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研究生主体的不同意识状态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不同产出状态.针对研究生主体有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隐的期望,决定了形成研究生主体能动性的实质投入,必须遵从心理契约,建构研究生主体与高校之间相互责任的认知;而敏感点和"创造性环境"给予主体的正的主现意义,起着关健作用.围绕主体敏感点和环境斌予主体的主观意义,开展教育服务,让研究生主体充分参与到自身服务中来,有助于达成心理契约的双向度;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激励因素,将教育服务活动做到实质处,以促进研究生主体能动性的实质投入,内在地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阐述了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必要性,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中通过结构调整、完善奖助贷体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对研究生实施分类培养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实施分类培养并形成特色和优势既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开展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总结,尤其是开展我国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从实施重点到阶段性成果的实践总结,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实施分类培养并形成特色和优势既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开展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总结,尤其是开展我国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从实施重点到阶段性成果的实践总结,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要论述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加强课程考试管理 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年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实践,探讨加强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甄良  康君  英爽 《教育与现代化》2012,(6):52-55,83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尤其是在培养质量评价及体系构建方面尚未形成自身特色。在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定位和质量规定基础上,确定其质量规格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三方面;质量评价也主要基于这三个层面构建,考察培养质量形成全过程,尽量以研究生主体所要达到的培养要求为可考核的评价内容;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上,应将培养质量的形成全过程分解到各个培养环节和审查环节中。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校内评估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生师比大幅度增加,教师在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教学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开展研究生教育校内评估,总结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明确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元一五九九年隆冬,刺骨的寒风卷起漫天沙尘,湖北麻城县一片混混沌沌。这里正风传着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李贽著书讲学,指斥孔圣人,抨击朝廷,衙门要逮捕法办他了!”消息一传出,有的幸灾乐祸,有的胆颤心惊,更多的是义愤填膺,尤其是那些听过李贽的课,读过李贽的书的人更是愤愤不平。李贽的学生卓笋闻讯后,急得吃不下,睡不着,他眼怔怔地遥望着龙湖寺,面前浮现出多少难忘的往事: 十五年来,先生那讲学的龙湖寺内总是挤得水泄不通,他独树一帜的高见卓识,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记得有个风雨夜,卓笋踩着没脚的泥浆去听讲。一赶到龙湖寺,只见讲堂里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其中还有不少光脚的农夫,披蓑衣的市民。偌大的讲堂里,鸦雀无声,只有李先生在侃侃而谈: “……人有男女之分,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尤其不能说男人的见识一定比女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