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Excel软件对林丹与李宗伟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半决赛比赛中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总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就林丹和李宗伟的技术运用特征和总得失分情况进行较深入的对比分析,找出林丹和李宗伟技术运用方面的异同和各自的规律特点,为我国男子单打的科学训练,提高技术水平,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2015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谌龙迎战马来西亚的李宗伟,比赛结果中国选手谌龙以2∶0赢得此场比赛的胜利.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本场比赛技术运用手段及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对比显示:2人技战术的使用上各有特点,从身体和体能来说谌龙处于优势,李宗伟在比赛经验的积累上比谌龙更胜一筹,旨在为今后各水平运动员训练及比赛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男子单打一直是中国羽毛球队的传统优势项目,在国际赛事中屡次摘冠。随着羽毛球运动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和21分制的实施,各国选手都加强了发接发战术,以期在比赛中先声夺人,抢占赛场主动权。羽毛球项目中的发接发技术是得分与失分的重要环节,掌握好发接发技战术,有利于控制整场局势的主动权,对取胜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世界排名前15位选手(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黄综翰,印尼选手陶菲克、索尼,丹麦选手皮特·盖德、韩国选手朴承焕,以及中国选手林丹、鲍春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谌龙和李宗伟在比赛中运用的各项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出双方技术特点、得失分偏向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提高我国羽毛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近几年的羽毛球国际大赛中,我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几乎揽括了所有的冠军,在他每场比赛中都可以看到他细腻的技术,灵活的战术,超强的突击得分能力等.通过对林丹与其他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失分情况与手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在实践中的技战术运用规律,旨在为其他运动员修正训练内容的侧重点及今后羽毛球的运动训练与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运动训练的需要和运动员的个体特点为切入点,运用心理测量、录像视频分析、行为观测、主观体验及实验等方法,对羽毛球运动员不同状态得失分的时间特征、行为表现及心理状态变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比赛得失分是羽毛球运动员不同状态行为表现及时间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主动进攻失分时间间隔最长,对方失误得分时间间隔最短;在得分和失分时,发球时间间隔较长;运动员处于流畅状态得分后持续时间长,行为表现突出,情绪表现强烈;皮温、指端血容波幅和心率可作为监控运动员不同状态心理变化的客观指标。观看不同状态比赛视频能有效促进运动员心理控制水平的提高;结合不同状态的比赛视频进行心理监控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运动员比赛自信心的提高。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练员提供决策参数,为运动员提供各种比赛的行为信息储备,从而提高运动员对比赛时各种信息的加工速度、准确性和应对困境的能力,增加运动员比赛战术运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访谈法等,对谌龙与李宗伟在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发球技术较为单一;搓放球和挑球技术是前场使用最多的技术;谌龙和李宗伟在中场主要运用平抽平挡和网前放小球两项技术;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比较低;双方主要得分方式是通过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在本次男单世锦赛中,谌龙主动失分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等方法对201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戴资颖和山口茜得失分率进行统计与分析,试图寻找目前女单比赛的制胜因素。结论:1)本场比赛戴资颖的得分能力高于山口茜,失误少于山口茜;2)戴资颖主要得分手段前场技术;3)一场比赛的胜负由主动得分和失分"送分"的多少决定的,更是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林丹与谌龙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两人在前场网前主要运用搓放球与挑球技术;中场技术主要运用平抽平挡技术;后场技术主要运用正手吊球和杀球技术;双方主动得分方式是杀球技术;三局比赛中,林丹主动失分呈"V"型,谌龙主动失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体上看,林丹发挥更稳定,全场比赛主动失分低于谌龙。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20,(6):534-539
目的立足于时空效率视角,对2019年世界羽联年终总决赛女单决赛进行对比分析,探明陈雨菲与戴资颖在比赛中采取的技战术特点。方法运用比赛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结果 1)陈雨菲与戴资颖主要都是在10拍、10s内取胜。2)陈雨菲主动得分效率为29.63%,中2区主动得分效率最高,主要得分手段为杀球;戴资颖主动得分率为32%,后2区得分率最高。3)陈雨菲主动失分率为62.96%,戴资颖主动失分率为76%,均在后1区主动失分最多。4)陈雨菲全场杀球47拍,戴资颖全场杀球93拍,两位运动员的杀球落点均集中在中1和中3区。结论两位运动员均以较短的回合数及时间内取胜;杀球均为其主要得分手段,而戴资颖在后场与网前得分手段更多;两位运动员主动失误主要集中在后场与前场区域;陈雨菲的杀球效率要远高于戴资颖。基于此为比赛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研究调查,总结马来西亚等国外优秀青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为0.9%/1000h,专业训练产生的良好动作定型对预防损伤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反观我们国家的青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损伤比竟然高达46%。目的:针对羽毛球运动的特殊性,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为广大教练员们了解损伤的发生机制和错误技术动作的危害提供参考。方法: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竞技学院挑选出羽毛球专项运动员12名。通过定点二维平面拍摄在比赛中用两台高清运动摄像机(数码摄像机(GoPro—Hero))以60Hz的频率、1/1000 s的快门速度,进行视频录制。裁取有针对性的视频片段进行分析。结果:得分低于14分的运动员膝关节屈角(°)100±15°、膝关节外旋角9±5°、膝关节内收角7±6°;得分高于14分的膝关节屈角(°)125±20°、膝关节外旋角3±2°、膝关节内收角2.5±3°。结论:1)FMS得分低于14分的运动员在做技术动作时,其关节角度已经达到了损伤阈值;2)下肢FMS的得分是与膝关节损伤有紧密关系。3)青少年运动员的FMS得分左右相比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羽毛球前三拍技术决定着双打比赛的走向,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伊始的主被动关系,本研究对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女双决赛中前三拍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对陈清晨、贾一凡(以下简称凡晨组合)、杜玥、李茵晖(以下简称李杜组合)在十四运会女双决赛中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统计,以比赛中发球的落点、得失分;接发球的落点、技术应用次数以及得失分;第三拍回球落点、技术运用及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基层梯队中女子双打、男子双打乃至混合双打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我国优秀女双运动员发球落点集中在1区和5区,发球技术较稳定;接发球运用最多的技术为推球和扑球;第三拍技术在两对运动员之间存在差异,且均有失分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和数理分析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比赛的运动现状以及运动员的技术发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极拳项目,亚洲运动员,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水平十分突出,几乎占据了前12名所有的席位,比赛趋于亚洲化;男子太极拳比赛中,演练水平分是影响最后得分的主导因素(r=0.861,P<0.001),其次为难度动作(r=0.541,P<0.05);而在女子太极拳比赛中,影响最后得分的主导因素是动作质量(r=0.865,P<0.001),其次为难度动作(r=0.750,P<0.01);优秀运动员的难度失分点主要集中在连接难度上;配乐呈现出浓郁的东方文化特征,古典和谐气息更浓.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谌龙和李宗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方比较善于运用发反手网前球的发球技术;在前场双方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搓放球和挑球;中场技术使用方面,谌龙和李宗伟平抽挡技术使用较多;谌龙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和正手吊球技术,高远球技术运用较少;李宗伟使用较多的是杀球和头顶吊球,反手吊球使用率不高;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均为杀球技术;在主动得分方面,谌龙略高于李宗伟,而在失分方面,略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17.
许斌  张文涛  高铖 《体育世界》2012,(6):139-140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录像、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林丹与李宗伟交锋的5场比赛的扣杀得分能力、网前得分能力、连续得分能力、其他得分能力和对局点的把握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林丹在扣杀、其他地方方面要优于李宗伟,李宗伟在网前得分要强于林丹。  相似文献   

18.
综合格斗比赛属于高对抗性的比赛项目,参赛人员需要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打败对手获得胜利.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体能、心理能力以及技战术的使用等,会对运动员的得分以及失分产生重要影响.格斗比赛中失分问题较为常见,连续失分会直接影响比赛成绩,而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不足,是连续失分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先是对综合格斗比赛的特点、失分...  相似文献   

19.
裴钢辉 《精武》2014,(36):42-42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教练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前场技术与比赛成绩已经成为教练员与训练组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对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分析,总结羽毛球前场的基本技术,并以王适娴为例分析羽毛球前场动作技术的运用特征,最后提出加强运动员前场控制的几条建议,以期通过笔者的分析进一步强化运动员对前场的控制力,并对教练员的前场技术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1002-100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3届全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预赛中48KG级别前十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站立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明显高于跪撑技术,而跪撑技术的成功率高于站立技术;技术使用的得分比例高于失分比例;站立技术在使用次数、成功次数、得分上保持较大的一致性,而跪撑技术的使用差别非常大,主要集中在滚桥技术,其次是锁臂和反抱技术;摔跤比赛的胜利既要有高超的进攻能力,又要有具备优越的防守能力,既要保证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与连贯性,又要熟练掌握攻防反技术,同时良好的体能素质是确保比赛胜利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