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新健 《生活教育》2014,(6):115-117,125
我校创建幸福校园,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努力构建幸福课堂,促进学生全能发展,开展"先学后研,四步三清"教学模式的主题化研究,让教育震撼学生心灵,教师用课堂赢取尊严;创建和谐校园,让师生幸福快乐同行。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观认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是增加学生快乐幸福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现代教育理论则认为,成绩仅仅是能够带来快乐幸福感的很小的因素之一,学生是否快乐或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多与绝对成绩无关的因素。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关于构建和谐幸福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追求幸福的人生是人的本质需要,而教育不仅仅要为学生成就一生的事业奠定学问的根基,更重要的是要为每一个人的一生幸福奠定成长的根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和培养创建幸福的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是新优质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重要任务。首先,培养幸福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起点。幸福感是什么?幸福感是个体根据内化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的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而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幸福感包括  相似文献   

4.
时下,“赏识教育”“快乐教学”风靡一时,让学生体验到幸福与快乐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但笔者以为,学生学习过程并不总是伴着幸福与快乐的,或者说,让学生仅仅享有幸福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一种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自我超越的意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追求幸福的人生是人的本质需要,而教育不仅仅要为学生成就一生的事业奠定学问的根基,更重要的是要为每一个人的一生幸福奠定成长的根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和培养创建幸福的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是新优质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重要任务。首先,培养幸福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起点。幸福感是什么?幸福感是个体根据内化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的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而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7.
<正>人应该富有诗意地活着。我一向是这样认为的,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也一向在用行动追求着诗情画意的生活。我同样认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奠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的学生感到生活幸福吗?有很多的孩子在学校感觉不到幸福快乐。不快乐地学习肯定没有好的效果。于是,我便想起了这样一个话题:营造充满幸福感的课堂气氛,用自己的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幸福的天空。一、寻找学生课堂幸福感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幸福校园是一种教育理想、一项教育行动,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我们认为,幸福校园应该是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追求幸福是人一生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主体是人,当然不能离开以人的幸福为目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教育强制、学校教育功利化和学生个性价值缺失等原因,学生的幸福感不断降低甚至缺失。所以必须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和提升能力的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孕育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10.
人物     
《江苏教育》2014,(4):F0002-F0002
陈立芳校长带领邳州市实验小学的师生实践着“走进学校,我是快乐的天使;离开校园,我是幸福的种子”的教育理想,努力让学校氤氲着浓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在开展“让学校成为儿童幸福栖息乐园的行动研究”中。利用问卷的形式对师生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幸福指数较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一般。学校意识到一方面有责任提升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水平.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交往、丰富的校园活动以及开放互动、富有安全感、能促进自我实现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生活、幸福三者以人为联结点,水乳交融。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故教育以人的幸福为终极目的毋庸置疑。生命教育是引领人们通向幸福生活的阶梯。只有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才能引领受教育者在当下生活中寻求幸福,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天职就是帮助学生过上幸福生活。要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教育者必须掌握一门如何将学生导向幸福的教育艺术,其核心是:机智地处理好幸福的“可教性”与“不可教性”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当下幸福与人生幸福、幸福祈愿与现实生活、角色生活与个体生活、需要分化与价值建构之间寻求平衡点和教育行动的切入点,进而为学生与幸福相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德性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但现实生活总在变化,在变化的世界中,人如何进行德性教育呢?身在"触屏时代"的我们,面对即将而来的"大数据时代",应该认识到技术并不总与德性格格不入,它可以服务于德性教育和幸福生活的获得。因而,当下的德性教育应当需要树立德性与大数据和谐共存的意识,培养人合德性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人利用新技术为德性的实现的服务能力,从而使人们在大数据时代中能过上有德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2080年代,"关键能力培养"成为一种教育模式走进了职业教育实践,形成了行动导向教学,近几年我国的职教界也兴起了一股研究关键能力的热潮。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十大关键能力,并提出了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师职业应当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影响教师获得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成就。教师如果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展示自身的价值,并获得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与尊重,就容易产生职业幸福感。教师培训让中小学教师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与幸福,触动了他们深刻思考的神经,使其增强了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自信心,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六岁幼儿处于学前教育的尾端和小学教育的前端,是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1年教育,这为我国六岁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丹麦是世界上幼儿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六岁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国家特色:以教育平等为基础的自然教育;以自我独立为导向的快乐教育;以学会交往为主体的社会化教育。这些特色对我国科学实施五至六岁幼儿的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快乐写作”,就是写作主体用自己的心灵观照事物和表现事物,是一种充满快乐的个体行为,写作主体因快乐而写作,因写作而快乐。文章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批改等方面,对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乐写作进行阐述,论述让学生快乐写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