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不久前,笔者在一份报纸上读到这样一首诗,诗题名为《展翅奋飞向蓝天》:  相似文献   

2.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单纯的景物诗、哲理诗和爱情诗。诗人在传统题材中,注入了全新的含义。如何让学生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的有机融合,进入诗歌意境,提高鉴赏诗歌能力,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借助吟诵及通过视频再现意境,让学生感受那幽美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把握情感,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的内容就将诗的意思、意境"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从这个意思上考虑,"文包诗"的教学应该先学文,再学诗.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分析童趣诗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入手,进一步研究了古代作家的童心、童性及其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杜甫研究学刊》上看到韩大伟先生的文章,是谈杜甫《登楼》诗的,很受启发,但也觉得其中的部分观点值得商榷。在韩文的基础上,本文对这首诗的具体字句,如“玉垒“、“可怜“、“后主还祠庙“等作了阐释,并且就整首诗的“雄浑“的风格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湖中小岛茵尼斯菲里》是叶芝早期的名诗。从表面上看来,这首诗似乎继承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但是通过对诗歌的音乐性和意象的分析,笔者发现这首诗所表达的并非对浪漫主义理想的追寻,而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思和嘲讽。  相似文献   

7.
笔者试图通过对禅诗与非禅诗的比较解读,了解禅宗与唐宋诗人的因缘关系,从而把握唐宋诗人在禅诗中流露出的心态。以引导学生在面对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困厄,调整自己的心境,以更好的积极的心态投身社会生活,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8.
正一一直以来,新诗都是语文教学中最易被忽视的一类文本,例如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请学生们"在课本中选一首最欣赏的诗",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46名学生中,仅11位把票投给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多数学生提及不喜欢这首诗的理由,不外乎两点:其一,诗中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来,笔者把《柳宗元集》(中华书局)卷四十三的诗翻译成日语。现在翻译完了大约三分之二,都是柳宗元在永州写成的。柳宗元在永州写成的诗中有些比较长的五言古诗,而其大部分有故事发展线索。山水长诗有根据时间展开的诗结构。植树诗也有比较长的句数,而且有作为故事的次第与结构。柳宗元为了获得长诗的故事结构,想出了各种办法。值得注意的是永州古诗长诗上有时出现停顿。这种停顿有三种。第一个是因为美丽的风景突然出现,诗的时间里暂时发生的停顿。第二个是柳宗元感觉到人生黑暗部分的时候发生的停顿。第三个是由于诗的主体瞬息转变而产生的停顿。柳宗元永州长诗中的停顿,把平常看不见的事情清楚地呈现给我们读者。长诗的停顿现象在永州短诗上也出现吗?笔者认为,即使有什么停顿,短诗写成的时候,其停顿也已经被克服了。不过,有些短诗的底流里还是残留着带来长诗上的停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有学生问:“诗中是说下‘扬州’。诗题为什么却说成去‘广陵’呢?‘广陵’和‘扬州’是同一个地方么?诗中‘之’和‘下’都是‘到’的意思吗?”面对学生的这些疑问,笔者在课堂上并不能作出明确回答。下课之后,查阅了各种资料,发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对此问题都没有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曾坤 《语文知识》2015,(1):75-76
杜甫诗集中有三首以《望岳》为题的诗,分别写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其中最著名的是写东岳泰山的诗,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其为:"公集当以是为首。"浦起龙的评价虽有一些拔高,但该诗写得很成功当是千载不刊之论。这首诗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起初笔者发现,学生认为这首诗很难理解,于是笔者便引用王维的《终南山》诗,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不仅快速地理解了这两首诗,而且饶有兴致地背诵了《终南山》。下面将这两首诗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古代文人诗入手,论述了文人诗与茶文化的关系,论述了茶文化的形成及文人在茶文化形成中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文人诗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茶助诗情,诗增茶趣,品茗赋诗在茶文化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雅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往往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反映的主题把她的诗分为爱情诗、死亡诗、自然诗、宗教诗等,笔者认为狄金森的诗有一些表现的是性爱的诗,和单纯表现爱情的诗是有所区别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升华说",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性爱诗,诗人采用了意象,运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对性爱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她对情爱、性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14.
胡适当年为之奋斗的中国新诗如今也像美国新诗一样,占了主流位置,但中国诗坛却似乎对这个称号情有独钟,常常把当代中国的自由诗称为中国新诗,这容易使人在时间上产生误解或造成错觉。为此,笔者向中国诗坛诸先进请教:是不是称它为现代汉诗或当代汉诗或中国诗更为贴切一些?对中国当代诗的精确界定纳入教科书、文学史、专著和论文是不是是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面对困难重重的诗词教学,笔者以为必须树立五种观念,这五种观念也可以说是诗词教学必须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这五种观念是:整体观、感情观、诵读观、技法观、修辞观。下面笔者分别对这五种观念一一论之。 一、必须明确该诗和诗人在诗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和该诗与诗人的关系及影响,笔者把这一点称为诗词教学的整体观。一首诗或词相对于诗词之河来说,不过是一滴水,但进行这首诗或词的教学必须明了这首诗或词在诗史上,在诗人的整体创作中所占的位置,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不至于仅把这首诗或词当作一滴水,而是把它看作诗词之河的一滴水,以其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学境界。例如《雨巷》这首现代诗,相对于戴望舒来说,既是诗人的成  相似文献   

16.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尝试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整合教学,让学生对送别诗这类题材形成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考试》2008,(5)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其含义的隽永,其意境的优美,让人悠然心会,叹为观止。学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思想。中学语文诗词教学就非常注重诵诗中旬,赏诗中景,悟诗中情,明诗中理,探诗中法。但是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笔者有了一个发现,高分作文一般都是充满丰富的文  相似文献   

18.
雅诗凡105篇,就其内容来分,计有怨刺诗34篇,赞颂诗25篇,宴饮诗13篇,爱情诗13篇,史诗5篇,其它诗15篇(内容各有所述,但同一主题又不足5篇,姑且归为一)。由上统计可知,怨刺诗占了雅诗的三分之一左右。怨刺诗不仅数量大,而且,如把《诗经》放在历史上来考察,那么,对中国古代思想、古代政治和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也是这些怨刺诗。笔者对刺话已作过一些探讨(拙作《二雅刺诗内容深》和《二雅刺诗再探》分别见《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一期),本文拟对怨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怨诗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论者以风翔诗为苏轼的最早期作品,而笔者认为,苏轼真正意义上的最早期作品应该是其二次出蜀赴京时所作七十八首南行诗。南行诗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主要起萌,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我们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全面观照,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从形式上看,《错误》一诗短小精美,既是中国传统的题材,有大量传统的中国意象,又有新颖的现代表达,称得上古今结合,中西合璧,这是共识。但在内容上,从女性的角度,结合与此诗题材相关的历史、文学两方面进行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诗实是借写一缕愁思来写思妇,借写思妇的苦来展现中国社会的苦难,其写作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学习这首诗,在学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基本层面之前,应先结合诗本身以及所占有的历史文学资料进行想象、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