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传播学与社会学的视野,总结了从<大国崛起>到<走向和谐>发生的三个转变:其一,<大国崛起>是应中国已在全球化进程中崭露头角这一国际语境而生的,<走向和谐>却是中国需要进一步"走向和谐"这一国内语境的产物;其二,<大国崛起>运用的是风水轮转的"循环模式"、而<走向和谐>运用的是另一种不同风格的"进化模式";其三,<大国崛起>为我们建构了创新、诚信和学习的话语,而<走向和谐>建构的则是冲突与和谐的话语.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当我们在强调选题策划、预先设定书稿内容时,是否想到这可能会扼杀作者的原创力;当我们一味地追求码洋的增长时,是否想到这或许是一个美丽的泡泡;当我们都想做大做强时,是否想到有人做大做强了,必然会有人破产倒闭.出版的职能是有限的,出版的资源是有限的,出版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有利于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LOGO 当我们把"国"字的"城墙"拉宽,把"家"字放进去,组成北京晚报<国家>特刊Logo的时候,我们心里至少有两点忧虑:一是这样改造使用汉字是否违规;二是读者能否看懂.谢天谢地,这一创意并未接到来自文字官方机构的批评,也未收到来自读者和网友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作为又一部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阿凡达>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影像是潘多拉星球植物茂密的奇景和普罗米修斯号飞船的太空壮观.和纳美人遣返(更准确地说,是"驱逐")地球人的故事结局相呼应,及至作品整体的寓言式风格,像"潘多拉"、"普罗米修斯"之类的古希腊神话命名,其后蕴涵着符号表意的象征意义.我们不妨以此作为<阿凡达>影视类型学分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4月17日,一年一度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的普利策奖又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这是该奖项第90次揭晓.<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的一组以"拍摄卡特里娜号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所带给人们的痛苦和混乱状况"(普利策奖评委语)为内容的、题为<卡特里娜飓风>的照片获得"突发新闻摄影奖".其中一幅<纸质拖鞋>是一张颇富情趣性的摄影作品(见图一).  相似文献   

6.
在CG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一部"笨拙"的定格动画<玛丽与马克思>出其不意地爆发出了强大的情感冲 击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不禁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是否电脑特技是赋予动画魅力的唯一方法,还是另有途径?本文以这部影片为线索展开对定格动画魅力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人生有四季,青春散发着春与夏的气息。春夏是最有生气的画卷,但又太过喧嚣,太多诱惑,难免失于迷茫和混沌。当青春的风筝脱落于掌心,才发觉青春的树叶已发黄,才懂得青春原来如此仓促和短暂——这,也许是我这个年龄的人给予席慕蓉爱情诗《无怨的青春》的另一种人生意义的解读。"吴记者"树江的书面世,让我想到了这首诗,诗中的段落——"长大了以后,  相似文献   

8.
探究影视"档案"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档案界的工作者感叹档案无人问津,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的时候,却惊异地发现"档案"一词频繁的出现在影视屏幕上,如江苏卫视的<黑白档案>、陕西电视台的<社会档案>、北京电视台的<非常档案>、安徽电视台的<记者档案>湖南卫视公共频道<折叠的光阴--话说档案>等电视访谈节目,以及<红色档案>、<梅花档案>、<清宫秘档>、、<档案里的故事>、<刑事侦缉档案>等电影、电视剧作品,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数十种之多活跃在电视、电影屏幕上,面对这两种巨大的反差和独特的档案现象,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还是影视界混淆视听,以桃代李,就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被花花绿绿的资讯弄得眼花缭乱时,当我们想要阅读经典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中文典籍感到无从下手时,"中文经典100句"诞生了.在这套丛书里,<论语>、<史记>、<古文观止>等中文经典触手可及,这么亲切又这么实用;孔子、司马迁、孟子……这些文化巨人与我们对面相逢,就让我们穿越历史洪流,站在圣人的肩膀上,来感受中文经典的瑰丽财富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追问的传统,自屈原的<天问>开始,问历史、问社会、问现实.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水问>问的不是水,而是问我们这群有智慧生灵的人:危机何时到来?饮水能否安全?生灵是否安宁?江河如何安澜?水究竟属于谁?大国水网有多远?节水难在何处?水的答案在哪里?……在这一系列的追问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对于人类未来、民族前途的隐忧.而电视纪录片<水问>以"反求诸己"的理念追问现实,其本身也是对纪录片创作范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穿越时光之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战略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鸿燕  李金慧 《传媒》2005,(11):37-39
近日,"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中国巡展"在京揭开帷幕,标志着长达8个月、覆盖北京、上海、长沙等八大城市的大型巡展正式启动.一提到美国<国家地理>,大多数人就会想到电视节目<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以及畅销小说<廊桥遗梦>的男主角--<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但对这份世界知名的刊物<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我们也许并不熟悉.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建设>2000年第1期登有"<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一文,读后想起曾在书中见郑振铎先生谈起过这一发现,而时间应该是在解放以前,不知这两个发现是否属一回事,遂查到郑振铎先生<西游记的演化>一文.郑振铎先生在此文中阐明了他本人对于这一发现及<西游记>作者身份的看法,这里不妨摘录几条,也许会有读者对此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据说,美国<读者文摘>的院子里,有一块石头.石头上刻着三行字,这就是杂志社里人所共知的"编辑三问": 它可以被引述吗? 它实用吗? 它有恒久的趣味吗? 第一次见到这则材料,说老实话,我几乎没有一点感觉.我觉得它问得淡而无味,缺少我所喜欢的机智和锐利.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每当读到<读者文摘>,脑子里总会出现这块石头.  相似文献   

14.
解读"读图时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为推广其策划出版的<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第一个提出了"读图时代"的概念.令策划人自己都未想到的是,这一次并不成功的商业运作却促成了一次成功的"概念推广".直至今天,"读图时代"一词还是广为流传与使用的"强势语词".如果你用GOOGLE引擎上网搜索,将会有300余条有关"读图时代"的网页.流行的缘由,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5.
陕西卫视<开坛>特别节目"追梦大秦"系列,自2009年12月27日连续播出一周后,反响强烈,这是<开坛>的又一次用媒体行动盘活历史资源的动作,不同的是,这次较以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以演播室谈话加外出走读的形式相结合,在寻找这个国家最原初生命力的同时,完成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交集.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丑陋"?中山大学信管系99级部分研究生座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与情报>2000年第2期上刊发了<丑陋的图书馆学>一文,事关我们正在攻读的专业,大家自然不能不积极认真地学习此文.坦率地说,读完之后,我们的共同感觉是困惑和失望.难道这就是对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状况的"实话实说"?学术需要客观的评论甚至尖锐的批评,但<丑>文是否属于这类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讨论,整理成文以就教于<丑>文的作者,并希望得到图书馆学界的各位前辈和老师的指教.  相似文献   

17.
董岩  徐利 《传媒》2004,(3):20-23
2003年10月21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曾经在京城报界沉浮达8年之久的<生活时报>,这一天黯然退出了竞争的舞台.在它的终刊号上这样告白:"8年前,伴随着改革的浪潮,<生活时报>应运而生.经历了一段探索,付出一份努力,现在向读者朋友挥手说再见了.我们衷心地感谢读者朋友多年来对<生活时报>的关心支持."这一期的<生活时报>还登载了郑直(现为<北京青年报>执行主编)、张捷(现为<南方周末>编辑)、李新(现为<北京晨报>编辑)、马雄鹰(现为<北京青年报>编辑)专门写的告别文章:<生活时报的碎片>、<记得对我的好>、<爱弥留>及<生活时报的"杂拌儿汤">.面对它的终结,这些曾与<生活时报>共荣枯后来又纷纷离去的编辑记者,心绪复杂--  相似文献   

18.
<人口>栏目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已经20年,栏目从创办伊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到如今的<人口>,可以看出栏目制作从单纯宣传国家政策,到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价值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一种电视栏目文化定位的变迁,更体现出在国家整个文化建设中地位的提升. <人口>栏目以人口命名,讲述的主旨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栏目的选题意义不仅有个体的生命意义,同时将国家层面的人口政策、大政方针自然地贯彻其中,这在以收视率为主导的媒体中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人口>栏目弥足珍贵的一个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从1988年起,<浙江档案>已是第三次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与档案事业类)的核心区.第一次1991年公布的档案学与档案工作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1年第5期61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排为第11名.第二次是1996年8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6期末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已猛升至第5名.第三次是2000年5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又进了一步,排为第4名,成为众多地方(或专业)档案期刊中的排头兵.<浙江档案>自1978年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至今已是一株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这骄人的成绩,当然是编辑部诸位编辑"园丁"般的辛勤栽培、广大作者、读者还有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精心呵护的结果.在此,谨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祝贺!  相似文献   

20.
诗礼堂位于曲阜孔庙的东路古建筑之中,它是孔子当年教其子孔鲤读<诗经>学<礼记>的地方.史载,一次孔子在庭前沉思,适逢孔鲤从身旁经过,便叫住问道,学过<诗经>吗?答到:"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时隔不久.又在这个地方,孔子问孔鲤:学过<礼记>没有?孔鲤回答:"未也."孔子告诫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诗礼堂"名字的来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