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语文”二字解作“语言+文学”、“语言+文字”、“语言+文化”都有,但咬文嚼字地讨论“语文”二字作何解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无异于讨论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要改革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弄清“语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但是不管何种提法,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其实只有一个,即教给学生熟练使用自己国家的母语,运用语言工具感悟文化、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他人,也教给学生利用语言工具表达自己、让他人和社会理解自己的能力。语文教学所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说法,最终其实也可概括到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打破学科本位,而向生活拓展;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课程,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本体”和“专责”,因此语文教学不应无限泛化。我们应该既反对没有生活的语文课,也反对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于是问题又集中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这个问题上。应该说,目前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让我们完全回答好这个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看到目前语文教学的许多困境和弊端。本期“热点”刊发的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语用”等的讨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从他们的文章中,能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网络究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总的精神是通过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改的方向。要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的”显豁突出地提高了明确要求,从智育来说,“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语文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高中增加了“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这个目的,突出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一切教学工作要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偏离了这个目的,就不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各科的基础,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学生学习其它功课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把语文学得更好呢?语文老师常常讨论这个问题,我也常思考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也收获了几点,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文积累”的问题已有许多人撰文论述,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滑坡的趋向,学生语文积累的水平和现状令人堪忧。冷静地分析和反思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在强调课改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对学生语文积累的漠视是主要的原因。重新审视和研究学生的语文积累是课程改革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重构了学生语文的学习目标,提出了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怎样来认识“语文素养”的实质,据我的理解,“语文素养”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东西: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这次会议上,同志们对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谈谈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些意见很不成熟,仅供同志们讨论参考。下面我准备谈三个问题: 一、我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看法。现在大家—致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思考问题的个人偏好是喜欢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把这一点转移到我同样也充满困惑的语文教学问题上的时候,自然而然,我要解答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学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当我写了一系列研究语文教学的文章(包括这里刊发的)之后,我觉得“语文教学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一问题,既可以看作对我思考语文教学问题的提问方式的说明,也可以看作对我所有论文内容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王凤云 《辅导员》2009,(4):52-5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二字的含义,有“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法作文”等多种理解,而我认为,“语”就是语言、语法;“文”就是文字、文学。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语法与文字、文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属于直觉思维。语感问题,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当代一些研究者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呢?本文认为可以从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等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们沉浸在烂醉如泥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时,新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这个被困的“森林之王”从牢笼中解救了出来,语文教学这才以轻盈的步伐不断迈向前方。然而,对于“新课程”这个事物的“新”字如何理解,应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首要问题,但这个“新”字却不是一篇文章一句话所能概括的,这里我仅从备课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这次会议上,同志们对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谈谈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些意见很不成熟,仅供同志们讨论参考。下面我准备谈三个问题: 一、我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看法。现在大家一致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目的。但是,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日,杨再隋教授对“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鲜明地提出“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的重要命题,让大家眼睛一亮,有恍然大悟之感。这一命题对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持续的指导作用。语文本色应当坚持。但是,问题的讨论似乎还应再深一步。比如,语文本色的深刻意蕴和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比如,语文本色纠正语文教学中的错位、越位,还有没有一个上位的问题,即什么才是语文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问题,等等。语文教学应有更高的追求,否则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难以实现和达到。语文本色有再追问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语感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夏丐尊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也提出语感问题,吕叔湘等前辈也曾一再讨论过,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偏重知识乃至根本忽视语感,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正像我们的孩子和全世界其它所有民族的孩子一样,到六岁左右就基本上能掌握自己的母语,现在中学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却写不通一个句子,语文教育存在的这种问题与语感教学的缺失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年,我担任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始正式接触到新课标,并逐步理解接受和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对“活动课”这个新生事物。我很感兴趣,认为它可以极大地拓宽语文学科的教学领域.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受和经验,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语文综合素质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空间。于是我在向校内外同行请教的同时,开始了自已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许多语文教师甚至产生了“不知道怎么教”的困惑。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作品分析模式。每一篇课文都要按照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写作特点等,从头至尾地分析一遍。这已是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也按这个模式去学语文,教师讲得十分吃力,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就这样被无端地耗费掉了,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恰恰被忽略了。二是过于追求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错误地认为只有系统地掌握了语文知识,才能形成语文能力。这个包袱非常沉重,我想,语文教学效率低…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第一条第一句就这样说。对这句话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做法上就大相径庭。这个问题也是很值得探讨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发展”这个词在语文教学中用得很普遍,如“立足于发展”“发展语言素质”“发展性教学”“主体性发展”“自主性发展”等等。但是如何理解“发展”的概念?以及“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尤其是对“发展”概念的理解,往往容易被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十分注重把“问题解决”作为重要的教材设计思想。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领会中心.进而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本着这个新理念.我对语文教学如何突出中心做过专门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的语文教学。也可以说是新课程伴我共同成长吧。那么.语文教学该怎样引导学生领会中心呢?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来这里参加即兴演讲比赛,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就在今天我接到一个喜报,我的一个学生参加南京市中学生影评大赛荣获二等奖。高兴之余,我不禁想到语文教学中的“甘”与“苦”这个问题。作为教师,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有了收获,自己的学生有所成就,仿佛一切的辛苦都化为甘甜,剩下的就只有乐了.谈到语文教学中的苦,同行们可能牢骚满腹,什么工作量大;备课任务重;作业批改繁杂,特别是批改作文,尤其费心费神;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上课不够专心,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困难,等等。所有这些确实存在,但对我来说都不算最辛苦.初为人师还不到一年,我觉得语文教学最辛苦的是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沉思录(六)章熊六我理想中的教材和教法章熊语文教学沉思录(六)1978年,我曾冒失的提出一设想(《我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几点想法》,《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语文教学科学化=名家名篇+科学训练方法这个“公式”的提出,当时只凭直觉。将近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