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命的对话、思想的坦诚相遇、心与心的交流。这种对话、相遇、交流需要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方能进行。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的确,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师生双方的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使孩子的灵性得以舒展,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于老师就是一位幽默感极强,并善于利用幽默进行课前沟通、课堂调控的人,于老师的课让人陶醉。其实,搜集、整理于老师这些精彩幽默的课例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责,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把年青一代培养成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是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须用教师的付出和人格去影响、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3.
诗意的教育     
诗意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独立性、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是人之自由的前提。没有独立性、自主性的人,永远只会是供他人使唤的“奴才”;没有自觉性、能动性的人,只能成为他人的工具和手段。而无法使自己“发光”,也体会不到真正的充满乐趣和意义的人生。自由体现在知识的“相遇”中,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向往、喜悦和由此激发出来的创造;体现在与教师的“相遇”中,就是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自由使师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的是自在、和谐、安宁、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同学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教育中只有充分发挥心育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每天送给学生一句班主任寄语,让老师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般浸染学生的心灵,这就是一种格调优雅、轻松有效耳便于操作的心育方法。它能使班主任和学生不断保持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营造一种和谐、友爱和宽松的教育氛围,启迪学生的智慧之门,使其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发挥最大的潜能,不断学习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克林伯格认为 ,在所有的教学中 ,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这里的对话是师生都敞开心扉、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 ,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 ,是学生张扬个性一种自我超越。下面笔者试以特级教师吉春亚执教的《詹天佑》一课 ,赏析她的教学特色。一、老师与学生 ,民主平等的对话民主平等是对话的首要条件 ,没有民主、平等 ,师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吉老师以自己真诚的爱、真挚的情关注每一位学生 ,与学生精神开放后互动交流 ,创设了和谐平等的课堂。师 :…  相似文献   

7.
孙燕 《小学语文》2008,(10):17-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主要体现在课前老师钻研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而课堂上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那就是要让学生去读书,去涵咏语言文字,去“悟道”。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和师生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最后再接受老师所施加的教育。作为教师,若要获得学生的喜爱,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然而学生的心灵之门并不总是敞开的,他们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的哨兵,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岗哨,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呢?一、俯身说话——用孩子的心态对待孩子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教学课堂中,进行对话教学是学生充分展示思维、形成主动探究的好载体。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情境对话、幽默对话,体现了师生两种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和谐、自由、温馨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地体验学习的价值与乐趣,感受小数课堂的无穷魅力,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平等""对话"作为一种新思想、一种新形态,必将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值得认真地思考和探索。一、师本对话: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于永正老师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11.
刘冰 《考试周刊》2012,(8):182-182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有有声的,有无声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时,运用有声语言,能使一节课绘声绘色,让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产生共鸣;能使学生们心悦诚服,让师生的感情处于最和谐的境界。而更多的时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却是无声的。如教师批改作业、周记评语、期末思想评语等,用的都是无声语言,是师生交流最常见的手段,因此,这是师生间沟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可以化深奥为浅显,使人精神放松、愉悦,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幽默可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启迪学生心智,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共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度、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不但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而且可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中接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的情趣。运用幽默,导人负课。幽默的语言具有感染力。新课伊始,教师要善于利用幽默,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投内容上。如一位教师在讲授…  相似文献   

13.
"对话型"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师生间的平等,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奋发向上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内容是引导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领悟、辨析思想道德价值,积极学习和适应公共生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从小公民到青年公民的过渡。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但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可以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要去进行的一项义务。只有与学生做好交流工作,你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内心,才能被认同、被接受。生命教学恰巧就是这样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是将教师、学生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一种对话。作为教师,要将自己的整个视野放得开阔一些,让师生和整个世界互动起来。这样,教学才不会显得呆板、无力,才会有真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交流的生命舞台。在这一舞台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他们之间互为主角、互相促进、平等对话、相得益彰,在和谐交流中催生出美丽的生命旅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使他们学得更好呢?现结合《几分之一的认识》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始终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影响教学。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教师耐下心来倾听学生,坐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占。”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倾听,在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更需要倾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课堂是师生间沟通、交流,也就是说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新课堂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的教学环境。对话教学关注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感受,它正日渐替代传统的"传话"教学而成为当代教学的主导形态。一、师生互动,是对话教学的前提首先,师生间角色的转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往,切不可对学生进行"居高临下"的责问,否则就很难消除学生的畏惧心。学生都希望能够跟教师友  相似文献   

18.
崔云宏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一课,教师教得扎实、灵活,学生学得积极、投入,教学效果明显。一、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两节课上,崔老师努力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局面。这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以及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两个课例,我组老师十分敬佩二位老师的探索精神,他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做法也能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现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就教于二位老师及广大同仁。一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一篇课文,随它是什么样的美文,值得“对话”的主要内容就那么几点。每一节课,老师想和学生交流的内容心中应是有“数”的,答案也是明确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就是要围绕这几个“点”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我们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易晓 《四川教育》2008,(12):29-29
阅读教学应始于“悦读”,这是件令师生情怡之事。它是成功的四方对话(教师、学生。作者与文本),是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课堂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精神乐园。这种以人为本的新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心灵息息相通,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学生能够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在天高任鸟飞的大胆想象中,进行独特的个性化阅读、感受、理解和应用。这是陈建先老师《特殊的葬礼》一课给我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