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师:(出示红辣椒)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种颜色的? 生:这是辣椒。它是红颜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红颜色的呢? 生:我是通过眼睛观察的。 师:(出示地球仪)谁上讲台说说这个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案例《识字4》案例一一、出示禾苗图片师:大家看看这是什么?生:禾苗。师:对,这就是"禾苗"的"苗"。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汉字(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记住这个字?二、转动字盘,揭示构字特点1.师:其实"苗"是个神奇的字,它能和许多偏旁做朋友,组成新的字。一起来看看,你能认识吗?(转动字盘)小朋友们看,这是"苗"加上什么?这个字(描)念什么呢?这是"苗"加上什么?(依次问"猫""瞄"。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3.
【案例】支玉恒《母爱如斯》教学片段师:你们看这篇文章.是一个记叙性的文章吗?生:是。师:它既没有具体的事,也没有具体的人,你说它是一篇什么文章呀?它是一篇散文,一篇特殊的散文,它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母亲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嘛?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三角板)这是什么?生:三角板.师:它为什么叫三角板呢?生:因为它有三个角.师:那三角板的角在哪里?请你用手摸一摸.  相似文献   

5.
师:上课之前,老师来做一个小实验。我将这根蜡烛点燃(边说边做),这是一个集气瓶(出示集气瓶),它里面有什么呢?生:空的。生:有空气。师:是的,空气占据了它的空间。如果将它罩住这根燃烧的蜡烛,会怎样呢?生:瓶子里面有空气,还会继续燃烧。生:蜡烛会马上熄灭。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  相似文献   

6.
唐爱华 《河北教育》2005,(21):17-18
片断实录:师:这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图)生:中国地图。师:对.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它就像个美丽的大公鸡。中间这条线(闪动)是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以北就是我国的北方.以南就是我国的南方。我们秦皇岛在这里,它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相似文献   

7.
吕国庆 《科学课》2009,(12):24-25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出发,探究基本电路的连接 师:(出示一只手电筒)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手电筒。 师:你能使它发亮吗? 生:能。  相似文献   

8.
片段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师:(出示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全貌图)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我们看到,它是一颗非常美丽的蓝色星球。有谁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生:因为地球上有很多水。生: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陆地。师:关于地球上的水,你想知道什么?生: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生: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生:地球上的水都能用吗?生:地球上是海水多还是淡水多?(教师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记录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录 一、直观感知。寻找特征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三角形,但是我能很快把它变换成漂亮的图案,想看看吗? 师:(指图2和图3)谁发现了这两个漂亮的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生:旋转。 师:说得再具体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图2是顺时针旋转,图3是逆时针旋转。 师:再观察观察,这两个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答疑解难     
朱婷:我看到爸爸的小汽车前有个能带路的小装置。爸爸说这叫GPS。请问小编,这GPS是英文吗?它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1.
师:(展示课件)这是一艘现代远洋货轮,同学们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吗? 生:钢铁。 师:那古代船用什么材料制造呢?  相似文献   

12.
Reggie:Wehavegotanewdog.Wouldyouliketocomearoundandplaywithhim?Ron:Well,Idontknow———doeshebite?Reggie:ThatswhatIwanttofindout.里基:我们又得到了一条新狗,你愿意过来和它玩一会吗?罗恩:嗯,我不知道———它咬人吗?里基:这正是我想要查明的。这狗会咬人吗?@伊安  相似文献   

13.
徐凯 《江西教育》2002,(12):31-31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的内容,它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拿出一张20cm×15cm规格的照片,将照片的反面对着学生):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生1:一张纸。生2:一张长方形的纸。师:从外表看,它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将照片的正面对着学生)实际上这是1974年老师小学毕业时全班同学的一张合影,距今已有20多年了,同学们看到这张照片,想说些什么?生3: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老师你是怎样保存的?师:老师是怎样将它保存的,大家猜猜看?生4:用白纸把它包起来。生5:压…  相似文献   

14.
导语:倾听小鸟的声音 师:(提起鸟笼)你们看这只小鸟,它的名字叫相思雀。 生:老师,它会叫吗?为什么不发出一点声音呢?  相似文献   

15.
师:老师在它的一蝗面上写了字,写的是什么呢?生:“我”“们”“爱”。师:这三个字,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吗?  相似文献   

16.
童诗《树》     
一、照片里的树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平时我经常与它合影,它是谁呢?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哦!(出示:我与树的合影)我的朋友是谁呢?
  生:树。
  师:没错,它就是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诗花园,走近一棵棵树,去亲近它,聆听它。  相似文献   

17.
祁敏 《文学教育(上)》2010,(10):104-105
“有一回,有个记者问我: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我想了半天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阋,好像说什么也不对,说什么也没用;最后我说:是敬重。这决不是说我多么喜欢它,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求它快滚蛋?一点用也没有,除了白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18.
《电磁铁》课例评析执教:胡生玉评析:李秀才师:老师这有一块条形磁铁,用它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生:磁铁把大头针吸起来了。师:磁铁为什么能吸引大头针?生:因为磁铁有磁性。师:老师这还有一根铁钉。我把它接近大头针,看它能不能吸引大头针?(师...  相似文献   

19.
戴辉文 《科学课》2009,(4):23-24
片段一: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师:(将学生带入学校食堂的推车通道)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三句半”本来是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怎么会和教学扯上关系呢?其实,它和很多师生互动极为相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如教师问:“这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这是苹果。”教师问全班学生:“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全体学生:“对!”这像不像“三句半”呢?这种师生互动方式到底有没有价值,单单从“三句半”的“半”上就一目了然了。既然学生都知道这个答案,那前面教师提出的问题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因此,像这种“三句半”式的师生互动真的该叫停了,新课改大背景下,不应该还有它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