变成欧洲强国;再从众多洲强国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长达一百多年,世界工厂、世界金融中心、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一度成为英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政策范式直接影响决策者理解世界的方式,并规定行动者的角色。根据政府与大学的理想角色,世界大学治理主要有3种基本政策范式:国家本位、高校本位、市场本位。罗马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遵循国家本位的政策范式,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传承高校本位的政策范式,市场本位的政策范式是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美国实用主义结合的产物。在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政策变迁上,当前世界两大高等教育体系正在逐步靠近。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在从"松散的安排"向"严密的正规体制"转移,罗马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在由"集权体制"向"分权体制"转移。从隔离型大学走向介入型大学也是两种传统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世纪英国宪政传统萌芽及发展历程的阐述,揭示了英国宪政传统的孕育是中世纪深厚的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贤人会议到御前大会议再到议会这样的议事机构成为政治协商的组织保障;在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的基础上,经过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逐渐发展起来的普通法是制约王权的有力武器;而君主、贵族、教士、骑士、市民等阶层是权力制衡的多元政治主体。三者共同开启了英国政治传统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6.
论4至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复苏与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世纪后期,即在拜占庭皇帝阿那斯塔修斯统治时期(491—518年),东西方地中海世界已经分道扬镳。在西方,东西哥特人占领了意大利和比利牛斯半岛部分地区,在没收罗马元老贵族土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封建制度①。在东方,拜占庭帝国在自身独立发展的基础上也在向封建制转轨,社会经济复苏并走向繁荣。这是自4世纪君士坦丁皇帝把帝国首都转移到东方后,地中海东部世界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罗马—拜占庭帝国封建大地产的形成  罗马—拜占庭封建因素的发展是一种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另一方面是自由农民农奴化和奴隶的隶农化…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英国的货币铸造制度形成于盎格鲁-撒克逊晚期,诺曼征服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此过程中,为了加强对铸币权的控制和获得更多的铸币税,英王认为有必要对货币铸造事务进行管制。在货币铸造日益集中的前提下,英王不仅高度控制铸币所官员的任免权,而且加强了对货币铸模制造和分发的管理,并对货币铸造的过程进行严格监督。这些举措不仅反映了中世纪英国货币铸造制度本身的发展,而且亦能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8.
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历史也非常悠久,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1066年发生的诺曼征服,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预示着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端.诺曼人征服英国后,法语对英语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诺曼征服使大量的法语词汇涌入到英语中,据统计,那时有一万多法语单词被引入到英语中,其中75%沿用至今.现代英语有50%的单词源于法语和拉丁语,其中有一半是在诺曼征服时期借入的.法语词汇在英语中不仅数量多,而且所涉及范围也相当广泛,本文着重谈及诺曼征服对英语法律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社会学的理想类型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把世界高等教育抽象成三种模式,即罗马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及东亚儒家模式.罗马模式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就是国家控制大学,大学推崇专业教育;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特征是国家对大学的弱控制,大学推崇自由教育;东亚儒家模式是威权政府统筹大学系统、大学推崇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战略.当然,任何一种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都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对任何他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借鉴和学习都必须结合本土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0.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是英国初步形成的时期,基督教的传入对英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和教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互相支持,达到了互利和双赢,使英吉利民族增强了凝聚力。这是英国在宗教改革中没有像某些大陆国家那样因宗教改革而发生分裂,甚至走向内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塑造出大量与封建传统道德和伦理纲常格格不入的"离经叛道"者。本文就明清小说中"离经叛道"者的形象进行初步探析,并从社会及作者自身两方面对其形成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科举取仕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取仕制度是自中国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对科举取仕制进行探索性的思考。科举取仕在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系统的运行,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长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It is now five year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ish in England; it is just over 50 years since the Dartmouth Conference drew together American and English educationalists.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hermeneutic study that presents voices from the field of English teaching in England. It asks questions of today’s statutory instruments in the light of approaches highlighted at Dartmouth, with a focus on writing. It illustrat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English teachers from an examination-focused system, but suggests that ultimately the tradition exemplified by Dartmouth, which promotes creative pedagogies and the potential of writing to develop students’ personal and social growth, survives. It conclud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creative approaches in English classrooms of today and education policy of tomorrow.  相似文献   

14.
由中动词构成的句子称为中动句。过去对中动句生成的研究多集中在题元理论和格理论上。从语义影响句法的角度出发,中动句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而语义强化是推动句子结构一步步由深层结构到表层中动结构发展的主要动力,并据此提出中动结构生成的渐进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英国的军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动对外征服战争或保卫在欧陆的领地,中世纪英国战争频仍。但是英国没有常备军,国王采用多种方法征调军队,包括传统的封建骑士军役、外国雇佣兵和货币采邑军役、民军以及契约军役等军役制度,这些对后来英国的军役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康拉德是2 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坛的先驱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黑暗中心》叙事手法独特,意蕴深刻,是英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两个人物叙述者分置于不同结构层次,有效地相互作用,构成精巧的框型叙事结构,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一步步发掘认识故事所提示的殖民主义的“黑暗”本质。  相似文献   

17.
Charlotte Bront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female literature in 19th English Literature. Women in her novel all bear various oppressions from feudalistic concepts to some extent. So, they all share a common feature——very strong self-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heroines in Jane Eyre, we can see that wome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s would have different endings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happiness. Only those who are really independent in personality and thoughts can know how to struggle for happiness,and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this social issue.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从帝制走向共和的新兴力量,它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改变了中国社会及其组织结构,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服装的变革就是这种影响下的自然产物。这种新的服装文化打破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封建主义等级制度,为新的中华民族服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水陆结合的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陆路交通在罗马古干道的基础上修建了许多新道路,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城乡道路系统;水上运输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内河航运与沿海运输相结合,构成了相互交错、四面通达的水路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20.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是英国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圈地运动为英国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同时也进一步瓦解了英国的封建制度一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庄园制。传统的观点否定了圈地运动的积极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规点出发评价了圈地运动在资本主义发展史和英国城市化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