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在物质水平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提升,已经慢慢接近 发达国家的教学水平,但在青少年足球文化建设及学生足球精 神建设等方面仍远低于其他国家。基于此,校园足球精神的发 展建设有待进一步改革探索,只有完善校园足球精神的文化体 系建设,才能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断促进对青少年 足球运动的发展影响,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2.
《学苑教育》2019,(3):6-6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的函》,公布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丰台区等27个地区为第三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截至目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总数达到38个。全国校足办要求改革试验区所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推动校园足球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高校园足球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和积累校园足球全面深化改革有益经验,让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校园足球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足球技能水平,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足球运动以独特的文化魅力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进校园是我国推行的发展足球运动、增强全民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参与足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足球技术和智慧,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促进他们健康全面成长。201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指出:"青少年校园足球是基础,只有基础夯实了,中国足球的水平才能提上去。"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校园足球的改革和建设成为热议的话  相似文献   

4.
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是实现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我国足球技能水平的必然手段。在小学校园推广校园足球运动,认真剖析小学校园足球现状及发展趋势,推动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72):121-122
足球运动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不断完善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要顺应"校园足球"这一时代潮流,抓好学生身体健康素质锻炼,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足球小天地。发展足球运动有助于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形成一种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它也是推动我国足球产业的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文章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中外比较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当前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就"校园足球"这一背景对如何推动校园中足球运动的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及中超联赛推广大使贝克汉姆此次的中国行,将对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和中超联赛推广起到重要作用.中方可以通过其偶像作用、与校园足球的联系、引进先进的足球理念和给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以希望来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通过改善中超联赛的形象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来推广中超.中国足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足球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截止目前,青少年足球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依旧不高,特别是校园足球的开展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缺乏完善的体制保障,训练方法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不相适应,专业学习与训练比赛两者矛盾突出。这些充分表明我国当下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增强足球意识和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需要。通过对国外青少年校园足球培养方式的研究,从校园足球推广的体制障碍、推广校园足球的政策环境问题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我国新的培养体制下开展校园足球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足球运动在全世界的风靡,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日益广泛,足球运动越来越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这个项目来。本文对顺德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建议和方案,为顺德的校园足球发展出谋划策,为顺德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足球的迅速发展,中国足球也在快速地发展,但事实说明我国的足球竞技水平与足球强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中足球后备人才紧缺是最重要的原因。必须高度重视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重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学生时期是接受足球训练的基础时期,因此,对校园足球运动给予足够的关注,也是提高我国足球竞技水平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千灯镇炎武小学为例,基于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付洋  王鼎  秦明灿 《考试周刊》2015,(18):115-117
高质量、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足球运动水平提高的基础。足球的根在校园,校园是孕育足球文化的肥沃土壤。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其意义不仅仅是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更重要的是为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本文结合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现状,通过对贵阳市小学校园足球联赛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不足,并提出建议措施,希望贵阳市小学足球联赛朝着合理化、正规化、正确化的方向发展,让小学生足球素养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足球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欢的运动项目,长期开展足球运动可以很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校园足球运动在推进学生体质提升、促进我国足球运动发展上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针对校园足球运动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从当前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状况看,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阐述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意义及现状,剖析影响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足球也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在发达国家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探索出适合其国情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培养模式,所以才能一直处在领先位置。因此我国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本文通过找出与韩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差异,来推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小谦 《教师》2013,(5):85-85
五人制足球运动在我国高校是一项新项目,趣味性强,易开展。在我国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既能使体育课增强趣味性,培养学生长期参与小足球运动的良好习惯,又能推动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对普及提高我国五人制足球水平、推动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足球运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之大、开展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是有目共睹的,足球是全世界人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是举世公认的第一大运动项目。中小学生(青少年)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后备军,是中国未来足球运动发展的寄托和希望,青少年更是中国足球发展突破的关键所在,要想推动中国成为足球强国,引入校园足球,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让青少年都能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积极参与其中,强身健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故此,文章将围绕以下几点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足球运动是青少年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主要对张家港市中小学校园足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体教结合,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教育部决定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并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可以想见,足球运动势必将成为小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聂尔林 《教师》2013,(36):24-24
2009年6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开展校园青少年足球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作为首批足球试点校,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在近几年的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掀起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热爱足球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已经在全国各类院校开展,高职院校足球运动也随之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对高职院校足球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见解,以期为促进高职院校足球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是球运动的开展在我国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数量多、场地有限、缺乏有执教经验的足球教练员以及学校对疋球运动的冷漠态度是其主要原因.由国家大力倡导,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密切配合,共同开展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强是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对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足球训练强度以及训练结果是我国足球发展的决定因素.对青少年的培养来说,足球竞技已经成为国家实力以及青少年个人素质能力的一种重要外在表现,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在青少年足球运动中,足球日常训练作为足球运动的基本组成,对青少年的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自身身体素质,而且对于促进足球运动的有效开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