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反映了数学课程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复兴,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部分都是基本理念细化的结果,都与基本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要从《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开始。理念之一: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其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真正实现从精英数学向大众数学的转变,真正落实“人本化”的数学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3.
赖秀惠 《成才之路》2011,(10):33-3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数学课程理念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也逐渐使教师的课堂数学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在于学科教育,而其前提是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数学教育中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新数学课程的课程特点,全面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把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改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改革的重点,明确提出:“力求通过学习、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的价值取向,给传统的初中数学问题(题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对两岸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介绍与比较.从数学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等角度研究了两岸数学课程理念的共同点,以及这些共同点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分析了两岸课程理念各自的特色,以及两岸数学教育存在的差异.针对我们数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两岸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介绍与比较.从数学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等角度研究了两岸数学课程理念的共同点,以及这些共同点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分析了两岸课程理念各自的特色,以及两岸数学教育存在的差异.针对我们数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服务的理念重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教育观念,重构服务于高职教育各专业和社会需求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深化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为,传统的数学教学理论及课程结构仍然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为实现课改的实质性突破,需要以服务理念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整体思路来重构我们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新的数学教材以及新的数学课程评价观等,强烈地冲击着数学教育的现实,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数学教育教学观念.要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则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更是一个开拓创造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寻求一个“中介”,而这个“中介”就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数学观上,揭示了数学是一种"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文化";在课程观上,凸显"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丰富意义;在课程内容观上,进一步厘清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内涵、选择和组织;在教学观上,揭示了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评价观上,突出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基于学生发展、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强调运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致力于数学教与学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是率先进行课程标准制订和改革的学科.时代发展说明数学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数学新数运动"掀开了西方近现代基础课程改革序幕的话,那么,我国从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制订与改革标志着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我国数学课程的改革是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本身的发展、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对数学以及对数学教育的看法和理解,是我们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本文就<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第1版)(简称<标准>)所论述的基本数学理念谈几点个人的学习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建构《课程标准》的基石,是数学课程的灵魂,是实施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每一个部分都与基本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就应该从理解并确立基本理念开始。《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部分,分为6点进行阐述,文字不多,语言简炼,内容却比较丰富。概括起来,可从下述6个方面来学习和理解。一、关于数学的价值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要靠教学去实施.由于数学课程标准带来了数学课程理念的革新。因此旧的教学方式必然要相应地进行革新.这就迫切需要一种与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然数学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受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对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是率先进行课程标准制订和改革的学科。时代发展说明数学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数学新数运动”掀开了西方近现代基础课程改革序幕的话,那么,我国从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制订与改革标志着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我国数学课程的改革是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本身的发展、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对数学以及对数学教育的看法和理解,是我们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本文就《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  相似文献   

16.
<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要顺利实施数学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要.那么,实施数学新课程理念时,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呢?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当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中心任务。数学课程应体现多样性与丰富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当前.一些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暴露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同样也不客忽视.笔者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数年,在这短短几年中,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我在工作过程中,做了大胆的践行和实验,深有体会和感触。总的来看,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一、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伴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我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经历了新与旧的碰撞,尝试过失败,也体验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普遍重视专业技能压缩文化公共课的现象,以数学课程为例,在解析当前数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感悟课程理念《标准》提出六个基本理念,这些理念表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标准》中的每一项具体内容都与这些理念有关。在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实施数学新课程中,要着重理解这些基本理念,形成新的数学教育观念,指导数学教育改革实践。1.数学课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标准》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节,提供给他们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与现实社会、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