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学物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物理学科的课外活动主要是与中学物理的基本现象和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基本技能有关的课外科技活动,物理实验表演、小实验、小发明和仪器设计制作活动,科技、科普读书和报告,小论文撰写活动以及物理竞赛等。物理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致、志向和理想,从小树立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对巩固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2.
我在自然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以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活动为内容,从观察、实验中提取素材,写科学小论文。并把写科学小论文列为学生自然课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占30%),每学期还进行两次科学小论文评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由于把写科学小论文列为学生自然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而科学小论文必须以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活动为内容。因此,写科学小论文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进行观察、实验、思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参加课外的观察、实验、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从而为写好科学小论文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布鲁纳说过:"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高中化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学生体验科学、理解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原生态的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趣味性的小实验 ,复习巩固学过的大气压力的知识。2 能力目标 :在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 ,复习巩固“空气有压力”的知识。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A投影器、投影图片2框B录音机、音乐磁带C酒精灯、易拉罐、钳子、剪刀、脸盆、水D实验袋内装 :蜡烛、健力宝筒、玻璃片、针管、热水袋等。2 学生准备 :两个杯子、火柴、纸、垫圈。活动过程 :1 活动导…  相似文献   

5.
我校五、六年级课各班建立了自然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科学的种子,并给我们提供了学科学、用科学的机会。一年多来,我们坚持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活动,运用课堂知识去大胆实践,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例举几次实验活动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志会 《快乐阅读》2011,(10):65-66
通过对现行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家庭小实验分析研究: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课堂实验的延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家庭小实验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做科学"的思想;是锻炼学生意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在方法指导、建立家庭实验角、指导实验实施、及时反馈及扩大家庭小实验范围上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7.
一、中学物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中学物理学科的课外活动主要是与中学物理的基本现象和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基本技能有关的课外科技活动,包括物理实验表演、小实验、小发明和仪器设计制作活动,读书、报告、参观、小论文撰写活动以及物理竞赛等科普活动。   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对巩固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领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以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掌握盐水解的本质 ,并能分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科学抽象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观测和实验操作等培养科学实践能力。3、德育目标 :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情感目标 :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方法 :“科学程序法”科学程序法是遵循科学发现过程的一般程序 ,力求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物质变化的规律、获得化学知识 ,…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10):4-5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科学课程的学习。所以将学生的课前小活动与预习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精选内容,设计适合学生进行的课前小活动,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探究、思考。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前小活动的实施与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课堂教学中新知识的建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物理课本上安排了许多物理小实验、小制作。这些小实验、小制作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课外作业、家庭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分散开来,自己去设计、制作简单仪器,从中领悟学习物理的方法和乐趣;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和修养。因此,开展物理小实验活动,将有利于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知识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运用科学观察方法可能了解更多的事情。能力培养目标:学生通过亲历观察树、学写观察记录、拓印树皮等实践活动,培养科学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情感培养目标: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观察活动中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学生从中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把握教材教学重点:通过开展科学观察活动,学生体会到,运用科学观察方法可以了解更多的事物。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笔者依据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初中阶段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研究性地学习,达到知识目标,健康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了五方面论述.具体运作流程分:建立学生备课小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态度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做课堂笔记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组织学生进行自编、自演课本剧活动;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撰写思品小论文.  相似文献   

13.
孙淑霞 《华章》2007,(2):115
元认知作为认知活动的核心是整个信息加工中最主要、最高级、最核心的决定性成分,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各种外语学习活动都有积极影响.元认知由密切联系的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本文依据元认知理论及教学经验探讨外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元认知体验;指导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学习活动以培养元认知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学生不但要在学校课堂上经常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还要在家里、在玩耍时也能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以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孙淑霞 《华章》2007,(1):105-105
元认知作为认知活动的核心是整个信息加工中最主要、最高级、最核心的决定性成分,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各种外语学习活动都有积极影响.元认知由密切联系的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本文依据元认知理论及教学经验探讨外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元认知体验;指导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学习活动以培养元认知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理科教师要设计出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活动,科学本质教学设计应以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以探究性教学为基本活动方式,以显性和反思性活动为基本教学策略。具体策略是:将科学本质理解作为显性教学目标;设计具有认识论水平的教学主题;显性区别观察和推论;注重知识的产生方式;进行反思性评价活动;在作业中关注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由学生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获得,学生应成为教师的合作者,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实践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热爱科学的热情,又能磨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动手操作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对于教学中的许多知识,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误解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主动获取,探索发现新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如教学“退位减法23-6=?”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摆小棒想办法计算,看谁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必须"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韩迎春 《山东教育》2013,(Z1):93-94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活动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但综观当前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追求新异,缺乏科学性;科学猜想缺乏事实支撑;实验过程安排不合理,形式上热热闹闹,对本质的追求不够;交流研讨乱而无序,缺乏必要的规则和激励,不能引起师生、生生互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