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内容:课文《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北京喜讯到边寨》一文通过艺术活动,使学生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与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必将给政治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获得发展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和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时期,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需要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交流.他们对音乐课虽然喜爱,但普遍存在着审美情趣低、分析判断能力差、音乐知识积累少、音乐表达技能弱的问题.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应从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入手,精心设计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把情感熏陶、知识灌输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感,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殿堂.一、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精神所在:乐(音乐)即是乐(快乐)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教师该如何运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方法,创设出愉快学习的情境,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审美活动中,全方位、多渠道打开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愉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把音乐课堂变成学生精神世界的家园,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则是乐(快乐)”的道理,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真正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5.
常在学生当中听到这么一句时令语:"我的地盘我做主!"听后感悟很深,我也要把音乐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本学期,我担任四年段音乐教学.上了一星期课后,我发现这个年段的学生由于长期没有专职教师上音乐课,学生的音乐素养较差,如何能在短时期内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快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呢? 新课标中说:"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表述不仅说明器乐"演奏"与"演唱"一样同为音乐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表明,在音乐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着器乐演奏的教学因素.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器乐教学,不仅是音乐教学原本性的全面回归,也是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学提高有效性的务实之路.于是,我为这个年段的学生选择了一样乐器——竖笛,让竖笛走进了我的音乐课堂.通过几节课的训练后,学生不仅对音乐课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还掌握了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认识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并会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了.  相似文献   

6.
陈和琴 《成才之路》2013,(30):94-95
在理解乐曲情景内容的前提下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试着记忆哼唱旋律。用分段欣赏乐曲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相似文献   

7.
陆燕 《考试周刊》2014,(57):178-178
<正>教学是一门艺术,前苏联教育学家对教学所下的定义是:"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另一方面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1]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团体成员之间必会建立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2]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老师最需要的就是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老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的任务最好是创设一个"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们的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好多学生都认为历史枯燥无味,听到历史就感到头疼,更不要说感兴趣了.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则说:"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他们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小学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舞蹈是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从三个方面:以舞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舞助学,促进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以舞解难,提升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来谈一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舞蹈要素。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与学关系上,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又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一、质疑答难,让学生自悟自得"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得到调动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欲望。除了  相似文献   

13.
王欣  杨芳  赵诩 《教育艺术》2010,(1):75-7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器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便给学生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研讨中学知识。真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闫娜 《考试周刊》2014,(84):101-101
<正>《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认为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生态小组学习机制,把学生看做是生态小组教学的主体,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并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这是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生态小组教学积极性的主要途径。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方面的感受。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奠定生态小组教学的基础。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教  相似文献   

15.
诗人海涅说过语言之尽,音乐之始.可以说音乐艺术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它有着独特的魅力.音乐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还音乐课堂的本来面目.在音乐课上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探索、创造的空间,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相似文献   

16.
《函数的零点》是《函数与方程》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它是学生在相对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内容,它承接了前面的函数知识,同时也是学习后面"二分法"的基础,是函数与方程关系的重要体现.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我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上做了一些文章,通过教学实践,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最近,有幸参与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观摩活动,各位参赛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厚实的教学功底令人折服。而且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再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和周边许多学校教师的交流,感觉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是明显存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的确,教师就是要不间断地对日常的课堂教学进行解析和思考.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是否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资源、学生素材是否精挑细选;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是否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与快乐;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智慧性、生活性;学生是否通过评价体系了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带着这样的追求,学校将幸福和自主开放的课堂相结合,提出了"幸福教育下的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想] 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角度我们提出以下教学设计原则: 一、先言后文.学生学习一篇文言文,总是要先扫清理解上的文字障碍,知道每个字词句在文中表达的确切意思,从而正确把握全义的思想内容,不误解,更不曲解."言"这一关过了,才能自然进入"文"的阶段,对文章蕴含的文学和文化进行一番品味和评析,汲取优秀文化遗产中丰富的精神营养."先言后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程序."边言边文""先文后言",都不太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