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加快发展步伐,有力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整体跨越和优质均衡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在"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信息化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期、信息化应用特色建设期、教育信息化应用整合和提升期。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文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提炼出值得大家共同重视和思考的几个方面关系:当前与长远、硬件与软件、开发与引进、安全与应用、整体与个体、教师与学生、内力与外力、建设与管理,希望能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田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51-252
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和发展以电脑、网络等智能化教育工具为代表的新的教育能力,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信息化建设的六大任务是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产业建设,信息化政策制定。我校建校初期是一所电视大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原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进一步理顺和提升了信息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亟待解决的四大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校园网建设硬件解决方案的先进性与经济性之问的矛盾、教育软件开发的商业化与应用的开放性之问的矛盾、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提高的隐性表现与显性表现之间的矛盾、教育信息化对教师需求的广泛性与现实提供的资源数量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等四大矛盾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校园网建设硬件解决方案的先进性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教育软件开发的商业化与应用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提高的隐性表现与显性表现之间的矛盾、教育信息化对教师需求的广泛性与现实提供的资源数量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等四大矛盾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目前,在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网络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设重点已转移到软件建设和应用开发上,重点关注资源整合和应用集成,关注“数字校园”整体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帮助用户增强对信息的访问,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增强相关性,应对快速发展的全球经济,努力使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创新的教育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文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提炼出值得大家共同重视和思考的几个方面关系:当前与长远、硬件与软件、开发与引进、安全与应用、整体与个体、教师与学生、内力与外力、建设与管理,希望能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实施教育强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突破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吴忠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创建教育强区的工作目标,以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契机,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建网、建库、建队伍为抓手,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按照统筹规划、软硬件并举、全面推进的基本策略,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并于2006年3月率先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的评估验收。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整个工程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保障。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因此,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从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重大课题“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在学习考察了上海  相似文献   

10.
建设"教育e时代"工程推进广州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广州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教育e时代"工程为标志,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及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教育e时代"工程的建设思路与目标、建设与应用的现状,以及"教育e时代"工程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意义和创新点,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处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讨论了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和意义,并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教育信息处理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公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公开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二者虽然在信息的范围、关注的焦点、产生的背景和追求的目标等方面都有差异,但仍然存在相辅相承的关系,即教育信息公开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而教育信息化则是教育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文章最后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信息未得到充分公开。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信息社会与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社会是一种以信息作为社会中一种基本要素,并且信息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主体地位的社会。社会的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总称。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广泛展开,人们对教育的许多认识、观念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光盘、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唯一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能获取的知识比教师获取的知识更为广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什么是教师、什么是教学、什么…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变奏曲.在19世纪的60年代,当农业和工业的革命还在萌芽阶段的时候,美国高等教育就通过"摩雷尔拨地法(Morrill Act)"实现了变革:一系列"赠地校园"在全国范围内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科学和技术在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农场主和工人子女及无数公民学习的需要,学院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而不是停留在在满足少数人的私人要求上.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环境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信息化教育中所潜伏的种种问题逐渐显化。如果说《教育信息环境矛盾研究》(刊登在《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1期)揭示了上述矛盾,那么本文则尝试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即对现有良莠不齐教育信息环境的优化。可以预见,教育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信息环境优化。本文首先提出教育信息环境优化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信息环境优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个视角去探索教育信息环境优化存在的合理逻辑,最后指出教育信息环境优化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教育为跨越时空、多样化的教学提供了可能,但目前也仅仅是一种可能,我们还不得不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其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棗教育信息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信息时代,由此形成信息化环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云计算、移动技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环境对经济、社会、教育等各个行业渗透愈加深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愈加深刻.信息化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尤其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指出了教育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当前教育信息化无法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割裂与孤岛"等结构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高原期突破的瓶颈.本文从教育信息生态进化与发展的视角阐述了生态观对教育信息系统构建指导的适恰性,指出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必然要从以硬件为中心的低级态进化到以人本为中心的高级态.高级教育信息生态的核心价值是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核心驱动力是信息化教学实践,生态观指导下的应用导向设计是突破当前应用瓶颈、深层次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目前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的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教育软件的评价标准和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