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中语文教材编入了一些小品文,这些小品文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含蓄隽永,具有很强的创作风格,可以看出明清小品文的印记。单元写作练习则一般置于这些小品文之后。所以,教师的写作教学可以联系小品文创作特色的赏析来展开。师生在赏析教材小品文写作特色时,可以在总结其对现代作家创作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明清小品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和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辨体的基础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形成文体的三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通过对现代小品文文体理论的探讨界定小品文:小品文文体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体,它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相似文献   

3.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冲淡平易、闲适淡雅的闲适小品文.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十分浓厚,尤其是他对于晚明“三袁”的“性灵说”的推崇,成就了他闲适小品文主要的文学风格.通过梳理周作人小品文形成的源流及其创作过程中的主张,以及其小品文最终的命运,来逐层探寻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从现代人的角度重新估价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文学价值,力图给它们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之后,周作人的小品文创作全面铺开,并且以冲淡平和、闲适旷达的独特格调迅速制胜,为其时的散文创作开创了新的园地。其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他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理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探究周作人小品文中以古典情怀、世界眼光以及民族本位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意蕴可见出其小品文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宋中后期,道学中人与江湖派、四灵对诗歌的体裁有不同的取向。道学中人朱熹、张栻推崇古体诗创作,排斥近体诗的写作;四灵则大多写作近体诗,较少有古体诗创作;江湖派则在两可之间。这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对诗歌体裁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诗歌体裁及诗歌发展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他们中有的派别则违反了他们所提倡的诗学思想。通过梳理这三派的诗学思想,比较他们在实际创作中不同诗体的数量,可以理清南宋中后期文坛存在的关于诗歌体裁争论的现象及根源,解析道学派的诗学思想与现实创作中的矛盾成因。  相似文献   

7.
何平 《文教资料》2010,(18):37-39
陆游、杨万里是南宋中期著名的骈文大家,两人骈文创作分别继承了北宋王安石、苏轼的风格,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与发展,为南宋骈文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本文拟从语言风格、创作技法、创作风格三个方面来比较两人骈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以多样的风格和“以文为词”的写作手法扬名于词坛。该文从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等方面探寻庄子对辛弃疾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代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它是以先秦诸子散文及历史散文为源头,又受到诗歌、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魅力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时期,是古代小品文的产生和萌芽阶段。此时的小品文以一种简短的文字段落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在形式上尚未独立成篇,只是散见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文辞简约,意旨却大,内容包括对于重大人事的讽刺劝诫、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抒发作家远大的志向、提出严肃的人生哲理等;体裁较为单一,寓言占绝对优势;语言生动精练,简明流畅,而又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小品文最初并非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是人们对无关国政、精简短小之文的总称。"小"并非没有意义,所以,当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裁出现在明代时,人们对小品审美特征的认识便主要体现在对于"小"的不同解读上。概括起来有:短小精简的篇幅;赏玩的创作心态;生活化、个人化的题材与内容;小中有大的创作手法;率真不拘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明末社会张扬独立个性、强调主体意识,加乏文人对传统价值观的背叛,此时的小品文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情趣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浓郁的反传统文学的异趣。风格的轻灵佻巧和内容上的脱离现实,使小品文受到清初学人的批评和轻视。廖燕一反时人对小品文的鄙视,不仅肯定了它特殊的艺术价值,而且从作用上把它与“载道”的古文相提并论,但又不把小品文视为传统古文那样的载道工具,而是把它看做批判现实、宣泄不平的武器,在理论和创作上为小品文的生存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以多样的风格和"以文为词"的写作手法扬名于词坛.该文从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等方面探寻庄子对辛弃疾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88年马哈福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他的作品被中国大量翻译过来,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熟悉。马哈福兹的创作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不仅写有许多长篇小说、电影剧本,而且短篇小说的创作也是引人注目的。他创作出十多部短篇小说集。这些短篇小说表现出不同于长篇小说的风格,展示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以名士式的小品文为创作主要体裁的文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散文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学革命运动.其散文中所表现出的与明代小品文相近情趣,是建立在二者背景近似的基础之上的.周作人对晚明散文理论有意识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散文的语言上,要自然大方;二是对晚明小品文平淡境界的继承;三是提倡不为情牵,不为物累的情感表达方式,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平淡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岱的小品文素来以独抒性灵的风格而著称,用典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张岱的代表作《陶庵梦忆》用典有语典和事典,涉及经史子集和众多文史人物,典故众多和典源丰富是其用典主要个性。张岱小品文用典方法多样,有直用、化用、正用、反用、明用、暗用六种。张岱小品文用典意蕴深厚,展现了明清之际的社会生活,为后世散文创作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防人歌是日本的边塞诗。本文对《万叶集》防人歌和唐代边塞诗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发现二者在创作时间和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广度、体裁风格、创作者和重要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说《凶犯》及其改编电影《天狗》的比较,探讨两部文化作品在内容,风格及主旨上的不同,分析中国影视作品在题材、体裁上的创作桎梏,以及青年人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8.
秦观、黄庭坚在绍圣元年以后,词作的内容和风格都出现了转型。二人感伤苦闷与故作旷这的创作心态、含蓄典雅与疏宕奇崛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北宋中后期词人创作从“歌者之词”向“诗人之词”的转变,对南宋以来的词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风格、取材方式上对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在周作人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集在乡土想象中以风景、风情、人物为基本内容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性的乡土画廊。李广田师承周作人,但他30年代的乡土散文绝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周作人的散文,而是在师承中创新,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20.
朱淑真是南宋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其词作深蕴简出,文淡情浓,真实再现了封建时代一个不随流俗、向往自由的女子的情感世界,有其灵动微妙而又溢彩流光的个性色彩。创作内容上充满至真至善之情,真实记录其心路历程;艺术上是至美之作,体现清空婉约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