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陕西省12所高校2012年~201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335名工程硕士生和872名工学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获奖者的成果和科研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工程硕士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受益较多,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分类培养成效显著,但是工程硕士生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工程硕士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程硕士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得到显著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71所高校开始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源、课程设置和论文要求三个方面。美国工程硕士生培养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二是复合型人才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三是优化工程硕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控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生的培养状况,从如何保证生源、制定培养方案、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如何发挥"双导师"的作用以及加强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对做好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余年工程硕士教育发展,清华大学提出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复合式、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提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课程建设理念和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发挥校企双导师和多学科导师组作用的论文工作指导思想。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提出培养方案体现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运行机制采取项目运作方式和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与目标辨识,在讨论传统培养环境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运作方式,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和俄勒冈理工学院合作开设精益生产的全英文硕士生课程。利用美国工程教学方法,模拟美国课堂环境,从教学方式、课程试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对工程硕士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适应国际环境的高层次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培养信息、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培养模式来看,都沿用工学硕士教育体系,虽然最终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拉开工程硕士与工程类工学硕士之间的距离.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应是介于工学硕士教育和MBA教育两者之间,要培养既懂工程又通晓管理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应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来达到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在总结清华大学10年经验基础上,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分析了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组织实施以培养项目形式开展等特色,并对工程人才多模式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增材制造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专业认知程度不深、工程基本能力不强等问题,深入发掘增材制造理念内涵与外延,强化锻炼工程思维与能力,严格夯实基础能力培养,切实提升工程创新能力.提出了"内涵深化—工程思维—基础涵盖—创新提升"的四维培养方法体系,提升该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能力和水平,提升该专业工程硕士的基本能力和工程创...  相似文献   

11.
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校企互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构建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几年来我们认真研究了工程硕士生自身条件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基地培养的特点,独创了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校企互动模式,其核心内容是:课程学习的校企互动,科学研究的校企互补,素质养成的校企互促。同时认为,要培养出合格的工程硕士,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培养工程类型的硕士生,不仅要求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里,掌握坚实的应用基础,较宽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综合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年来,我校在培养工作中,努力探索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论文选题、论文标准等问题.特别是论文选题和评阅标准,更是导师和研究生普遍关心的,是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导向,特别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了以建构知识能力、表征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三个一级指标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特征量表”,面向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的期望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提出高校要从更新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案例教学、充分发挥企业导师作用等方面有的放矢地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石油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依托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鲜明的行业背景,在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时,突出对工程硕士生工程创新能力以及全面工程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简要回顾北京科技大学自 1985年以来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历程 ,重点介绍自 1997年以来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模式 ,并根据工程硕士生 (含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工作的实践 ,对有关的培养管理问题提出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工程硕士教育问题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围绕“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这个主题,结合对126名工程硕士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简要分析了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程硕士(Master of Foodstuff Engineering)属于工程硕士下属的一个研究领域,该领域涉及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等行业。食品工程是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食品行业或企业需要的职业性人才的研究生专业学位,它的实践性、应用性、社会性都很强。校外导师正是适应专业学位双师制培养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对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协助指导,保证和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工程硕士研究生现有培养模式暴露出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学校教育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出现偏差、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学术论文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开放性"的新型培养模式,并从学制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工程实践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开放和毕业考核方式开放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做法:明确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国际素质;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精心设计培养环节,建设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培养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同时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发扬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传统、树立教书育人精神的视角,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开放式办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复合式应用型工程硕士的培养定位.同时根据对当代工程师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