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广西教育》2012,(12):38
阅读提示:近期,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商务印书馆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等代表对新词语进行了解读。新词语是语言变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真实记录了2011年度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反映了这一年中百姓心理、观念上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郑燕萍 《莆田学院学报》2013,20(1):56-61,80
以2011年5月中国语言文字网公布的497个新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分析新词语在音节长度、结构方式、领域分布、语用价值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以及它们滋生流行的语言理据,以帮助人们了解、掌握和认识新词语,也为新词语的宏观研究提供切实可靠的编年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苗 《文教资料》2011,(4):24-25
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多元文化与多元社会生活使新词语比以往更为活跃,新词语也因而显现出多元特点。以网络语言为主的新鲜元素在为语言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语言规范形成了冲击。合理引导语言和谐问题,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记录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的新词语。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因此研究新词语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规律就不能不了解其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转喻认知是新词语创生的根本,而类比认知和隐喻认知则是新词语创生的助推器和催化剂。转喻、类比和隐喻三种认知共同促进新词语的不断创生。  相似文献   

5.
例证新闻媒体在新词语构建和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和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媒体新词语运用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服务内容及相应的指导方式,做出一些还不成熟的构想,旨在拓展学界关于新闻媒体规范使用新词语问题的研究视域,并使相关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能部门切实意识到积极构建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语言服务机制对新闻业务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及时总结和规范新词新语是当下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汉语词汇系统的健全发展及社会价值观的导向。文章把2006年以来的185个新词语分成族群和非族群两部分,探讨了新词语的生成类型、语用来源、基本特点,以及滋生流行的语言理据、心理因素和社会原因,并从语言规范的角度预测了它们的存在和消隐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及时总结和规范新词新语是当下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汉语词汇系统的健全发展及社会价值观的导向。文章把2006年以来的185个新词语分成族群和非族群两部分,探讨了新词语的生成类型、语用来源、基本特点,以及滋生流行的语言理据、心理因素和社会原因,并从语言规范的角度预测了它们的存在和消隐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上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中央政府出台了4个与语言文字事业有关的重要文件和规章,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微博、新词语、热词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但学生汉语能力下降、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已  相似文献   

9.
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汉语言文字中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汉语词汇系统的某些发展和变化,同时指出通过扩展、吸收、引进、创新和起用等方式产生的新词语,一方面对语言的运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语言的运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新词语不符合正确的构词准则和语法规范,不利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应当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承载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即语言离不开文化,离开了文化,语言就变得空旷,是空洞无物的。也就是说,每种语言文字都必须有表达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文化。每个健康的人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意见和感情,而语言是社会人集体创造的,个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语言共同体之中"并接受这个共同体的约束,遵循共同体的语言规律与他人交谈、沟通,所以,个人的语言基于一定的个性特点,但又必须是共同使用的语言,其中的新词语也是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制约下约定俗成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新词语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本论文中简述了蒙古语新词中的社会原因及新名词术语反映的社会发展变化,并以新名词作为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词语是语言监测的重要内容,目前新词语的监测结果以编年本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为获取年度新词语,人们采用了全切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统计计算量较大。文章在考察新词语在文本中的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新词语的外在特征来获取年度新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新词语,寻找学习资源,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探索新词语的来源及发展路径,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自主且有深度的探究,认识语言运用规律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现象,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新生活催生新词语,我们在以开放宽容的心态迎接新词语的同时,一方面要以科学积极的态度规范使用新词语,鼓励了解吸收创造,强化新词规范意识,增强新词的品味意识,一方面要以忠贞负责的精神守护语言家园,强化民族意识,把握好新旧词语的关系,创造而不能滥造、乱造,求新而不能忘旧,促进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发展,促进语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张幼东 《现代语文》2010,(6):118-120
新词语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新词语的大量涌现给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带来了极大影响。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教学严重滞后的现象急需改变。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操作,可以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粟臻 《文教资料》2009,(5):40-42
修辞造词法作为汉语造词法的一种,对新词语的生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新词语的六种常见修辞造词法,并对其造词理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运用修辞方法创造并使用新词语的语用心理因素,最后提出了应当正确看待修辞造词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张瑞 《华章》2012,(18)
网络语言层出不穷,语言浪费和混乱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多词一义等,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已经开始受到了这些网络语言的冲击,并逐步严重影响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正常工作.为了摆脱这种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冲击,必须规范与引导网络用语.  相似文献   

17.
吴昌 《现代语文》2013,(4):114-117,161
语言中的词汇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近代上海开埠、西洋货物涌入、经济变动、语言碰撞、文化冲击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动,使新词语不断出现和变化,与此同时,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在词汇中留下了痕迹。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能够建构出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镜像,进而折射出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可以为了解近代城市生活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8.
新词语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语言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界中关于新词语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本文从新词语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阐述,分别对汉语新词语的界定、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到了一些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教学的建议,并探讨了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事物、新观念随之产生,新词语也大量涌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词语研究的概述和界定、新词语研究角度多样化两个方面对《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02年至2016年发表的18篇有关新词语的文章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0.
新词语是社会现实的实时反映,国家语委每年发布的新词语不仅记录了当年语言生活的百态,也可以看出新词语发展变化的最新特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发布了2015年的媒体新词语,共计469条新词语,从造词法方面来看,新词语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最新特征,如数学符号的引入、拼音形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等,对于汉语造词法来说是一种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