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年来,作为湖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山区的恩施州,在产业化扶贫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通过对恩施州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发展现状与成效、制约因素与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F0003-F0003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是由恩施州红庙农科所、天池山农科所(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单位整合而成。现拥有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由院控股的湖北恩华生物开发公司4个公司。建有武陵山区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  相似文献   

3.
产业扶贫作为各地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点项目,光伏扶贫更是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为2020年全面完成攻坚脱贫提供有效支撑。本文从光伏扶贫基本情况出发,探讨现阶段光伏扶贫的实践成果,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合考量得出促进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行路径:结合实际情况,谨慎推广光伏扶贫产业;积极推进"光伏+农业"新兴农业模式;着重运维人员的培养与产品技术革新,为光伏扶贫产业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F0003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是由恩施州红庙农科所、天池山农科所(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单位整合而成。现拥有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由院控股的湖北恩华生物开发公司4个公司。建有武陵山区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二级抗稻瘟病病鉴基地,良种生产基地12000亩,茶叶基地2000亩。  相似文献   

5.
张博胜  曹筱杨 《资源科学》2021,43(8):1549-1561
精准扶贫是近年来中国典型的农村偏向性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2010—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以中国典型贫困地区——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对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增收,进而显著缩小了国家级贫困县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但对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作用不明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到精准扶贫政策冲击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比非贫困县平均上升0.1512,而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平均降低0.3668,但这种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政策累积效应不明显。②精准扶贫政策主要通过促进城镇化、增加资本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以及产业结构非农化调整4个方面促进了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长远来看,在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的同时,逐步推动产业非农化调整将给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带来持续累积效应,对改善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分配产生积极影响。针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创新创业+精准旅游扶贫模式,发扬创新创业精神,以湖北省红安县为例,对处于精准扶贫大背景下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红安县柳林河村进行实地调研,对红安县着力发展健康、教育、产业三大领域的原因以及其扶贫工作效果和进展进行探究。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分析从"单一"到"拓扑"结构的新型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可行性,试图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政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9,(12):62-63
本文采用了文献、田野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黔东南州贫困现状和成因,分析了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禀赋,归纳出黔东南目前较为典型的黎平县"体育+"或"+体育"模式、施秉县景区帮扶模式和台江县政府主导模式三种扶贫模式,并提出了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扶贫模式动力机制及发展路径,旨在培育更具活力的体育旅游产业,借助黔东南州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助推全州扶贫攻坚。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产业以其生产周期短、市场效益好和生态循环等优点,成为各地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然而,我国云贵食用菌产业扶贫中仍然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缺乏发展规划与技术支撑、区域品牌有待提升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改革为契机,重点推进服务项目——典型区域特色生物产业与民生改善,示范推广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助推服务云贵山区精准扶贫;培育名贵菌根型食用菌,创新示范植被恢复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撑食用菌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F0004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位于湖北西部山 区,是由恩施州红庙农科所、天池山农 科所(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 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个 单位整合而成。现拥有湖北清江种业有 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 司、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由院 控股的  相似文献   

10.
产业扶贫是在我国扶贫开发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最为有效的扶贫开发模式之一。学界对产业扶贫的定义、作用机理和扶贫模式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产业扶贫类型、减贫机理及其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措施关系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文章界定了产业扶贫的内涵,解析了产业扶贫的作用机理,以及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五个一批"措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了产业扶贫的主要类型及其模式,提出了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产业扶贫是指立足于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杠杆、以增收富民为目的的"造血式"扶贫开发过程。新时代产业扶贫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类型多样、形式多元,贯穿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和"五个一批"措施中,是一个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融合发展的过程。产业扶贫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实现产业兴旺,助力乡村地域系统全面振兴。然而,产业扶贫也面临一些地区贫困户参与度不高、产业同质化发展、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各地需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市场规律,立足地区资源条件,积极创新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和践行者。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学院承担了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包括内蒙古库伦旗、广西环江县以及贵州水城县和六枝特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发挥科技综合优势,根据贫困地区地域特点,通过部署科技扶贫项目支撑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2018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中国科学院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等次为第一等次“好”。  相似文献   

12.
宁夏是我国重要的回汉聚居之地,多年来一直被誉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历史与经验.西海固地区是宁夏的深度贫困区,覆盖今宁夏的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彭阳县、隆德县,吴忠市的同心县,中卫市的海原县等国家级贫困县,1972年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有着"苦瘠甲天下"之称.探讨宁夏畜牧产业扶贫模式对于推进宁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是推动决胜脱贫攻坚的新动力。立足我国粗蛋白饲料原料进口的现状和畜牧业发展形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培育出速生、丰产、优质的杂交构树新品种"科构101",提出了"以树代粮、种养循环"产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对饲料的需求,促进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文章分析山东菏泽构树产业扶贫工作进展,探讨了构树产业扶贫面临的机遇、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易  辰钟宇 《华夏星火》2020,(1):114-11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发展旅游产业在各地减贫事业中正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旅游产业对于精准扶贫的促进有其独到的作用,促进“旅游+扶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各地建设旅游产业时所聚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开州区通过贯彻"让贫困户真正受益、持续增收、高质量脱贫"的理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稳步开展全区产业扶贫工作,构建扶贫产业体系,提高了贫困人口收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使扶贫产业集群发展;创建利益联结机制,稳定贫困人口收入。  相似文献   

16.
现代畜禽养殖业既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农村、农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它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破解"三农"困局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如期、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助推精准扶贫,发展贫困地区畜禽特色养殖产业,使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道路,既可带动当地饲料、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当今扶贫产业中新的闪光点。文章阐述了畜禽特色养殖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分析了科技创新在畜禽特色养殖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畜禽特色养殖助推科技扶贫的相关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雪 《华夏星火》2016,(8):38-52
7月17日,“中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农经》杂志社联合主办,大北农集团特别支持.来自中央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农业企业家齐聚一堂,讨论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交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研讨各方在产业精准扶贫方面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技扶贫的“岗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台内邱岗底村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属于贫困山区.经历科技扶贫后,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早期的治山治水阶段、发展林果产业阶段和市场化多元化经营阶段,创建了具有岗底特色的科技扶贫发展模式,即"科技专家+治山(两聚理论)+公司(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岗底模式"。该模式的科技扶贫机理是:科技专家是源头,"科技专家+农民技术员"是技术推广的主线,"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是科技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岗底村跳出了贫困恶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帮助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这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986年以来,国家科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开发扶贫战略方针,相继在大别山、井冈山、陕北地区的55个贫困县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实施科技扶贫计划,并对全国范围内的科技扶贫工作进行宏观的指导。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科技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一定意义上看,科技扶贫已成为我国开发扶贫事业的一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更是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项首要任务。在脱贫攻坚战中,体育旅游扶贫具有天然独特的地域优势。本文针对南疆体育旅游扶贫进行探讨研究,首先介绍体育旅游扶贫的概况,分析当前南疆体育旅游扶贫的现状,基于实际提出对策及发展战略模式,通过开发多元化的体育旅游项目,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发挥体育旅游扶贫的应用价值,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与自身能力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体育旅游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