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海娟 《内江科技》2008,29(1):50-51
本文通过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外国翻译文学与我国本土文学的共生及融合的现象,研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五四运动前后翻译文学如何从中国文学系统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并对本国本土文学产生影响,系统地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慧丽 《内江科技》2011,32(1):34-35
ItamarEven—Zohar通过观察翻译对社会的影响而提出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现代翻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多元系统论为框架,探讨五四时期中国的翻译状况,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多元系统理论的思想来源;二,理论内容;三,多元系统理论的应用;四,多元系统理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两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兼并使用,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李媛媛 《科教文汇》2007,(6S):158-159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两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兼并使用,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两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兼并使用,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翻译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学者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和选择,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文章从多个维度对一些成功的字幕翻译文本进行研究,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卓玲 《科教文汇》2009,(1):214-214,219
几十年来,翻译研究经历了“语言-文化-人”的转变,由原文到译文的线性研究逐渐跨越到由本体到主体,由一元到多元的研究。对翻译主体性和译者主体意识的探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但是,强调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各主体之间的间关乐。本文拟从阐释学,尤其是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的几大核心概念出发,论证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的同时,分析翻译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是语际间的信息传递,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互动。从宗教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出发,充分考虑了宗教因素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了在多元文化大语境下宗教文化的翻译策略,以辅助翻译工作,增强翻译工作者的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狄东睿 《内江科技》2014,35(11):139-139
<正>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起源、概念和历史意义出发,简要阐述了多元系统理论的特点,并对多元系统理论中三组重要对立概念进行简述,总结了多元系统理论的翻译策略。根据这些特点讨论了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标准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翻译界。怎样的翻译才是完美的?我们应该以什么作为翻译的标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传统上有两种: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标准和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但是,这两种标准不足以评判所有的翻译作品。在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指导下,译者主体性也应该考虑在翻译标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区位和地位对创新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创新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创新能力在不同层面的分布遵循"中心-边缘"结构的基本规律,处于中心不同地位的创新主体在创新潜力方面差异较大。首先在辨析"中心边缘"和"中心-外围"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边缘"这一特定的空间区位和社会群体地位,并分析中心、中心边缘与外围这三大空间区位和社会地位的创新能力。基于逻辑推演和理论综述,提出处于中心边缘空间区位和社会地位的创新主体比处于中心核心地位的创新主体往往具有更高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力。最后,应用数据分析从空间、群体和企业3个层面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析,实证检验"中心边缘的创新潜力效应",并分析其发生和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宪益是我国当代成就卓越的文学翻译大师,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杨先生毕生从事翻译,译作数量惊人,其名声在翻译界如雷贯耳,但却没有专门著作阐述其翻译思想。为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其翻译思想及其起源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杨宪益翻译思想内涵极其丰富,他对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可译性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翻译原则是以"翻译即临摹"为认知基础的"忠实于原作",其"文化翻译观"是:翻译是语言背后的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杨宪益的翻译思想根植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是在其一生不断的翻译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孙娟 《科教文汇》2010,(22):50-51
许渊冲教授在实践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三美"论,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提高了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本文旨在用"三美论"解读许老英译李商隐《无题》的上片,再现原诗中的"意美"、"音美",看译者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指出在诗歌翻译中以"三美"论为指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的论,译文在译语文化中要实现的功能将影响翻译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五四前的译语文化环境,儿童翻译文学在这一时期要实现的目的,以及这预期目的对翻译过程产生的影响,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了"五四"前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邱春英 《科教文汇》2013,(22):136-136,140
商务英语翻译是通过语言的转换来实现不同语言、多元文化间有效传递商务信息的活动。论文以跨文化意识为切入点,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探讨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谈《集结号》英文字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文章介绍了字幕翻译的定义、特点、功能及其约束性,并以影片<集结号>的英文字幕翻译为例进行探讨.通过影片具体字幕翻译实例分析,作者认为要准确还原影视对白或独白原意,译者进行字幕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转换问题,还要考虑到影视字幕翻译自身的特点及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字幕翻译和文学翻译一样包括语言和文化两个层次,但前者还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就给译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电影字幕的翻译应以观众为中心,侧重观众效应,在充分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对影片中的文化信息做出灵活处理,使字幕翻译真正发挥文化传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顾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167-167,294
文学翻译的基本单位是意象。意象作为文学作品创作的关键因素在文学理论中可以找到其理论依据,因此,意象也应该在文学翻译中作为最重要的翻译单位出现。文学意象蕴含在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语音层面、语义层面、结构层面。  相似文献   

18.
纵观长长译河,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文学翻译领域笔绰耕耘数十年,不仅硕果累累,而且提出了有独创性的文学翻译新论,使之成为翻译领域一大系统.其中包括被称之为"美化之艺术"的本体论(三美论)、方法论(三化论)和目的论(三之论)以及优势论,再创论等.本文拟从诗词赏析的角度,去体会许先生《唐宋词一百首》中所体现的其文学翻译理论中"三美论"和"三化论"的要旨,去领略诗译中许先生独创的艺术之美及盎然诗情.  相似文献   

19.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研究经验现象中的形式与关系的心理学.文学翻译要求翻译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角度进入到语境、历史和文化的宏观环境中."格式塔"心理学派所提出的"整体性"、"闭合性"和"同构性"原则,对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娟 《科教文汇》2010,(34):154-154,173
伪译者借助翻译的名义,进行非原文本和译文的转化。文学翻译体现译者的创造性。本文以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为基础,研究伪翻译的创造性,找到文学翻译和伪翻译的共同之处,以阐明伪翻译亦是伪译者一种文学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