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仲丽丽 《广西教育》2012,(25):77-7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人“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有效教学成了当前课改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在各级的教育培训、教学研讨,或教学评比活动中,总能听到“有效教学”这一话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小学,高耗低效的课还是大量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强,忽视教学策略的选择运用,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真正做到心中有“标”,手中有“法”,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特别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怎样才能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呢?我在作文“写真”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黄冬梅 《黑河教育》2013,(1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遵循课标的这些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乐意写、自由写到学会写的“三部曲”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中学生产生和保持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是教学中一个现实的难题.如果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能运用艺术手法处理知识,注意情感效应,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而颇具文学色采的语言组织教学,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简称“激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众多同行对物理教学语言千锤百炼,推出大量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极具文学色彩的好范例.笔者收集汇总了部分资料,就其“激趣”作用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对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让生命的个体在“对话”中焕发活力呢?笔者曾两次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万以内的数”,对“对话”教学深有感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激趣教学理论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环境、技术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理论,主张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促进学生的智力提升,由此优化教学效益与质量.对此,高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落实激趣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个性、喜好、特长等开展激趣教学活动,由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实现情境激趣”“设计探究活动,实现探究激趣”“组织赏识教育,实现激励激趣”“设计实践项目,实现体验激趣”四个角度,阐述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落实激趣教学理论,由此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与认知效益.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观念以为,体育“放羊课”是允许学生任意玩耍的课程,没有任何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可言,是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一种放任自流。但是,我以为,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有必要以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放羊课”。也就是说,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下,新生代的体育教师要给身负恶名的体育“放羊课”注入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启迪思维、引导探索、促进交流的好方法。以往教师设计“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过程,往往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那思维空间是不是越大越好呢?我们认为,如果讨论题的思维空间太大,即思维的指向太广,思考对象的关系太复杂,跳跃性太强,绝大多数学生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思路,讨论往往出现“冷场”,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引导学生探索的目的。那么,讨论题应该有多大的思维空间呢?我们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备课、试教、开课过程中,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互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解放眼睛,使他能看 我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了语文教学上的阅读——质疑——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充分使用他的眼睛。在一节政治课前,先在黑板上出示“四看”:①看框架;②看重点;③看难点;④看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四看”,自己先阅读本节所学内容,边读边用红笔勾画出“四看”,并且边读边写出教学提纲,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动性。此种  相似文献   

11.
我校的“全程助学法”是以“全程助学单”为载体,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彤式(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好奇心。“体验式”教学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黄刚 《教师》2012,(18):88-89
“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要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和教育效益的最优化。如何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快乐成长呢?本文认为要从“教学”转向“学教”,由重视“教”,变成突出“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14.
黄以龙 《考试周刊》2012,(73):63-63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分层次教学”的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电教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近文本,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体会,让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出火花。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直接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与当前许多教师采取的“精细化”和“粗放式”作文教学方式有关。“精细化”作文教学,教师包括题材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牵着学生走,造成千人一面的结果;“粗放式”作文教学,教师给出内容、题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疏于指导,使学生无处下笔。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激趣”手段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嗽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仪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作文教学,“两无”现象害苦了我们的学生。一是习作教学的无“序”,或者说习作教学“序”的不明晰以及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随意性让学生吃了为习作而习作的苦头;二是课外积累的盲目无“的”。多读书固然是好事,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或者人读亦读的现象也让学生难以找着阅读的“北”,所以读和写的成效都不大。低年级孩子也一样,如何完成五万字的阅读任务和有效的写话练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受,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时空。本文从课前导学中、内容设计上、语言品读上给学生留下“空白”入手,浅析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教育中,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教学超速”的现象。“教学超速”是指为了快速实现教学目标,使用“超前”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赶进度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教学超速”表现为重结果的教学目标、超前的教学内容、急促的教学过程。“教学超速”阻碍了学生的深度发展、抑制了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搁置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为了转变“教学超速”,应建立“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树立“慢”{的教育信仰,形成“学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