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公平是研究和践行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生态公平既包含人与人的关系,更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将生态公平纳入社会公平体系中,会进一步丰富当代社会公平原则的建构。将生态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也会帮助我们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意识的提高,生态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有缺乏正确的生态现、生态权利不公平等问题.在让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不断变绿,筑起中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也要看到内蒙古草原发展背景后存在的生态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文明和社会公平两个维度看,生态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追求,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拓展。弱势群体遭受不公正生态侵害、结构性生态不公、地理性生态不公和输入型生态不公现象,背后存在着观念、物质和制度三方面原因。解决生态不公问题,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的先决性,把握公平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树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和政治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会危及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诱发政治冲突,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因此,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文明导向的政治建设: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实施绿色新政;发展基层民主,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公正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保证生态公平.  相似文献   

5.
生态正义是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价值原则,与生态文明共享在价值目标和实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当前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中存在着弱化代内平等、忽视代际公平等不正义的现象。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公平实现必须维护生态正义:营建生态正义的文化价值共识;用法律维护生态正义;抵御生态不正义;加强国家政府合作;重视弱势群体的生态利益诉求,实现代内基本平等。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基础。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除了技术更新、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外,还需要发挥思想的力量,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观,即世界观层面上的万物平等观、价值观层面上的代际公平观和人生观层面上的适度消费观。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基础。生态伦理实现机制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实现生态伦理的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完善生态伦理主体的社会氛围机制、建立生态伦理主体的价值牵引机制和实现生态伦理主体行为的校正机制。  相似文献   

8.
行政生态存在的重大理论缺失使其难以有效指导公共行政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属于代际公平的范畴,从代际公平的本义切入,寻求政府管理与代际公平的契合,就是要推行生态行政。生态行政是对行政生态的修正和政府处理资源环境问题及维持社会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推行生态行政需要从斧正行政目标、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平衡政府权能、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约束政府生态管理行为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平,是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文明的、理想的社会状态。中国古代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等公平思想,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关于公平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公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更是频繁提及“公平”。坚实的思想基础、党和政府强有力的作为,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环境正义着眼于平等地享有和利用环境资源、公平地分担环境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公正、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公正角度,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环境分配正义、制度安排正义和补偿机制正义三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生态公平,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生态幸福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价值理念的绿色化、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人居环境的绿色化、制度建设的绿色化等特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美好愿望,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尺,因此,研究教育公平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本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对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生态文明及其消费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不但是一种类的文明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工业化,而是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工业化,加速发展生态生产力;生态文明观认为,消费问题也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工业文明消费文化是造成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人类必须确立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主要有:"以人为本"消费观和全面发展消费模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消费观和绿色消费模式;和谐消费观和公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们为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从环境伦理学视角出发,以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在实现人类利益的过程中,体现了社会公平(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国际公正)和环境价值尺度,并针对此情况,提出转换思维观念、加强培养生态道德素质,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工业文明造成的发展悖论与发展困境,催生了人类文明范式的转型与生态文明新发展观的形成。生态文明既是对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共同建构,也是对社会文明与人本身双向发展要求的内在契合。作为生态文明承担主体的人,其自身的生态化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重要支撑。通过文化创新,以确立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新规范,形成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机制,进而促进生存方式的变革和生态社会力的建构,是实现人的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必须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推进教育公平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共赢。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注重不断提升企业生态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公平是一个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尺。教育领域内的公平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所追求的基本目标,社会大众也广为关切。福利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规范分析基础,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时刻提醒人们,至少在理论上,效率和分配公平问题可以分开。本文讨论的公平实际上是提供了分配公平,补偿公平,关系公平这三种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思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着眼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是对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透支所产生的生态及心态的危机而进行的反思,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和谐、持续发展以及公平正义都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具有生态文明的根本属性和内在特征,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社会模式。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起来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两型社会"的建设水平作出科学评价,伴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评价指标也将逐步被改进、被生态化。"两型社会"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将成为符合评价"两型社会"的生态文明实质的发展必然性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