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我去听备课组老师的课。落座以后,因没有上课,就转身看看旁边的学生,发现左边一位女生桌子右上角贴着一张字条儿,共四行字,其中第三行“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听课以后,我时常思考着这句话。“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自己总结的,如果学生作为约束自己认真听讲,防止开小差用的警示语是可取的,但作为一般学习和行为的“座右铭”却要慎之。诚然,在学习中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感受学习,去了解、认知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学习中走弯路,但决不要“模仿老师的思维”,复制和记忆老师的感受,而必须在老师的指…  相似文献   

2.
那天,天气比较闷热,下午一二节是作文课,想到那憋闷的教室,死气沉沉的气氛,我发愁了:怎么才能在这“垃圾时间”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呢?我不经意间想到了上午的一件事:我正走着,几个学生迎面走来说:“老师,你掉东西了。”我本能地一扭头,什么也没有。看着我一脸茫然,他们哈哈大笑:“老师,今天是愚人节。”  相似文献   

3.
阅读学习的关键是“悟”。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其发展的前面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积累-交流-整合中构建学习网络,其方法可概括为:三时段积累,五板块拓展,两结合提高。  相似文献   

4.
记得去参加一次教研,正好坐在生后面。课堂上老师讲得十分投入,生听得也很认真,举手积极。这时坐前面的一个小男孩举手了,另一个子靠着椅子,懒懒地说:“老师不会你的。”看来这个小孩已经很有经了,而那个孩子还是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果然没叫他(当然原因很多)。他丧气地把手放了下来。我想:假如这时老师请了他,那他该多高兴!他可以大声地说:“老师是会叫我的!”但现在他只能想“老师的确不会叫我”的。这样的次数多了,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那样天真地高高举起手。不管学生的基础有多大的不同,老师的“偏心眼”也是导致“暂差生”自卑心理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瞧瞧,瞧瞧,班主任前脚刚走,“小鬼”就当了家。“老油条”们欢呼雀跃。教室里简直成了一锅粥,说笑的、玩闹的、交谈的……耳根不得清净,烦!烦!烦!真奇怪,老师面前一个个当“乖学生”,老师背后一个个都“变脸”。更奇怪的是,值日生简直像一个透明人,“两耳不闻班上事,一心低头做作业”。一会儿,调皮大王王小柯噌的一下蹿了起来,装模作样、阴阳怪气,不怀好意地说:“班长,我告状。我前面的旁边的后面的旁边的那个人打我!”“什么乱七八糟的!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这时,他前排邻居猛然醒悟,“胡扯,谁惹他了?长得跟小鸡子似的,我堂堂男子…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山东昌邑市北孟镇后朱学校刘昌志、李玉国两位老师的《“走泥丸”辨析》(见《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一文之后,对两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表示钦佩,他们对“走泥丸”的解释亦使我深受启发。但是依笔者浅见,教参及刘、李老师对“走泥丸”的解释均有欠妥之处,所以特此提  相似文献   

7.
“扶、带、看”,这是不少教师教学经验的共同概括,人称“三步法”。“扶”,就是教师扶着学生走;“带”,就是教师在前面引路,带着学生走;“看”,就是教师跟在后面看,让学生自己走。这第三步,第—步是基础,第二步是夫键,第三步是第  相似文献   

8.
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我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上课了,是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我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但许多学生都听见了。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然后以最快速度打开,找出圆珠笔,他们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我:“李老师,用我的笔吧!”“李老师,用我的!…  相似文献   

9.
<正>西蒙进校门的时候,看见走在前面罗里老师的背影。“哎呀!”他叫道,转身要逃。“你到哪里去?快上课了。”旁边  相似文献   

10.
“在我举手回答问题时,F老师从来不会叫我;而当我上课讲话时,他总是让我坐在教室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旁作为对我的惩罚。那时我感觉到自己很无能。我讨厌这样的事实:老师总是让聪明的学生做各种事,而却忽略了我们差生的存在。”“行为学习理论表明,不强化一个行为就会减少它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快乐按钮     
夕阳下,女儿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在校门口,女儿指着远处一个身影急切地说:“汤老师(女儿一、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在前面,我们走快一点赶上她。”“有什么事情吗?”我不解。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上六年级的女儿变得腼腆了,见到熟人羞羞答答,看见老师总是低着头,回避目光的接触。今天有些反常。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碰到像包忠容老师课上那样的即时生成的问题,也经常会像包老师那样因处理这些问题而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因此尴尬万分。但我想只要即时生成的问题有讨论、解决的价值,我们就应“不顾一切”地“关注”它,“解决”它。因为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而且问题有价值,而我们老师却视而不见,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教学,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我们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即使老师如期完成了原定的教学内容,课上得很“圆满”,也只能算是老师自己“教”完了,…  相似文献   

13.
把精彩留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越来越充满生机,学生的表现也愈加精彩。然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能否把学生的精彩留住,使它在课堂中生根、发芽、结果,将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案例一“秒的认识”片段师:从教室的前面走到教室的后面大约需要几秒?请大家先估计然后进行验证。学生首先自己估计,然后推选一名学生演示,其余学生计时验证。生1: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大约要9秒。生2:不对,赵亮同学没有走完,他走了一多半就停下了。(由于听课教师比较多,过道过于拥挤,因此学生没法走到教师的后面)生3:老师,能让赵亮同学再走一遍吗…  相似文献   

14.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15.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相信,这首耳熟的运动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不过,在这里笔者要说的不是学生做操的事情,而是排在队伍前面的班主任老师和站在后面的任课老师。仔细观察我们便会发现有的班级老师没有到场,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老师是一副“严师”相,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有的老师则很细心,随时监督着每一位学生,谁手伸不平或腿踢不直及时提醒一下;有的老师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轻声地议论着什么……学生做操的质量可想而知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学校将教师广播操内容改为学生广播操,由体育组牵头,带领全…  相似文献   

16.
“只走弓背而不走弓弦!”这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后,林彪指责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时说的话。事实证明,四渡赤水,毛主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实击虚打运动战、游击战,显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是完全正确的。我在看电视剧《长征》时,领悟到走“弓背”与走“弓弦”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学生和老师属于不同的阵营,这个观点在许多老师的心中已经达成了共识。确切地说,我们老师的敌人并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毛病。为了让学生改正错误,免不了和学生“斗智斗勇”。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在“斗争”中获得真正的胜利呢?当学生心情愉快、满怀热情要聆听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两个"笨蛋"     
前几天,我们观摩了一节录像课,课题是《小鱼的梦》,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到后半阶段,大概是老师想要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请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到前面“摘星星”,七八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点了其中两个同学的名字,我姑且叫他们毛毛、明明吧。这时,学生中有个男孩儿用手指着他们  相似文献   

18.
学生只要知道应该并怎样走在老师的前面,就能从中获益;只要能从中获益,他就会坚持这样走下去;只要坚持这样走下去,他就会走得轻松、愉快。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9.
论自主学习     
刘礼忠 《海南教育》2010,(1):55-55,59
有老师讲:“小学生扶手走,初中生牵手走,高中生放手走”:或曰:“小学生低年级扶手走,高年级牵手走,中学生放手自己独立走”。讲的都是学生学习,自小到大应从依靠老师、家长帮扶,到尽快实现学生本人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0.
随笔     
请别忽视最后几排在听一些老师讲课时,见其走下讲台只是在教室的前面"徘徊流连",顾盼一下身边学生的情况;也有一些学生反映老师在上课或辅导时往往走不到教室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