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不仅系统庞大,数量多,而且用法复杂。因此,在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研究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上古汉语中有没有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它们的用法如何等问题,各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文章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作一个考察,希望通过这一工作,可以促进古汉语代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代词、语气词的词义不象名词、动词、形容词那样具体、实在,无法用象形、指事、会意的办法直接造字去记录,除了少数的几个用形声的办法造字外,绝大多数是假借来的.在文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能做代词用的“字”,也往往能用作语气词,或者能用作副词、连词.是这些“字” 分别被假借为代词、语气同或副词、连词呢、还是这些既可用作代词的“字”与又可同时用作语气词、副词、连词的“字” 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呢,  相似文献   

3.
韩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极大影响。但又保持了自己的语言特色。本文拟在就韩语汉语的敬语和表尊敬的代词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韩语敬语的使用比较发达并词汇丰富,对于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代词并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相反,敬语词汇很少且代词的使用情况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4.
"这搭、那搭、哪搭、兀搭"疏证--关中方言词语疏证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搭、那搭、哪搭、兀搭"是陕西方言中最为常见的一组指示代词.它们在近代汉语中有不同的书写形式.从其疏证中,可知<汉语大词典>等书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5.
阮正军 《阅读》2012,(4):42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里碰到了好几个关于"说"的英语单词,让我们来区分一下它们吧!●say一般作及物动词用,着重说话的内容,它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1.The little boy can say his father’sname.那个小男孩可以说出他爸爸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It的常用法     
小珍 《阅读》2012,(7):64-65
很多读者应该已经学过It的意思是“它”。可是别看这个单词模样简单,其实还有大学问呢!作为一个普通的代词,It有时候却有着很不平凡的用法哟!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7.
《尉缭子》中的代词按意义和功能可以分为3大类,即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语言的一部分。本文对比了中英问候语内容、结构、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中英问候语礼貌原则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原因,从而说明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描写交际翻译学理论框架,从代词的翻译入手,结合自建的平行语料库的实证性研究,对英文代词和中文译本中的代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对,从代词的语用、语义、句法规范以及小说叙事视角选择的角度,对代词进行翻译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徐小红 《阅读》2013,(3):38-39
指示代词This和That是一对好兄弟,从不分彼此。但是,在工作上它们却各尽其责,认真从事着各自的本职工作!This的意思是“这,这个”,掌管近物或人;That的意思是“那,那个”,掌管远物或人。  相似文献   

11.
中级阶段的波兰学生在人称照应方面发生较多偏误,表现为名词、代词和零形式几种不同语法形式之间的误用。通过“回数法”将其与汉语本族人语篇进行对比,第三人称代词照应呈现出代词“他”的过度使用、零形式使用略为过度的特点,第一人称代词照应则呈现出代词“我”的过度使用和零形式使用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甘肃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说明,旨在为西北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文章指出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由近指和远指两个系统构成,远指代词内部根据指代对象的不同又有所区分。另外,静宁方言还较多地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代词。  相似文献   

13.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尔”和“汝”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汝”的用法和“你”在语法上并无差异。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复数。“您”单用时,可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恁”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是“你”的方言变体。“贤”是表示尊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作品中出现次数较少的“伊”大多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二人称代词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的特点。但也出现了个别的代词后加“们”表示童数的用法但用例极少。  相似文献   

14.
“此其……”句式是古汉语常见的句式之一,学界大都以为“此其”乃代词连用。我们以为这一解释不尽妥善。这里略抒管见,以求教于方家。“此其……”句式中,“此”是个指示代词,这一点无庸置疑。问题主要在于“其”字上。按照“其”的性质,“此其……”式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代词+代词“此其……”全式是一个判断句,“此”是主语,“其”是名词性谓语的定语或者定语的一部分,可译为“他”、“它”、“那”等。如:“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 二、代词+副词“其”表示一种推测语气,译为“恐怕”、“大概”、“也许”等,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相似文献   

15.
徐小红 《阅读》2016,(Z2):72-73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小蜜蜂哼着小曲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向日葵:嗨,蜜蜂妹妹!你的英语很好,来给我们当回裁判吧!小蜜蜂:裁判?你们要PK什么呢?玫瑰花:句型转换!百合花:你可要公平公正哦!小蜜蜂:好呀,没问题。现在就开始吧!  相似文献   

16.
从“代词回指语先行项的可及性”、“代词回指语的功能”、“代词回指语的数量分布”等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和阿拉伯语篇章中代词回指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篇章理解和互译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在代词回指语使用上所呈现出的特性,才能对篇章语义正确地理解,进而得到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冯薇 《职大学报》2010,(4):53-55
本文主要是对日本语中的人称代词的种类、使用的对象以及不同代词的尊敬程度和人称接尾词的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根据不同地位或年龄的人,所使用不同程度的人称代词的特点来分析和阐述。在不同代词的使用上都有一般、尊敬、自谦、简慢,还有长对幼、上对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说“阿”     
一个名素前冠以“阿”字,这种构词形式此自古然,魏晋以后受佛经的影响其风尤盛.这个“阿”一般认为是发语词或前缀,对此我们不持疑义.但是一般说来作为缀(一)它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也就是说它有源可寻,且从语源看,“阿”和它后面的实素的语义结合具有可解释性.那么,“阿”虚化之前的词义是什么呢?(二)它是一个不自由语素,只能与另一个单音节词构成一个双音节词,不能游离于词以外自由运用,那么“阿”有无以词的形式自由运用的情况,并以此来证明它的初始义呢?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有讨论之必要,且本文就是围绕以上提出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的.我们认为前缀“阿”的来源至少有四个:(一)同“(?)”,(二)梵语或其它外来语A或uo的音译,(三)第一人称代词“我”,(四)疑问代词“何”.  相似文献   

19.
卢彦杰 《阅读》2009,(4):47-48
THE LION'S SHARE 直译是“狮子的那一份”,含义是“最大、最好的一份”。为何分给狮子的那—份是最大的,而不是大象或其他的动物呢?这是一句来自《伊索寓言》的成语。话说狮子、狐狸等四人一同去打猎。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头鹿,于是它们立即将其捕杀。接下来的问题是,它们要怎样来分这个战利品呢?  相似文献   

20.
安培 《阅读》2006,(1):38-39
人称代词就是用来代替人的代词。它分主格和宾格两种,请看列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