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2000年至2010年间欧美地区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论文、会议报告及相关著作进行了定性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介绍了目前欧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主要管理技术、管理系统、管理模式、管理政策以及具体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实例,指出目前欧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比较注重应用研究,宏观层面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2.
典籍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蒙学经典之一《三字经》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体悟和人伦关系准则,译介历史漫长,译本繁多,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德语译作由德语为母语的译者自主自发译介,融合译者主体的研究、翻译、阐释、介绍、出版、传播等内容。宏观层面的德语译介传播史梳理和微观层面译本特色分析表明:百余年来,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人类多元文化系统中始终对世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重视学术史研究[1],作为学术史研究内容之一,中国德语学科史的研究逐步引起我国德语学人重视。笔者所言之"中国德语学科"指中国学术界以德语语言、德语文学、中国与德语国家在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交流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新闻理论和实务著作中,尚未发现以自我宣传这个宏观课题为研究对象的专门著述,滨州日报社副总蝙辑王庆国同志《追名逐利——自我宣传现象分析》一书的出版,可谓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本书所关注的内容大多是当前的热点领域,所提出的大多是当前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和倾向,作者很多独到的观点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教程》是一本在传播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之作 ,它显示出理论著作独特的丰采和作者分析思辨的深厚功力。本书的逻辑框架结构 ,反映了作者试图使传播理论体系化的有益尝试。作者还在书中提供了许多传播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如深入剖析传播学基本概念 ,阐发因此而起的研究导向 ;如从宏观着眼 ,中观剖析 ,微观入手等。本文还就传播学宏观、中、微观理论研究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清代大儒章学诚有句名言:"六经皆史也。"可见任何一个理论,都离不开历史研究。近年来,媒介批评成为新闻学界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不过,对于媒介批评史的研究很少有人涉猎。胡正强教授《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在检讨现代媒介批评历史的过程中,建构了现代媒介批评研究的理论框架,做到了史论结合。就学术思路来看,作者从相对宏观的媒介批评史研究进入具体精深的个案剖析,  相似文献   

7.
陈琪  孙秀云  龙玉 《大观周刊》2012,(49):177-17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往来也逐步增加,但目前德语专业的就业状况并不容乐观:就业范围的狭窄,企业与大学教学的脱节以及大学生自身对未来的规划缺失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德语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问题感到很迷茫,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向上海开设的11所德语专业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以及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对德语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大学生及学校可以采取我们提出的建议,同时对正在迷茫中的德语专业的大学生有一些指导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长之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有明确的文化观念,他善于从文化背景上阐释研究对象,善于用极简括而明确的语言勾画研究对象的本质,在吟咏探索作家的人格和性格中揭示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他的古典文学批评带有强烈的传记色彩。李长之一生深受德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影响,对于中国的传统文艺批评也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作为自 20世纪 30年代就享有盛名,著作丰盛的学者,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上的成功经验以及其独到方法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加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问题。所谓微观,就是记者或编辑手中的一个或多个新闻素材;所谓宏观,就是方针政策观念及其所要体现的宣传意图。新闻大都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凝化和升华。因此,一切采访活动和编辑活动,都不仅应该注意微观,更应该注意宏观。经常见到这样的记者:面对同一事实,如果采访对象的思想水平高,分析能力强,他写的稿子就相对地论点鲜明些,逻辑清楚些;如果采访对象就事论事,不得要领,他写的稿子也便是一笔糊涂账,甚至芜菁不分,有闻必录。也经常见到这样的编辑;如果记者…  相似文献   

10.
’98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学术年会时间短,但内容很丰富。第一,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同志在会上作了《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水平》的讲话。与会的同志一致认为这个讲话很重要,指导性、针对性很强,学会领导对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第二,与会代表围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理论的主题就当前广播电视工作中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发言,还有一些同志提交了学术论文。这些发言和论文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既有宏观的,也有…  相似文献   

11.
写新闻、编辑新闻稿应该有宏观意识,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究竟什么是新闻应有的宏观意识?怎样把握、表现新闻中的宏观意识?认识并不很一致,因而对具体新闻作品的价值评判也就大相径庭。新闻的宏观意义究竟是什么?说  相似文献   

12.
只要哪部著述或哪种方法与解决人们的种种心理麻烦,心理疾病贴边,人们就常常会蜂拥而上,而且经常是相当宽容或者令旁观者难以置信地盲从,这很象是饥不择食。现在又有了这样一部令读者蜂拥而上的著作,它在书业萧条的现实情况下,真不啻于“无声处听惊雷”。这部著作是三联书店出版的罗恩·哈伯德的《戴尼提》。  相似文献   

13.
蔡凤 《大观周刊》2012,(9):30-31
人际交往中,语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多事物如果不加隐晦的直说,是会带来交际障碍与冲突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委婉语就有了用武之地。本文试从德语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常用范围等方面分析德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以期能对德语委婉语作出简略的介绍,对跨文化交际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4.
书,根底上很像茶的,有的能慢慢品味,有的只能暂作解渴之用。广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韩炼的新著《系统新闻写作学》无疑当属前者,可堪一读。“系统”并不是时新之语,但以系统命名,以新闻写作为切入点,在新闻学著作中还不多见。由此而往,对报纸、广播、电视当今三大传媒予以宏观  相似文献   

15.
张伯海先生的著作《期刊思考录》1996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期刊界值得记忆的事。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当代期刊文化事业,与期刊理论研究的薄弱、紧缺形成反差,从一定意义上说,后者已制约了前者的发展。《期刊思考录》的出版也就更显其意义与价值。《期刊思考录》13万字,内容却很厚重。有一种说法,当今图书水货很多的原因之一是部分作者为评职称,要借大部头的著作以  相似文献   

16.
秋子先生的著作《中国上古书法史》出版了!在这书法家奔忙于展览和以作品换钱的时代,秋子挤占十年业余时间,苦心锤炼出这本著作,让人深刻感受到这世上还总有一些能耐得寂寞的人。 通读全书,感到这本著作很有些别致,很有些分量。秋子在充分挑选、占有前人和当代学者研究上  相似文献   

17.
最近认真读完了林之达先生的著作《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很有些感想。这几年来,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经从引进介绍国外成果发展到自主研究、创建学科体系的新阶段,国内学者撰写的传播学教材和著作日渐增多。但是,像这本《研究》那样集中探讨传播学基本理论问题而又敢于向西方理论体系正面挑战的专著还比较少见。该书的论述,比较彻底地摆脱了传统学派的习见,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因而值得有志于学习或研究传播学的朋友一读。我认为这本著作最值得重视和称道的,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该书深入阐述了传播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以为,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最早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早问世的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应是商务印书馆1918年出版的《中国雕板源流考》,最早以中国出版史命名的著作是永祥印书馆1946年出版的《中国出版界简史》。《中国雕板源流考》的作者是孙毓修(1871~1922)。1902年,张元济先生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善本古籍,既能为编辑工作作参考,又能起到保存古籍的作用。1909年,商务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改名为…  相似文献   

19.
初到南德小城H时,我的德语口语不太好,就去一家美国人开的饭店打工,工作是做冷饮。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个叫马可的高个子男生,有二十八九岁。他负责烤牛排、炸洋葱圈之类的工作。客人少时,我们就在一起聊天,他的英语非常纯正,但却坚持用德语跟我说话,他说:“你要多锻炼德语。”我说得很慢,他总是能耐心地听完,并不时纠正我的读音。  相似文献   

20.
科学著作与文学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著作,因此,类分它们的标准也就不一样,科举著作分类是以内容的属性为主要标准,文学作品的分类是以形式的属性为主要标准。由此可见,确立区别科学著作与文学作品的原则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图书馆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很活跃,刊登在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图书馆学研究》上的自国应老师的《谈谈科学著作分类与文学作品分类的区别》一文,就是对这个问题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