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重要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经过证明发现:如果三角形中一条线段既是角平分线又是高,或者既是角平分线又是中线,或者既是中线又是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一条线段具有双重“身份”,那么它所在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这个简单的结论可以利用在许多几何问题中,通过找出隐藏的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来证明.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题:  相似文献   

2.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称为“三线合一”定理.它在“三角形”这章及以后的学习中有很多应用,在证明线段垂直平分问题中有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这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基于此,我们可以巧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证明三角形中线段相等和两角相等的相关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在初中数学阶段应如何巧借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来解决数学问题.一、利用“三线合一”性质解决线段的有关问题例1如图1,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且PM=PN,若MN=2,则ON的长为().  相似文献   

4.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可知,等腰三角形具有下列三个基本功能:(1)利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在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店边.).(2)利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中线平分顶角.).(3)利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在应用等腰三角彩基本功能证题的过程中,会遇…  相似文献   

5.
正"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性质,指的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灵活运用该性质解题时,要注意如下三方面由此及彼的结论:一、运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证明与角平分线有关的问题,或与线段垂直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习几何图形。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作图方法,而且还要认识它的功能,掌握它的应用.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可知,等腰三角形具有三个基本功能:1.应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2.应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个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均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3.应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  相似文献   

7.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三角形,由它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可知,等腰三角形有三大功能:(1)利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2)利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3)利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等腰三角形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例1如图1,在西ABC…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常听老师议论,在复习时问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一个学生说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另一个学生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每个学生说一条.为什么不是由一个学生按照边、角、等腰三角形中的特殊线段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  相似文献   

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及顶角的角平分线是互相重合的.我们把等腰三角形的这一性质简称为"三线合一",这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本文例说这一性质在解题中的运用.一、求线段最值在处理线段问题时,如果既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又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则应尽可能地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还能帮助同学们熟练掌握"三线合一"性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在几何证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怎样应用等腰三角形证题呢?一、要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功能几何图形的功能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可知,等腰三角形有三大基本功能:1.应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2.应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3.应用等腰三角形可以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相似文献   

11.
邓露顺 《初中生辅导》2023,(Z4):122-124
<正>同学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了一些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学习要点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知识要点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1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这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也称为"三线合一"定理,它在几何计算和论证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若能巧妙地利用这个性质解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的重要性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等腰三角形两店用相等的性质是论证两角相等的常用依据之一,而等腰三角形的三条主要线段(顶角平分钱、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论证两条线段相等、两个用相等及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并在证题实践中灵活运用.那么,如何用好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发挥其应用功能呢?首先要熟悉用符号语言表达“三线”.如图l.在凸ABL”中.AB一AC.普通语言符号语言AD是顶用平分线/l二上2AD是…  相似文献   

14.
初中几何第一册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要真正的理解这个推论,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以下几个命题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三线合一”是指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平分线重合,用数学符号可以归纳为:在△ABC中,AB=AC,D是BC上的一点,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另外两个条件也成立:(1)AD⊥BD;(2)∠BAD=∠CAD;(3)BD=CD.由此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一个“万能”的性质定理,当同学们解答等腰三角形问题时能够用其证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线互相垂直等.一、利用“三线合一”性质解答三角形问题的注意事项因为“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所以其使用前提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如果是其他三角形不能使用“三线合一”性质.如果几何问题中没有明确给出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然后再使用“三线合一”性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一性质,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全等直角三角形,可以解决一类几何问题.  相似文献   

17.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除一般三角形具有的性质外,还有以下特殊性质:1,相等的角:两底角相等。2相等的线段:①两腰相等;②两腰上的高相等;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④两底角平分线相等;⑤底边中.点到两腰距离相等;⑥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3“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项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应用如下:一、证明线段及角相等树1如图1,AB一AE,BC—ED,/B一iE.求证:/C一/D.证明连AC、AD.例2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A作直线AL平行于斜边…  相似文献   

18.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指的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重合”.那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呢?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之后的一节习题课上,师生对其做了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两种最重要的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常用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线段重合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既要揭示特殊性,又要揭示一般性.处理好两之间的关系,从特殊性中认识普遍性。有助于打开思路,从而寻找解题途径,发现证题方法.  相似文献   

20.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两种最重要的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常用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线段重合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任何三角形都可以通过作高线而看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和”或“差”,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