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柳叶儿》的教学为例,研讨时代背景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与渗透.指出背景介绍既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应该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与文本深层对话,直接从文字中解析出文本的时代背景,而不是用图片、视频或者数据对学生进行短暂的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教学形态被提了出来。但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知识面也不宽,对很多文本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等比较疏远,很多时候我们只使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而多媒体技术因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时空容量大等特点,如果恰当地运用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一座桥梁,促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年代尺作为一项教学艺术,运用恰当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年代尺,引导学生从"线"上了解教材的单元背景,从"点"上了解文本的时代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4.
邓薇 《江苏教育》2022,(67):37-39
当神话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以神话故事的形态出现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看待它的新身份,如何定位它的教学价值呢?如何让神话故事这一特殊文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生命力?现以统编教材《女娲造人》一课的教学为例,从文本体式、对话、文化传承等方面,探寻神话故事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学较多地关注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比较欠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现象。一是重感悟,轻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阶段目标中,频繁地出现“体会、领悟、感悟”等词语。于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看似热闹的交流讨论:“读了这一句(段),我体会到了……”这种看似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脱离文本特点,忽视文本内在逻辑、结构特点、遣词造句精妙,使得语文教学越来越空洞,学生对于文本的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7.
方巧云 《成才之路》2014,(22):71-71
正拓展阅读就是在阅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引入与教材文本或主题相近,或内容相似,或人物相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联系性阅读。让学生在多层次、立体化的阅读模式中,架构起对教材文本的整体感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一、在拓展性阅读中揭示背景很多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相应的创作动机。教学中,如果教师无视这种创作目的的存在,而仅仅就着课文进行教学,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偏颇,教学效益也必将形成一  相似文献   

8.
1.知人论世,情境引入 知人论世,意即读书要了解文本主人公或作者并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许多课文的创作背景或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呈现课题时,如果教师能恰当地介绍文本主人公或作者的相应背景,学生便可以更好地解读课文。如,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在呈现课题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李白的创作背景: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  相似文献   

9.
窦桂梅 《福建教育》2007,(11):26-28
选入教材的诗词,都是经过证明或推敲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对待这些佳作,我们必须在尊重文本的规定性的前提下深入解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适合用声音传达感情与精神,朗声诵读文本,及时进行文字训练,推敲其内涵,慢慢感悟,甚至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实现超越文本的解读,最后化做学生的内在修养。  相似文献   

10.
许为群 《阅读与鉴赏》2011,(11):79-79,17
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如何活动?"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这个角度讲,我以为:教学关系中,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了教学的相长,对话也成为课堂教学的点金石。  相似文献   

11.
“模拟教学实习”就是要学生仿效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活动。它存在着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本模拟方式:另一种是图像方式。会计模拟教学实习属于前者,它要解决传统会计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第二种图像教学方式可弥补单纯的文本模拟教学方式的不足。电化教学与专业模拟教学实习同时存在,有机结合,模拟教学便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会计模拟电化教学实习的出现实际上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以写作带动回归文本,以回归文本促进写作。 2、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使用文本的意识,提高学生作文驾驭文本素材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聚焦《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在阐述建筑特征时为何引入语言学概念这一主问题,通过三项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内在逻辑,分析关键概念的内涵及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写作意图,进而提炼阅读此类文本的路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季有根 《考试周刊》2009,(17):15-15
一 探究性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广泛出现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类试题有以下特点: (一)设题多样化。探究性试题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多在文本内部看似矛盾处设题.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对文本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朱萍  袁洁 《广西教育》2006,(7A):9-9
一、设计教学预案时,既要考虑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更要研究怎样立足文本,充分而巧妙地利用课程资源。随着资讯的发展,学生一般能够从不同渠道方便快捷地搜集到教学所需要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但是在利用资料时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出现“开发容易利用难”的情况。因此,在日常备课、设计预案时,我们更应着重研究如何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要立足文本,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篇课文有两种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如果把教学着力点只放在原生价值上,忽视教学价值,就会出现常说的"教课文"弊端。有的文本具有多个教学价值,如果教学中不能结合文本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年级段目标要求,确定核心教学价值,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教学理念: 围绕教学文本的“中心思想”,将多篇相同或相似的作品(或文学作品,或歌曲)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导入新课、进行新课、总结拓展”等运行轨迹恰当地穿插交替出现赏析,以实现深化文本的思想内涵,丰厚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多向互动的阅读结构,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19.
贾海霞 《考试周刊》2013,(71):33-33
教师要深入研究出现“高投入低产出”这一状况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主要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针对部分教师忽略诵读问题.培养熟读成诵良好习惯:二是针对诗词教学忽视文本问题,立足文本开展深度发掘:三是针对淡化诗词意象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诗词灵魂;四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不一问题,落实分层目标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学中出现了文本缺席的情况: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到位,学生缺少文本语言的玩味,文本解读不注重与作者对话,“边缘行走”式的文本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引导学生重视语言文字品味,引导学生平静地和作者对话。”几个方面落实文本的回归工作,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