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把问题提“准”,学生的思维有较强的指向性,注意集中,便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在低年级尤其重要。 怎样把问题提得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围绕课文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主要内容等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帮助学习读懂课文。 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主要是讲一只公鸡自以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阅读教学,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课堂提问又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整个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 一、把握教材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在把握年级、学期、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诸方面的教学重点.进而把握课文的重点段和重点词句。然后,抓住重点设计问题,组织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提问是课堂中沟通联系、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为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并防止教学中的“满堂问”,教师须围绕目标精选问点,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择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课堂提问实例,指出它们偏离教学目标、浪费教学时间、影响学习态度的弊端,提出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体系、课文体裁、学生学习情况等来组织与实施,以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5.
<正>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帮助学生较快掌握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要使课堂提问具有较高的质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提问呢?一、题眼上精心设计在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的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眼睛",内涵丰富,统领全文。教学时,教师以题眼为着眼点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景教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废养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阅读教学的“常规武器”(钱梦力语)。因此,加间优化课堂提问,僵退我们认真研究。一、在课文的关键处设计提问小学语文教柯巾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司以友间的地方倡多。但阅读教学中不能处处发问,这就要求我们把问题设计征儒文的关醒处。这关键裁是课文的重点、推点和特点所在,就是教树中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地方。这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记透教订并结台学生实际,从大处秦眼,小处着手,设计一个个能后造学生思章的问题。单些课文内容似乎自“自…  相似文献   

7.
在执教《鲁本的秘密》(小学语文第十册》一文后,对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进行了反思。新课标指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两种读书方法。1 .指导学生学会围绕课题提问。围绕课题提问是学习课文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让学生围绕课题《鲁本的秘密》提问,指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作者的写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提问,学生纷纷提出:“鲁本的秘密是什么?”“鲁本怎么会产生这个秘密的?”“…  相似文献   

8.
教材、学生、教师三方各以自己的方式决定着语文阅读课堂的生成。课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教材基本单位。学生的阅读思维可分为两种:原形阅读——顺着文思流动的方向而流动的阅读思维;超原形阅读——先触摸作者文思,然后跳出作者文思,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课文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作思考的阅读思维。教师掌握“原形阅读理论”对于设计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会有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青年教师经常碰到的困难是不会提问,打不开学生思维之门.课堂上或“沉闷”,或“热闹”,或“混乱”.教学繁琐,作者、教师、学生思路不统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提问的最佳效果呢?笔者与广大青年教师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一、提问的技能提问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是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课堂上问题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精当的提问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说有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合理而又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了解“教”、“学”双方的情况,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进程;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开扩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智力。所以,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总是在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科学而精当地设计课堂提问。 那么,课堂提问的设计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一)适应学生的接受心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被动在于学生学习课文的心理过程,总要顺从教师的引导,受制于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主动则在于学生要停止无关的心理活动,排除内外干扰,专心致志地去欣赏和领悟课文的精  相似文献   

11.
乔亚东 《快乐阅读》2013,(12):88-88
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给主问题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对课文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引领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教材把握不到位,课堂提问较为随意化、简单化;有些教师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为求达到“点点落实”,课堂提问较为零碎化、孤立化。这些提问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主问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性阅读,它通过几个紧密相连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和支撑的作用,克服了提问零碎、随意、泛滥的问题,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真正做到“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讲究问题设计的技巧,使每个提问富于艺术性,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把握整体,感知性提问讲读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只有了解课文写些什么,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去体会。如第9册《海上日出》,在学生默读课文后,就要问:“太阳升起来以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作者在海上看到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太阳升起来以后,天空有云,出现了什么景象?”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味课文的思想作好准备。在讲读一段课文时,也要通过感知性提  相似文献   

13.
李小毅 《天津教育》2023,(21):22-24
<正>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是师生互动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有效联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课堂提问环节,让问题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必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问题。一、“双减”背景下课堂提问原则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准确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在数学教学中,高效的提问更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对检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思维活动永远是以问题为起始的,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它是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力,是引发教师与学生,乃至学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导火线。设计精巧、富于启发性、适时适当的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许多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教学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要使提问达到启动学生思维,推动思维活动围绕学习目标有效、深入的展开,就要重视并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一般来说,好的提问应该是明确具体的(非模棱两可,不得要领);二是提问的思维指向性强,应紧  相似文献   

15.
《趵突泉》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写“泉”景,让人从中受到启发。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特点抓好学生阅读和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一读——抓三个“泉”字,训练观察能力初读提问:作者描写了趵突泉的哪三个地方?观察点是怎样转移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十分重要,而教学现状却存在许多的弊端,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如何改进课堂提问?本文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试归纳出如下几种方法。 设置“矛盾”与“疑点”,引起思考 这里的矛盾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本身的“矛盾”。这种矛盾,实际上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辟之处。如《十里长安街送总理》中有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杨槐树,焦急而又耐心  相似文献   

17.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是,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只满足于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没有从内容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有碍于真正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内容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上有所提高,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教育。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浅谈几点具体做法。一、抓课题分析体会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凭眺“窗口”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读题思考:(1)长安街在什么地方?总理指谁?(2)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是什么人送总理?这里的“送”与平常的“送”意思有什…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凭借课文,优化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一、急问抢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者发出一连串的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如讲读《蜜蜂引路》(六年制第三册)第三节问道:(1)列宁边走边看发现了什么?(2)列宁仔细观察又看见了什么?他会怎样想?:(3)开门的是列宁要找的养蜂人吗?这里为什么用“果然”一词?(4)列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变换提问角度,这对于引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颇为有效的。其角度变换有如下类型:  相似文献   

20.
甘怀喜 《甘肃教育》2006,(11B):31-31
一、课堂提问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对于每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难点,教材的其他内容一般来说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要突出针对性。要讲究问什么。怎么问,通过问要起什么作用等。通过问答.分清“枝”“叶”,达到正确全面理解教材的目的。如在教学《麻雀》时,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让学生明白空间是一种什么力量,为什么说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是该文的重难点。我在教学时,紧紧围绕重难点,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