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孩子喜欢这门学科,首先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当我走在校园里,每个孩子都会亲切地喊我,时不时还有孩子走到我跟前,给我一个小小的拥抱,说上几句"甜言蜜语",哪怕是夸夸我的衣服漂亮也好,更有一群"小马屁"会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你了!我也最喜欢上音乐课了!"听着这些话,让我这个音乐老师心花怒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用我的真心引领他们,让真爱在他们的世界里飞扬!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无意中听到一段这样的对话:“我们孩子适应能力不行,她老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我们孩子说他倒是挺爱听也能听懂老师讲的课,可自己一做题就又不会了。”老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老师的思路是什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围着我们团团转,一旦离开老师就束手无策?我陷入了思考之中。马上就要开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了,阅读完两遍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他们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写出来,并与我准备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以及课堂上的教学重点作了比较。学生提出的问题:1.文章写了作者在百草园自由自在又充满趣味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3.
陶金琼 《学子》2013,(5):37
窦桂梅老师说:"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的确,阅读可以让孩子们放飞心灵,让他们的精神得以愉悦。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大,刚开始就需要教师与孩子一起阅读,老师讲,孩子听,由扶到放,最后让孩子自主地在书的海洋中享受阅读。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古训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校听老师的,回家听父母的,这是中国式好孩子的标签。我们总以为大人在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道理,然而很多时候,孩子又何尝不是在教给我们一些什么?当你俯下身去,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仅教给我们包容、乐观和信心,而且,他们还悄悄在指点着我们为父为母之道呢,甚至,作为教育专业的我,孩子常常是我在为教育理想匆忙奔命时,提醒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研读了于永正、王兰、窦桂梅等名师的多年前的低年级教学课例,依然感受到当时课堂的活力与魅力。置身名师的课堂,时时刻刻感受到的是"有趣"和"有情",积极的情绪体验始终伴随着课堂。他们的课堂以趣味化、活动化、个性化、激情化吸引着孩子,给我们带来感动和温馨。一、教学设计趣味化【经典课例】于永正老师执教《草》的教学片断: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现在,我当妈妈好吗?师:(学生背完)好!我的女儿真聪明,老师刚教完就会  相似文献   

6.
儿子今年才入初中。开学之时,学校组织家长听素质教育讲座,校长主讲,内容非常精彩。其中讲到如何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时,校长提醒我们:一定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把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较,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校长还举出精彩一例: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一加一等于几",有学生答"一加一等于三",这个时候,老师千万不能说"错了",而应该说:"你好有个性哟!"最后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7.
<正>一在一次学习培训时,一位老师向专家发问:"为什么当前的家庭教育讲座都是说给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听的,从来没有民工的份?"专家一时语塞。我敬佩该老师的怜悯情怀和敏锐的洞察力。谁最需要依靠教育来改变命运?是挣扎在底层的人们。谁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来管教自己的孩子?也是他们。偏偏社会对他们的教育支援条件更加苛刻。他们越来越难以借助教育来改变命运,何止学校教育拼不过他人,连家庭教育也越来越落后。  相似文献   

8.
<正>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开出"思想之花"。一、抓住现在:从"听话教育"转向"解放教育"在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评价孩子和学生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有很多家长、老师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38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孩子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孩子学前阅读和学前书写技能。"大班孩子对班级里开展的阅读活动总是十分欢喜,每当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他们总是听得很投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孩子们也慢慢地由听故事转变成自己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围绕绘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印象小会客室里,茶香四溢。年轻的工作室学员们聚在一起,谈兴正浓。张秀丽老师笑着对记者说:"不是我带他们,是他们带给我活力,带给我信心。"这群学员来自崇明岛的各个学校,大家不辞辛苦,定期相聚,一起研究"生态阅读"。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生态阅读",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也改变了这群年轻老师的精神状态。每当说到孩子,说到学员,扎根海岛教育的特级教师张秀丽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微笑。  相似文献   

11.
一在一次学习培训时,一位老师向专家发问:"为什么当前的家庭教育讲座都是说给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听的,从来没有民工的份?"专家一时语塞。我敬佩该老师的怜悯情怀和敏锐的洞察力。谁最需要依靠教育来改变命运?是挣扎在底层的人们。谁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来管教自己的孩子?也是他们。可偏偏,社会对他们的教育支援更加苛刻。他们越来越难以借助教育来改变命运,何止学校教育拼不过他人,连家庭教育也越来越落后。越赤贫的人,越无力通过教育改变人生轨迹,于是,他们对教育的态度愈加  相似文献   

12.
刘道红 《家长》2022,(4):25-26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经常有家长找到我说:"老师,孩子在家不听我们的话,就听老师的,您说一句能顶我们家长说十句甚至一百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老师的事,只有老师和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携起手来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愿孩子是一粒幸福的种子,在我们这片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一次听教育讲座,汤普逊老师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那一句"我们要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静静的夜空,繁星闪烁。我们身边这一个个孩子,就像那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看到每个孩子身  相似文献   

14.
李镇西 《班主任》2013,(2):61-62
我喜欢和学生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嬉戏玩耍。最初我这样做并没有想到要有什么“教育意义”,而纯粹是出于自己爱玩的天性。记得当年我利用寒暑假带着学生去玩,近在郊区,远到省外,家长感动得不得了:“李老师对我们的孩子太好了!这么辛苦这么累,牺牲这么多时间带我们的孩子去旅游!谢谢您!”我总是说:“我才要感谢你们呢!感谢你们把孩子交给我,让他们陪我玩!”  相似文献   

15.
从来没有后悔过踏入幼教这个行业,尽管它有时会让我们感到疲惫、辛苦、烦躁和无奈,但是当每天早上看到孩子一张张天使般的笑脸,听着他们甜甜地说"老师,我最喜欢你了",感受着他们深深的依恋和全身心的信任时,我就觉得全身都充满力量,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要做一个播撒爱的使者,点亮孩子心中的灯,让我和孩子们的每一天都精彩又有意义,让我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面对孩子,从手足无措的新教师逐步向成熟教师蜕变,我慢慢地体验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管理幼儿也从最初的"霸权主义"变得更愿意去走近幼儿、  相似文献   

16.
一、迁移"悦读"兴趣 我们都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什么书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书,偏偏喜欢‘奥特曼'?"孩子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我们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听故事"莫属了.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利用"故事迁移"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听老师讲故事,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当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然,仅靠老师讲、学生听还是远远不够的,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相似文献   

17.
一线心声     
《广西教育》2013,(32):67-67
窦桂梅说:"我常常阅读名著,我也天天阅读孩子,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阅读和欣赏着人类最伟大的生命的杰作。"读懂孩子的心,才能给孩子需要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走近你。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入群请写明验证信息:某地某老师)  相似文献   

18.
史喜花 《考试周刊》2014,(51):160-161
<正>你们现在和孩子有感情,孩子也爱着你们。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心心相印,教育才谈得上真正的成功。——李镇西怎样才能和孩子"心心相印"?让我们的孩子情不自禁地想听,喜欢听老师说话,乐于跟老师沟通,并能把老师的"大道理"落实到自己行动中?下面我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一在小学,我大致将孩子分为这样四个年龄段:低年级,即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高年级,即五六年级。各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19.
刘超 《山东教育》2020,(12):44-44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珍视这个"纯真无邪的世界",我努力看懂孩子的这个世界。班上的宋昊阳要转园了,送别会上,到互赠礼物环节时,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是昊阳小朋友在大一班的最后一天。老师有个提议:咱们每人画一幅画表达对昊阳的祝福,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他,好不好?"  相似文献   

20.
董梅 《小学生》2012,(12):60-60
得到这本书是一个契机,在9月份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结束之后,仍有许多家长围在我身边,和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我向他们推荐了儿童绘本和给家长看的一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这时楚楚的妈妈对我们说:"还有一本书,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她的话构起了我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本老师写的书,会让一个学校教育业外人士一口气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