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及批评的重要概念,在被普遍认为是形式自律论音乐美学著作的《声无哀乐论》(下文简称《声论》)与儒家他律论的音乐美学体系中都有诸多关于“和”的论述。尽管嵇康之《声论》看似与儒家音乐思想相对立,但在“和”的观念上又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也恰好体现了嵇康与儒家在美学思想深层次上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其中的“美”是指形式美好,旋律动听,“善”指内容的健康和完善。虽然他是以他的道德论为审美评价标准,但是我认为他已经突破了“美善一体”,在音乐评论上很明确的把美善两者区分开来,把中国音乐审美标准提升了另外一个高度,是中国音乐美学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4.
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是音乐的本质,对音乐的本质认识中外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本文试就音乐本体和社会职能两个层面探讨音乐的本质,对“声无哀乐论”和“自律论”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原则王荣凯关键词音乐教学;适用性原则随着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中专学校也出现了多种办学形式和多种培养层次的专业教学班。特别是带有委培和自费求读性质的专业教学班,按其培训目标,势必在教学中突出“适用性”原则,才有针对性。那...  相似文献   

6.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辨性很强的完整体系。他以“和”论乐,同时又以“无”释和,用玄学的“无”的精神来进一步扩充传统的音乐本体“和”的内涵。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道家美学的逻辑发展与深化,也是魏晋玄学在美学上的完成与落实。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的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关于艺术“生命形式”论的动因是:对盛行的形式主义文论和语义学批评的反拨和纠正;对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论的改造与超越;对艺术“自我表现”论的批判和反思;对卡西尔“生命形式”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使艺术“生命形式”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自然音节”论是新诗形式初创期的基本理论,它在自然的节奏和自然的声调、韵两个方面为新诗形式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导致了新诗形式的散文化,因为“自然音节”实际上是散文的音节。新诗的音乐不可能是完全自然的,而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被艺术化了的。  相似文献   

9.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和"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为美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和”美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和人的情感无关的自然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认为音乐与情感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对应关系;音乐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0.
哑剧,是一种不用台词,专以手势、表情、姿态等一系列形体动作来完成剧情表达和形象塑造的艺术。它是古老的剧种之一,现在已发开成为一种很高雅的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了。音乐是审美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中指出,它的作用“是从感官的刺激,神经的游戏开始,最后才达到精神的领域”。最易和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哑剧与音乐  相似文献   

11.
汉朝的建立和五行学说的风行,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力图找到宇宙论的根据,从而形成《白虎通》的音乐论体系;而《淮南子》则承庄子而采儒家及五行思想,却难以弥合其中的缝隙。汉朝的灭亡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中断了儒道两家音乐论以政教为鹄的取向。于是在玄学大兴的背景下,嵇康以道家音乐论为基础,改造了《乐记》以“乐”为核心的儒家音乐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声”为核心的新的音乐美学,实现了音乐美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12.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前进了一步.《乐记》是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者,它以“气”论述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论述了音乐与人的气质个性、道德情操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德音”教化民众,并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吕成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114-118
“行政行为形式论”在分析行政决策时并不成功,行政决策很难予以“型式化”。“行政过程论”对行政决策的分析更加符合行政决策的实际。“行政过程论”扩展了观察问题的视野,但在解决问题时仍有不足,还需要引入“行政法律关系论”。未来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应当构建“行政行为形式论”、“行政过程论”和“行政法律关系论”“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论述西方音乐哲学中“自律论”和“他律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阐明了这两个理论是西方哲学体系中主客二分主旨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5.
以“和”为关是嵇康《声无哀乐论》关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而这种法则的最好承载者是音乐,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所以,“和”关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和人的情感无关的自然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认为音乐与情感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对应关系;音乐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嵇康音乐艺术理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美学作为审视角度,梳理与研究了嵇康的音乐艺术思想。论文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集中地表现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由传统儒家功利实用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本文共分四部分,即嵇康的艺术人生倾向;《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以“心”为乐之体,以“声”为乐之“用”;“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中考复习,遇到了诗句“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知怎的,灵感袭来,联想颇多,不得不命笔写字了。无声是音乐的美妙“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名句。弹琵琶是表演音乐的艺术,其美自然来自声音;而“无声”系子虚乌有,不要说它胜过“有声”,其自身又何美之有?此论不无道理,但是凡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美妙是声音由旋律处理后变成的音乐,而音乐用五线谱表示其音符排列形式是高低起伏的波浪,波浪因高低起伏才为美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低谷和浪峰同为美丽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美不存在。我们再看《琵琶行》中赞美的“无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音乐起源这一久悬未决课题重新展开研究,摆脱“忝列”一说的常规思路,指出以往诸说“功能的实用性或它义性”、 “创造主体的平庸性”、 “音响形式的常规性”、 “音响发生的被动性”等“他律”论认识的缺陷与疑点,从而另立带“自律”色彩的“循声”新说,并对之作出全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中涉及许多的音乐美学问题,如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等,汉斯立克以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质作为基点来阐释这些音乐美学问题,该书集中反映了汉斯立克的自律论美学现点.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教学法”体系从其结构而言可以分为“做人”目的论、“整合”课程论、“多元”教学模式论、“四步”教育过程论、原则要求论、以“做”为中心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操作方法论、师生互动关系论等诸多部分。其中陈鹤琴教学法的立体四步教育过程论、以“做”为中心“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操作方法论以及师生互动关系论等部分尤为重要,它们对于发扬光大“陈鹤琴教学法”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学法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