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趣师:(笑问)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大声齐答)好!师: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猜一猜游戏的要求是什么,会做吗?(生:会)请大家做好准备。(学生很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师:“举手”,(有的学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摸鼻子”,“拎住右耳”,很好,放下。(学生很快放松了身心,神情自然)师:“生气的样子”,“高兴”呢?(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忘记了这是课堂,有的还站了起来)师:好的。同学们反应敏捷,神情丰富。喜欢这个游戏吗?生:喜欢。(生余兴未尽,一双双眼睛期待地望着老师)师: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在教学《浪花》这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 ,然后问学生 :“看到‘浪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大海 ,有的说波浪 ,还有的说沙滩贝壳之类的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海边去看浪花 ,去和浪花交朋友 ,好吗 ?”接着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片 ,边看边提问 :我们到哪了 ?谁在沙滩上呀 ?她在沙滩上干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要求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说浪花和小女孩在玩什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主动求…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上课,老师说,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然后就是同学们发言.学生一个接一个,讲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提出问题,老师有的时候重复一下同学的发言,有的时候就一言不发,只是听同学们说.学生的发言有的时候相互之间有点关系,有的时候各说自话.这样一直到下课.上完课,老师在说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常会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李明 《山东教育》2003,(25):31-32
一天,教学《燕子》一课。读到“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我问:“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感受到春天太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了春天优美动听的旋律。”有的说:“我感觉电线太高太长了。”他们紧扣问题,发表见解。我正要接着按既定的教学步骤往下讲,忽然听到:“老师,为什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不会触电呢?”我大吃一惊,这可是事先没想到的呀!我也不明白。这真是“节外生枝”,怎么办?是不予理睬,强行砍掉,…  相似文献   

6.
曾在一所学校看到一位老师教学《蜜蜂》这一课的场景。到自由讨论的时间里,该老师请学生自由质疑。学生的问题各种各样:蜜蜂是怎样传播信息的?蜜蜂为什么飞行时是呈“8”字形的?一只蜜蜂一生会活多长时问,它会产多少蜜?……面对这些“大问号”.该老师显然准备不足,出现短暂的冷场.但他还是“机智”地处理了这一难题,告诉同学们这不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跟中求知的热情顿时暗淡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王冯祥 《师道》2006,(9):38-38
今天依然天气炎热。我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向学生提出“秋风吹黄了什么”的问题,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秋天的树叶。突然有一个学生小声叫了一声:“小鸟!”这一叫可让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目光不住地搜索小鸟的行踪。我一看,这下课可上不成了,按照常规,应该迅速制止孩子们的举动。但我灵机一动,反而很平静地问了一声:“小鸟在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在电视机上面!”这时,同学们各抒已见起来:有的说:“小鸟迷路了。”有的说:“小鸟太热了飞进来乘凉。”有的说:“小鸟太寂寞了,想和我们交朋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那天上作文课 ,我一路寻思着进了教室 ,只见前排几个学生正围在一起看着什么。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着 ,以致老师进了教室也没有发现。我禁不住凑了过去 ,几个学生慌忙收起 ,原来是一张报纸。老师能不能看看呢 ?我拿过那张报纸高兴地说 :“同学们 ,不知你们注意老师的表情没有 ,你们看的这篇文章老师也读过 ,作者你们熟悉吗 ?”同学们有的摇头 ,有的说不知道。我接着说 :“这篇文章的作者老师熟悉 ,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小时候家里很穷 ,一年四季盼不到一件新衣服。一件衣服总要打几个补丁 ,洗得颜色发白 ,唯独补丁处颜色较深 ,远远…  相似文献   

9.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10.
谭念君 《湖南教育》2005,(13):23-23
今年4月,湖南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比赛在吉首市举行。一位老师执教“角的认识”。课伊始,老师用CAI课件出示了夜色中的上海黄浦大桥,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黄浦大桥由远及近,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说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多么漂亮啊,会说大桥多么雄伟啊,谁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张口就说:“我看到了角!”第二个学生接着说:“我看到了直角!”老师非常高兴,连连点头: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面对如此美丽的风光,居然看不到灯火辉煌的夜景,看不到造型优美的桥梁,他们的眼…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语文教学像面对一盘散沙,看我们教师怎样把这一盘沙子串起来。我觉得这个比喻恰到好处,怎样把这盘散沙串起来,除了认真学习课标、大纲以外,还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节课“一问到底”,老师的“问”牵着学生的鼻子,  相似文献   

12.
方瑞兰 《福建教育》2006,(11A):25-26
1.结合语境理解。有些词语单独理解起来较难,如果将词语置于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就会容易得多。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果然”一词,我引导学生思考: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他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会怎么想呢?学生说蜜蜂都飞到园子里去了,说明园子旁边那座小房子一定是养蜂人的家。我问:“列宁所想的和结果是否相符?”学生纷纷抢答,有的说:“列宁想这所小房子可能是养蜂人的家,结果开门的真是养蜂的人。  相似文献   

13.
吴怀军 《广东教育》2003,(12):32-32
教授“光的衍射”时,我们经常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说明声波比光波更容易衍射。这样讲授,尽管学生能感受和理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情景,但毕竟不能身临其境。一次又讲到这个问题时,恰好听到隔壁课室教师上课的声音,我突发灵感,立刻对原有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我有意停顿一下,这时全班鸦雀无声,同学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目光都注视着我。我没有立即讲课,问他们听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只听到隔壁老师在讲课。”再问:“你能看见那位老师吗?”他说看不见。此时,学生完全融入老师设置的情景中,深深体验到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余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齐说课题:“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问:“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生齐答:“‘好’字。”他要求同学们一起试读一遍课题。又问:“如果人们说春天、秋天都是好天气,而你要说夏天也是好天气,那么读这个标题时,应将哪个字的音读得长一点?”生齐答:“‘也’字。”他要求学生再读一次课题。接着,他让学生将上两次读的体会结合起来,重读一次课题(学生将“也”字拖长,“好”字加重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后,余老师请学生大声…  相似文献   

15.
捏蛋记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玩了一个叫“捏蛋”的比赛。一听这个比赛的名称,同学们就兴奋得不得了。老师拿出一个蛋,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呀?”我们大声地说“:鸡蛋!”老师一脸神秘地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鸡蛋,它是‘铁蛋’!”听了这话,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奇怪的表情。老师接着说“:今天我就要来看看到底是你们的力气大,还是‘铁蛋’的壳硬!”大家议论纷纷“,我们的力气怎么会这么小呢?”“老师太小看我们了!”……老师将比赛规则讲了一遍:被选中的选手将鸡蛋握在手中,使劲儿捏蛋。比赛开始了,同学们跃跃欲试,个个都想参加。老师选了王思婷。…  相似文献   

16.
[案例 ]一次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 ,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 ,同学们一下子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 ,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 ,可没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 :“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 ,中午学生来问问题 ,他告诉学生老师正休息 ,下午再来 ,要么就说 ,‘我该下班了 ,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 ,这学生好坏不分 ,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示赞同 ,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 ,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是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拿自己不当回事 ,学生也就不当回事 ,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思…  相似文献   

17.
唉!学习实在太没趣了!”———同桌他已是第n次对我说。我指着他的脑子反驳道:“汝何见得呢?”然后,我就给他唱了几班上快乐的“插曲”……物理课上,老师开始进入压力课题,我们都说压力的方向是垂向下的,其实这个答案是没经大过滤就蹦出来的。老师听了,眉头成“川”字形,然后把右手向上托问我们:“这方向又是怎样?”一些学看了,脑子想歪了,“咯吱咯吱”笑了。同学们“一传十,十传百”,看到老师两脚伸开,右手伸起,真像———我们都笑着异口同声说:“这方向可就得问‘董存瑞炸暗堡’了!”大家都笑了,就连平时“五官端正”得很的老师也忍不住笑…  相似文献   

18.
“丁零零……”下课了,我顺利地结束了一天的教学。“同学们,今天的功课我们就学到这儿,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老虎和狮子到底谁是森林之王?”又是这个爱出难题的贺天!老虎、狮子与我们今天的教学内容可是毫不相干呀!我真想不理他。可是,一看他那副认真的样子,我犹豫了……好奇心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原动力,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你们知道老虎和狮子谁是森林之王吗?”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有的说是老虎,有的说是狮子,争论不休。“老师也不知道这个问题,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想。”“今天…  相似文献   

19.
今天作文课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艰难地行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开船的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个背囊才能安度难关。”说到这儿,我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的话,你会丢掉哪一个背囊?”此话一出,学生们就来劲了, 有的说假如人人都能拥有这七个背囊,那该多好呀。有的说这七个背囊个个都很重要,不知该舍弃哪一个。…  相似文献   

20.
校园逸趣     
说明什么老师:“如果你裤子的一个口袋里有20马克,而另一个口袋里有50马克,这说明什么?”杰瑞:“这说明我穿的不是自己的裤子。”难题电脑课上,心不在焉的小咪被老师点名提问“:为什么不回答?小咪,我提出的问题很难吗?”“噢,不,先生。您的问题我完全懂,是答案把我难住了。”没来得及小明刚来,同学们就发现他脸上肿了一大块,就问他是怎么弄的。小明说:“昨天我和爸爸去公园划船,有只蜜蜂落在我脸上了。”同学又问:“那你把它赶走不就行了?”小明说:“我还没来得及赶走它,我爸就用船桨把它拍死了。”珍奇动物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说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