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我们明确中国特色法治政府的内涵,分析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力求探寻出适合我国国情,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小康社会应是法治社会,没有法治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必须适应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3.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面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从法治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独特意义。既要重视国家层面由上而下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法治建设,又要注重从公众的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理性入手,强化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律认同,实现法治一体两面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就是中国梦思想体系的宏大战略布局,它以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唯物史观为基本原则,从而把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等建筑在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反过来说,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四个全面"宏大战略布局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法治与小康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将"法治状况"作为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来对待,提出"法治小康"也是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文章对"法治小康"提出了包括其首要判断标准是法治"供给"与法治"需求"之间关系的基本适度和平衡在内的四点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指出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阶段性的任务和奋斗目标,这就是作为小康社会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的"法治",其本身的"小康"状况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了总体部署.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意义重大深远,教育责无旁贷.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教育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其立足点、落脚点在于以法治精神建设学校,以法治思维实施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描绘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战略引导和路线支持。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律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法治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曲折发展过程之后,应从法律运作机制、党的执政方式、公众法治观念等几个环节加快法治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法治在现实中国的提出有其必然性,同时自身也必须面对与现实的冲突。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探索一种立足中国的法治模式,并使之适应发展政治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高速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大,令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能源不堪重负。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目标,应当从法治建设角度出发,深刻反思法治建设的根本与落实措施。为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运用法治建设推进路径,以及支持绿色发展的原则与方法。旨在优化法治化建设良策,并突出绿色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命题,落实到教育上,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其当然的意涵. (一)现代化命题:从面向到基本实现 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支撑,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也需要现代化国家为依托.十八大报告对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凝练、丰富和升华.现代化命题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支撑和驱动;二是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蜕变.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主要包括三层涵义。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因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中国法治建设尚不尽如人意的要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与以宪行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所蕴含的哲学底蕴,采用文献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这个基本结论,从而进一步丰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们实现富民强国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绘制了美好蓝图。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之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一,也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就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总结出的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亦能体现法律基本原则、积极引领社会良法向善的中国特色法治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的建设成果。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并非无垠之水、无根之木,它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共同发展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始终坚持用依法治国来指明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前进方向,以全面实现法治强国为最终目标,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为当前国家建设的重点。在充分尊重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发挥数字化时代的推动力,结合优秀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探索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为中国法治文明建设提供新动能,创造更新、更好、更科学的法治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7.
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培植基层法治土壤,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培育和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增强农村产业的发展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培育农业内部各产业、农村生态、农村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加强法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依法从严惩治违法犯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视域下,增强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成员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社会生活更加规范、社会氛围更加和谐、法制化建设更加完备,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