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方法简介: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些决定因素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一决定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受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  相似文献   

3.
马栋梁 《新高考》2010,(4):14-17
一、方法简介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一决定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  相似文献   

4.
许晓卫 《考试周刊》2014,(42):140-141
<正>物理状态的确定、物理过程的发展,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若其中某些因素的作用和另外一些因素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相互代替,而对物理状态的确定、过程的发展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使某些因素相互替代的方法就是等效法。在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者不熟悉的情景时,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生为熟,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5.
严格地说,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一个或多个虚设的等效电荷来代替非点电荷的作用,且保持原有边界上边界条件不变,这些等效电荷称为像电荷,这种求解方法称为电像法.电像法的实质在于将一给定的静电场变换为另一易于计算的等效静电场,多用于求解在边界面(例如接地或保持电势不变的导体)前面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点电荷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从边界面和电荷的几何位置能够推断:在所考察的区域外,适当放几个量值合适的电荷,就能够模拟所需要的边界条件.这些电荷称为像电荷,而这种用一个带有像电荷的、无界的扩大区域,来代替有界区域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就称为电像法.  相似文献   

6.
等效法是物理学中惯用的一种思维研究方法.若在一个物理问题中以B因素替换A因素而不会影响物理过程的发展以及最终状态的确定,那么A因素便可以和B因素互相替换,这种方法称作等效法.高中物理教学中,等效法是一种基本方法.等效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可以涵盖到高中物理中的一切领域,比如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  相似文献   

7.
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比如力的合成,就是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若干个力的作用;串、并联电阻的计算就是用一个电阻来等  相似文献   

8.
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熟悉简单的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等效法在物理解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物理模型的等效替代;物理过程的等效替代;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  相似文献   

9.
所谓等效思想,就是人们研究事物及其运动时从总体出发,重点考虑最后结果而忽略事物运动发展中的细节,在两个不同事物或运动具有相同的功能效果时使二者相互代替的思想方法.等效思想在物理解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物理模型、物理过程、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在应用等效法解题时,应知道两个事物的等效不是全方位的,只是局部的、特定的、某一方面的等效.因此在具体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一方面等效,这样才能把握住等效的条件和范围.一、物理过程的等效:把复杂过程等效为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时,经常把它等效地  相似文献   

10.
高考化学试题中,经常考查等效平衡与不等效平衡问题,解这些题时,都会用到一种虚拟策略的思想方法即等效思维(包括极端假设、等效假设、过程假设),这种思想可建立题述两种状态的可比状态,使问题变得清晰易懂,以利判断.  相似文献   

11.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等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常用的等效方法有等效替代、等效类比、等效假设。在高中物理中等效的思想比比皆是,例如,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个力和几个力的等效替代;用平均速度将变速直线运动等效变换为匀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曲线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2.
马凯 《教师》2010,(21)
人们研究事物或运动时从总体出发,重点考虑最后的结果,忽略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细节,只要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运动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果,可使二者相互代替,就视为等效.本文使用等效思维方法解决物理理论教学.强调了等效思维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等效思维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思维方法,运用等效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涉及到建立物理模型、转换物理过程、转换物理图形、转换物理条件和转换物理作用5个方面.运用等效思维分析和解答有关物理问题,使分析问题的思路变得极为清晰,解决问题的步骤变得极为简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等效思维能力,抓住有关等效的特点,掌握它在解答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是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等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起策略性作用,有时在中学物理中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等效变换的方式使问题解决变得简单而富有成效.可以说等效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多个物体单个逐次作用的过程等效为多个物体同时作用的过程对于有些物理问题,其研究对象不止一个,其作用过程也是复杂的多次重复过程,按照实际情况采用分过程逐步分析的方法,问题将很难得以具体解决,如若单个物体逐次作用的过程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和规律,便可将多个物体单个逐次作用的过程等效为多个物体同时作用的单次性过程,问题便一目了然。这在子  相似文献   

16.
黄新 《中学生物学》2012,28(9):18+60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建构发展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17.
马凯 《教师》2010,(24):105-106
人们研究事物或运动时从总体出发,重点考虑最后的结果,忽略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细节,只要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运动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果,可使二者相互代替,就视为等效。本文使用等效思维方法解决物理理论教学,强调了等效思维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经过翻译家长期的摸索和研究,等效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于等效翻译的标准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文章从译者的身份——读者、创造者、研究者入手,证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身份转换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原文读者创造者研究者译文读者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译者身份的多重性反映了翻译过程的多变因素,而这些多变因素又决定了翻译活动只能无止境地向一个相对的等效标准靠近,其文化缺失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9.
柴守刚 《物理教师》2010,31(11):58-58
等效方法是以效果相同为前提,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或物理情境进行适当的抽象变换,使其转化为简单的物理模型或物理情境的方法.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就是建立在力的等效基础上的.即用1个力来代替原来的几个力(或用几个力来代替原来的1个力),若其作用效果相同,则这1个力就是原来的几个力的等效力(或这几个力就是原来的1个力的分力).对于多个力的合成问题,原则上可以依次合成,也可以先两两合成,再把它们的合力分别进行合成.若能采用“先分后合”的等效次序,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等效法是物理解题中的重要思想,它是一种根据效果来进行代替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对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等进行等效处理,使问题简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