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心中内化的知识的组织,也就是学生头脑里内化了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时,必须具有适合于新知识学习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同化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同化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章竞思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同化这个概念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他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提出了认知观的学习理论,即同化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3.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知识被同化到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心中内化的知识的组织,也就是学生头脑里内化了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时,必须具有适合于新知识学习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同化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知识学习同化与顺应的点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彬 《四川教育》2009,(11):38-38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引起认知结构量的发展;而顺应则是知识的学习不能同化时,改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引起的是质的变化。学生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平衡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是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学生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相应的认知结构。当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一致的情况下,新知识就被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从而扩大了它的内含,这种过程叫同化。随着数学学习中知识的不断同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也就不断地得到扩大、加深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经常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将知识同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并促进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荣球 《天中学刊》2004,19(2):78-79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以认知建构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看物理概念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出发,探讨了概念形成的内在心理学过程,就物理概念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效促进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提出了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同化的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吸收并固定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旧知识对新知识的作用,被称为同化.同化的结果,新知识被掌握,而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运用同化论指导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保持与迁移大有裨益.本文以整式概念的教学为例,具  相似文献   

10.
1 先行组织者的涵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Ausubel)在其著名的<认知同化论>(即意义学习论)中提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结果,导致新知识被同化到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因此,要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教学,促进其认知结构的转换与建构,从而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通过多媒体网络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一、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一般条件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认为 ,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以文字或其它符号表征的意义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的观念 (包括表象、概念、命题 )相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后 ,转化为个体的意义的过程。奥苏贝尔把个体习得的意义称为心理意义 ,把材料所反映的人类共同认识的成果称为逻辑意义。所以 ,知识学习过程是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个体的心理意义的过程。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一般条件 :1 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  相似文献   

14.
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认知冲突,一般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例如,按照原有认知结构,初一学生不能理解芦苇、竹子等植物的地下茎(即根状茎),因为在他们的原有  相似文献   

15.
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从内容上讲,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组织特点上讲,主要指知识经验程度的层次性。人们能否认知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决定于他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既是知识贮存的形式,又具有通过加工同化新知识、处理新课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浅谈同化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同化概念和“认知结构同化论”1 .1 同化概念“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指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最早用同化概念解释知识的学习 ,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 ,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 ,从而为吸收新观念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 ,亦即新旧观念的同化过程。”而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则用同化概念建立了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知结构同化论” ,该理论中的认知结构就是赫尔巴特所指的“原有观念团” ,其心理学含义是 :“认知结构 ,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 ,它是某一学…  相似文献   

17.
1 认知结构的发展机制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构建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认知结构进行延伸,改组而成的新系统.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自觉的认知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同化与顺应),才能实现在内化中再建构.如下图: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在“知识同化理论”的指导下,许多教师作了有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知识同化有两个重要过程:其一,知识同化是新学习的观念(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二,知识同化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补充、改造或完善的过程。上述两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才能完成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而有的学生则不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除了我们已研究的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等等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能顺利同化新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促进了知识同化的进行。因此,这几年我们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对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学习活  相似文献   

19.
张中芹 《考试周刊》2009,(28):91-92
文章简要介绍了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阐述了同化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合理使用教材,强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调动学习者有意学习的心向,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诱因,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具有了某种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一旦新旧知识出现差异,就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