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经验的概念化”思想理解教学经验的概念化,这是将教学经验上升为实践性教学知识、实现教学经验理论升华的过程,其内在逻辑是在历时态的时间结构中探寻教学经验的实践规律,以生成实践性教学知识并充分发挥教学经验的校本指导意义。根据教学经验概念化的内在逻辑,立足校本发展、面向教育实践,教学经验概念化应遵循“改造经验创生知识”的基本理路,通过“呈现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积极检验”的实践路径,促进教师实践性教学知识的生成,从而实现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并发挥其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课例是教学经验支配的实践活动,是教学经验发生和呈现的载体,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课例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支配课例发生的个人知识.教学经验在课例中存在三种形态:原初教学经验、反省教学经验与艺术化教学经验.课例研究中提取教学经验的策略是:选取课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事件,按照经验的本质属性,归纳、提炼剥离教学情境后,赋予其理性,实现教学经验的概念化,从而促进教学经验真正转化为实践性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谈反思性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即备课阶段的反思。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 ,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 ,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 ,不考虑学生实际 ;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 ,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 ,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要克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教学经验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时起着过滤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学经验都有其合理性和价值。因此,我们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或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时,都必须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这些经验,防止陷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这意味着,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剖析和研究.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概括、抽象可提升为教学理论。但教学体验不同于教学经验,也不同于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教学经验移植研究是教师在现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和引进外来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自己的“深加工”之后再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移植研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经验并不只意味着“结果”,更意味着“行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使学生这个主体与之发生相互作用,以致经验的生成.可以创设“错”的情境,让学生生成刻骨铭心的经验;可以创设“探”的情境,让学生生成根深蒂固的经验;可以创设“变”的情境,让学生生成洞若观火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经验进课堂的。教学起点是基于学生的经验,教学目的是改造和成长学生的经验。基于项目学习的"密度"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经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密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应该是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的过程。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未"雨"绸缪——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旁"敲"侧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势"利导——提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唯有如此,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经验是数学教师从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知识、经历或体验。数学教学经验包括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切经历与体验的总和,其中有些是可以表述的,有些是默会的。积累数学教学经验具有两种途径:一是积极地阅读有经验教师的教学作品,二是多听有经验教师的数学课,在听课现场中形成默会的数学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3.
陈雁 《文教资料》2009,(25):67-68
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自模仿,没有模仿就无法得到经验,没有经验就无法谈及创造、创新.当前,随着创新教育的日益深入人心,教学方法的更新势在必行.可是在我们高举教学创新旗帜、主动更新教学方法之时,千万不能忽视模仿这个创新的前提.忽视了模仿这个基本抓手,教学创新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语文教学必须首先加强模仿训练,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再适时适度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4.
对老教师使用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蓁 《广东教育》2003,(11):65-66
无论从哪方面看,教育需要经验,教学需要经验,经验越足,教育教学效果愈佳。如果课堂教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教育教学的效果就愈发更佳。经验不是生而就有,它需要积累,需要时间,经验的积累,就是岁月的积累,就是年岁的增加。从某方面说,已冠以“老”的教师,经验应会很多,理应受到大家的尊重。可不知曾几何时,老教师在教学一线反倒受到了冷落。用人上,学校首推少壮派,招聘教师,超过四十五岁就不要,有的甚至把年龄杠杠划到了三十五。如果有一位五十出头的老教师跳出来去聘人的公办学校试试,世人都会睁着不敢相信的眼睛,怀疑此人是否神经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教学的思路,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出发,通过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去引导学生加工学习素材,并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深度学习.教师应当充分积累教学经验,尤其是要重点研究学生的经验基础,这样才能在引导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在尊重学生思维的同时让教学过程变得高效.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要建立学生和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经验与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实际上是丢弃语文经验,抽空人生经验。综合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要解决散文教学的问题,可以尝试阻截、分流与正面应对这三个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基本活动经验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被正式地提出来。作为教师,应意识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重要,引导学生在自己最原始的基础上自然、逐步地进行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也同样非常重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意义出发,论述了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主要策略,最后通过案例的形式,来阐述如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活动经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问题解决音乐教学的理论原理与实施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问题解决音乐教学以杜威的经验组织连续性原则与审美经验获得条件为理论基础,认为音乐经验获得的标示是儿童内部冲动与外部环境压力之间的平衡.音乐问题解决是儿童对一个音乐作品由完全生疏到能用身体动作表演再到能自如地演唱或演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儿童的音乐学习会发生迁移,并涉及到同一音乐作品不同制作(表演)方式的转换,或同一制作方式由模仿向即兴表演的转换.幼儿园问题解决音乐教学由此必然要经历动作还原与经验提升两个阶段.所谓动作还原即在音乐学习之初,幼儿无需静聆音响或直面音乐作品,而是借助教师利用音响创作的故事来理解音乐作品,并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这种感知.这实质是简化音乐作品的阶段,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接下来的经验提升阶段即是要实现幼儿个体已有经验与音乐种族经验的汇合.就歌曲教学活动而言,即是要促使儿童从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作品特性到用噪音来表达;就器乐曲教学活动而言,即是要促使儿童自主地把用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技能运用到打击乐演奏中.在经验提升的歌唱或演奏阶段,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并要给幼儿充分讨论、选择、表演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透过学生数学认知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及其课堂实施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数学教师揣摩学生认知方式的途径主要是凭借自己与学生长期相处所形成的经验。在形成经验中,数学教师需要使用自己的能动性主动获取经验,可以经由课堂观察、分析学生作品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等途径探查学生学习具体数学素材时所运用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