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微博用户兴趣发现对微博社交网络的个性化推荐和提升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方法】不仅通过挖掘用户自身微博数据识别出用户兴趣,而且进一步挖掘其关注用户的微博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交联系,并通过计算用户微博与其关注用户兴趣的相似度以及用户与其关注用户间的亲密度,进一步发现用户兴趣。最后将从两方面发现的兴趣进行合并,得出用户的兴趣。【结果】基于爬取的新浪微博数据集进行实验,准确率和召回率较传统的方法提升15%以上。【局限】数据预处理中,停用词表不充分,没有实现停用词表的自动学习;需人工标注用户兴趣集计算准确率和召回率。【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和准确地发现用户兴趣。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推荐结果覆盖用户的不同兴趣领域,良好的主题多样性对于提高图书馆个性化阅读推荐服务的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阅读推荐方法,通过用户的兴趣相似好友,挖掘用户的多样隐性兴趣,为用户提供主题多样性的阅读推荐,并给出具有良好学科主题多样性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推荐案例。[结果/结论] 用户社交网络分析可为高校图书馆发现用户的多样兴趣,进而提供主题多样性的阅读推荐服务,构建用户多元知识结构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社交网络中,以用户群体作为服务对象来进行个性化推荐服务,能有效提升推荐效率。已有的研究在进行群推荐时大多仅考虑用户群体的整体兴趣,忽视了群体中用户间的相互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响力传播的社交网络群推荐方法,综合考虑用户自身兴趣与其受核心用户影响而产生的兴趣来进行社交网络群推荐服务。以微博“超话”上的数据为例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验证,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从研究结果来看,加入对影响力传播的考量能显著提升群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利用三度影响力理论,从网络结构的角度进一步拓展用户关系连接,提高社交网络好友推荐的效率。[方法/过程] 首先,计算用户之间的关系强度,并筛选关系强度较大的用户集合;然后,通过用户共同关注的内容计算用户兴趣相似度;最后,融合用户关系强度和兴趣相似度实现好友的推荐并通过实际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关系强度和兴趣的社交网络好友推荐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用户推荐提供参考和借鉴。该方法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推荐理论。  相似文献   

5.
陈逸君 《青年记者》2022,(24):43-45
国内关于过滤气泡效应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将用户信息结构的均衡性作为衡量过滤气泡的指标,采用实验法考察微博中用户兴趣对信息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博用户的确会接收更多基于兴趣所推荐的个性化信息,但尚未达到产生过滤气泡的地步。微博没有根据用户的短期兴趣制造新的过滤气泡,用户的长期兴趣影响并主导后续的算法推荐。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站中潜在好友推荐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方式.作为开放的用户交互平台,社交网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交互程度和用户黏性.然而,随着社交网站用户规模的爆炸性增长,准确定位兴趣相近的潜在好友对普通用户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研究基于用户交互网络的好友推荐方法,分别提出两阶段推荐模型和基于信任传播的推荐模型,通过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潜在好友,帮助用户扩大其朋友圈子,进而提高用户黏性.最后,通过对来自Yahoo! Answers和Metafilter两种不同社交网站的用户网络的实验分析,验证了文中推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微博是Web2.0时代重要的网络服务工具,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发布、传播和分享平台,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用户信息。在微博中,可以使用标签表示用户的兴趣和属性。而一个用户的兴趣和属性,通常包含在这个用户的文本信息和网络信息中。针对微博用户的标签进行分析,提出网络正则化的标签分发模型(NTDM)来为用户推荐标签。NTDM模型对用户个人简介中的词语和标签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同时利用其社交网络结构作为模型的正则化因子。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NTDM在效果以及效率上都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吉  黄微  郭苏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1):112-119
[目的/意义]微博对用户获取信息和建立社交网络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和信任度融合的微博内容推荐方法,能够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个性化微博内容推荐,对提高微博服务质量、改善信息过载问题具有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相似度和信任度融合算法,构建微博内容推荐模型,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采用编程方式获取汽车、体育、运动健身、互联网和财经5个领域的数据,展开用户相似度与信任度计算的实验分析和比较。[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表示和挖掘微博内容,改善微博推荐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近年广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其用户关系研究一直深受关注.目前在通过微博内容特征构建用户关系时,基本停留在表象层面,尚未深入到用户的兴趣特征层次.文章从用户的博文内容出发,通过对博文采用传统词频分析生成用户标签及标签权重来表征用户,根据标签的异同以及相同标签权重的差异性计算出用户间的相似距离,提出一种全新的用户关系推荐机制,并从类别间和类别内两种情况验证推荐机制的可行有效性.将情报学领域思想和方法应用到网络用户关系推荐机制的构建,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近年最受关注的社交网络平台,在帮助用户建立关系时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微博结构特征和隐性的用户推荐机制来实现。目前在基于微博结构特征构建用户关系时尚未进行科学的强弱关系分析和论证,处于随意取舍阶段。文章发现结合人际关系的传统分类(即地缘关系、学缘关系和业缘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强关系构建因子,在帮助用户拓展社交网络关系时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针对某些包含多级用户和多级资源的异质网络,在总结其各种异质模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维度推荐框架MDRM,向目标用户进行好友和资源的推荐。[方法/过程]通过对用户、资源划分等级,在分析各种网络模态的基础上建立其异质关系;利用情感倾向分析得到二级用户——二级资源评分矩阵,借助协同过滤算法,实现同级用户和二级资源的推荐;基于异质关系,实现一级用户和一级资源的推荐,最终实现多维度推荐。[结果/结论]在以豆瓣网数据作为数据集的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MDRM模型适合某些异质网络资源的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准确把握社交网络用户兴趣倾向,对用户进行分类并形成高聚合的用户群,对研究社交网络信息生态以及信息推荐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造基于多维度的用户属性描述层次模型,根据模型数据需求从新浪微博抓取用户样本数据,对相关用户背景信息、用户博文信息以及用户行为信息的多维度属性下二阶变量进行量化,构造用户向量表达式,比较单一维度与多维度下的用户分类效果,进一步给属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进行加权分析,在取得最优聚类效果后进行方差分析,对模型进行改进。[结果/结论]基于多维度属性加权后的用户聚类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维度及多维度非加权条件下的用户聚类,且用户博文内容维度对于提高用户聚类效果的有效性最大。  相似文献   

13.
王娜  马云飞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3):100-107
对网络用户大众标注行为的动机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发现:网络用户标注行为的动机多种多样;用户标注动机会受网站类型、资源类型、标签便利性、用户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标签便利性对标注动机的影响最为显著;用户标注动机与其标注行为的强度和频度间均有一定的关系;标注动机不同的用户喜好使用标签的类型与形式均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用户参与大众标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两种基于SNS好友关系的信息共享授权代理机制,解决SNS用户给好友或好友的好友共享外部受保护资源的问题。与传统授权代理不同,提出的授权代理机制采用SNS网络中所特有的关系网络,使用第三方用户的身份信息临时访问受保护资源。通过授权代理机制,用户可以在一种受控方式下与好友共享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在社会网络关系的帮助下获取所需的信息或文档。  相似文献   

15.
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研究对帮助社交网络用户更好地规避社交网络安全风险、推动社交网络平台开发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和保护动机理论,构建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反应效能是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感知威胁和自我效能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回避行为对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消极影响,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意愿对信息安全保护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针对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日益严重的现象,分析评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有利于保护移动APP用户隐私,促进信息平台健康发展。[方法/过程] 分析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构建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分析法(ANP)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移动社交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指标体系中APP平台原因造成隐私泄露的风险最高,用户原因造成隐私的泄露其次。整体上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派派最高,微信最低,但都接近中等风险。为降低移动社交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移动用户、APP平台以及监管部门各方应当针对不同APP的不同情况,有侧重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服务中用户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张燕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36-38,47
从网络信息服务中用户的自主性、用户的认知心理、用户的需求心理、用户的防御心理4个方面对用户心理进行剖析, 旨在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制定服务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浙江省高校、公共、党校和社科院四大系统48所图书馆3800多名读者的调查,分析了当前社科信息用户在信息需求上对图书馆依赖性强、阅读兴趣广泛、对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同样喜爱等特点,提出了简化手续、增加检索途径、同时做好传统和新型文献载体的管理工作、加强协作、建立全省文献信息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等调整社科文献信息服务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