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章的重点句,能够表达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要加深理解。如何理解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一、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最能表达句意的词语就那么一两个,也就是关键词语。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2.
遵循中学阶段语言训练内容的安排,对课文中语言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分析词语色彩。词语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三个方面。感情色彩特别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调褒用。  相似文献   

3.
正词语学习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词语的理解是理解句、段、篇的基础。正确地理解词义,准确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地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基础,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一种能力。小学阶段是在阅读中不断认识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关键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正>主题导读作文即语言建构的过程《文心雕龙》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锤炼字词,选用句式,组织段落,连缀篇章,这些都是作文包含的语言建构过程准确、鲜明、生动、简洁、连贯、得体,是语言建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锤炼字词,即从众多的字词中精心挑选,找到最能反映该事物特征的字词,使语句表达更得体。锤炼字词通常要从词性与功能、词语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的短语或短句。近年来的中考,都有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的题型。成语误用主要有下列几种:一、褒贬失当。成语一般有固定的感情色彩,如不注意感情色彩与全句内容的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例如,“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是褒义词。用在垃圾食品厂上与语境的感情色彩不吻合。二、运用不得体。得体就是言之有“礼”。它的要求是:用语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贬和中性的不同,这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就懂的,但准确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却有不少高中毕业生尚未过关。很能说明问题的是九二年高考全国统一试题第3题: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相似文献   

7.
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把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种。一般来讲,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固定的。如“坚强”是褒义词.“阴谋”是贬义词,“太阳”是中性词。但语文教学有句老话,叫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说,教学字词句有关知识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教学词语的感情色彩知识,也应该这样:例如:“聪明”一般来讲是个褒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却是褒义贬用,恨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心情。“卖弄”一词一般来讲是贬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  相似文献   

8.
胡红燕 《广西教育》2013,(13):66-66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词语教学的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词语教学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词语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最优化。一、有感情地朗读崔峦先生提出,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考点说明】选用 ,是指根据不同对象、场合、目的等 ,为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选择恰当的句式。句式的选择要注意 :①表达的内容必须准确。②表达的语言要恰当。③上下文要连贯一致 ,包括陈述对象、句式、色彩、情境等的一致。选用考查的题型主要有 :(1)提供一定的语境形式和内容 ,选择恰当的句式填空与上下文衔接。(2)为了收到某种表达效果选择恰当的句式。仿用 ,在形式上仿写的句子有着严格的束缚性 ,它要求仿句必须与例句格式完全相同 ;在内容上仿写的句子有着鲜明的创造性 ,它要求仿句的内容不能与原句重复 ,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内…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译者在面对感情色彩更为复杂的"褒贬同词"现象时,不仅要揣摩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感情色彩、文化内涵等,也要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文章简要阐述了前人对"褒贬同词"现象的研究,列举了部分典型及其误译现象,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如正确把握感情色彩、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首先提出来的,引起词语感情色彩变化的有客体世界、主体世界、语言世界三方面的原因.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丰富多彩,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有些褒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二、有些贬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褒义词.三、有些褒义词以及贬义词缓慢成为中性词.四、有的词语正处于两种感情色彩的反复出现难以确定的阶段.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在渐进中完成的,中间往往有一个较长的不同色彩的交叉时期.掌握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情况,才能避免词语运用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句式灵活”具体要求,有三层含义:①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抒发的感情,选用恰当的、符合文体特点的、适合内容表达需要的句式。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鲜明、概括、犀利的特点,因此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可适当运用结构相对整齐、节奏感强的排比句式和加强语气的否定句式,记叙文、散文的语言具有朴实自然、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郁的特点,因此应注重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增强语句的抒情意味。例:  相似文献   

13.
(一)初中作文语言的要求 对作文语言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感情要真挚,做到能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按照中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即语言要通顺、连贯、得体、生动。“通顺”即做到文从字顺,“连贯”指能够强调语句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语气通畅顺达.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14.
〔考点说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包括三项内容 :第一是了解各类不同的句式 ,学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复习这一方面内容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 :1 要根据语意的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 ;2 要根据感情的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 ;3 要根据语气连贯的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第二是仿造列举的一句或几句话 ,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这一类题目从思维的角度看 ,是考查考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从语法的角度看 ,是考查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表达方面看 ,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科说明》对词语的运用提出明确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考察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体现此项要求的题目多集中考查同义词的辨析、词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以及关联词语的选用等,题型多采用选择题。例1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空格处最恰当的词语是①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  相似文献   

16.
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大体有三点要求:其一,要读通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其二,要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的意思;其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领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几句话的意思,注意带点的词语。”这个问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把句子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读懂,了解其含义;二是着重领  相似文献   

17.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阅读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的主要方法有: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从所选的材料中提炼主题,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常见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相似文献   

18.
要点解说: 高考第二卷现代文阅读内容侧重于社科类的议论文。就文体而言,序言类阅读的考查频率较高,这是近几年试卷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复习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具体地说: 在理解词语(概念)在文中的含义时要做到①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短语)的指代内容,②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概念)的概括内容⑧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句子的情味、色彩、蕴含信息等。在把握关键词语的文意时要注意①能够辨析词义(包括同义词的辨析,一词多义的选择及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等。)②注意对涉及主事句的表达方式和作  相似文献   

19.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考查的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近几年以来高考的热点之一。语言表达简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考查的形式主要有消除歧义、选择表意明确的句子和删改使之简明等。要做到“简”必须注意提炼内容要点,排除多余和冗杂的信息,并注意在语言上进行推敲,删除多余的成分,避免罗嗦重复。要做到“明”,一要排除歧义,二要避免费解,三要准确规范。主要方法有:(一)找出主干,理清枝叶,发现和删除赘余的词语,发现和消除歧义。(二)把握文段主旨,发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就说明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实际的词语教学却远离目标,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