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闽籍华侨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积极成立同盟会,为革命者提供活动基地;创办报纸杂志,传播革命思想;积极捐款、筹款,努力支援革命;参加武装起义的策划、筹备、领导等。分析闽籍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动因,梳理其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 ,闽籍华侨为辛亥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概而言之 ,福建华侨参与革命活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革命组织 ,传播革命思想 ,筹备军需款项 ,积极参与国内革命和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名的侨乡,闽籍华侨为辛亥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概而言之,福建华侨参与革命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革命组织,传播革命思想,筹备军需款项,积极参与国内革命和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与越南华侨刘卫萍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把华侨作为依靠的力量。他以巨大的革命热情,积极在华侨社会中宣传革命思想,创建革命组织,发动并领导广大爱国19侨投身于祖国的民主革命。广大的爱国华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在祖国的革命事业中亦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5.
郑洪年(1874年12月8日—1958年2月25日),字韶觉,号橐园,广东番禺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他是我国华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曾二次出长当时国内唯一的国立华侨学校——暨南学校,是暨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我国华侨研究的开拓者,对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华侨教育、华侨研究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郑洪年苦心建设暨南大学,是与他对华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分不开的。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深感华侨对革命贡献很大;同时,他又感到:华侨“处在殖民政府的管辖之下,一切文化、教育,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他觉得,华侨在海外,不能处于与欧美等国人平等的地位,享受平等的待遇,除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华侨教育不发达,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音乐家不仅是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使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部分华侨华人音乐家积极投身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移植与传播,另一部分音乐家则传承中华文化,回到中国后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身上具有独特的跨国、跨民族、跨文化等特征,其音乐创作过程受到种族、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以罗浪、周淑安、殷承宗等三位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为例,通过民族音乐学中区域音乐研究方法,认为闽籍华侨音乐家的不少音乐作品有着中华文化烙印,其音乐创作与音乐作品所处社会时代、教育环境及种族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华文化在这些音乐家的个人成长与音乐创作的各个阶段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动包括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募捐革命经费、策划指挥国内革命运动、组织华侨参加国内武装起义等。由于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使南洋曾一度成为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在财力和人力方面南洋华侨给辛亥革命以巨大的支持;辛亥革命对南洋华社在思想、文化和政治上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11年辛亥革命是我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建立共和国立下了丰功伟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福建是著名侨乡之一,闽籍海外侨胞对辛亥革命不仅大力支持,而且积极参与,他们为我国民主革命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千古流芳。正如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其坚忍勇往之忱,诚不可多得者也。”他还留下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华侨是革命之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也说:“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支持者。……他们在海外受尽了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欺压,迫切希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不但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本文着重探讨福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问题。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逃避清政府的压迫以及掠卖华工等原因,华侨人数猛增。华侨素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建立革命组织,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创办各种进步报刊,大力宣传革命思想;踊跃捐资筹款,为革命提供经济援助等。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0.
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侨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孙中山将华侨誉为“革命之母”,冯自由在《华侨革命开国史》序言中说:“中华民国之肇建,从海外华侨协助之力为最巨。自孙中山先生甲午年首创兴中会于檀香山,以迄革命成功,几无一役不倚赖华侨之资助。近人有警语云,无华侨即无革命,诚确论也。”孙中山的哥哥、檀香山华侨资本家孙眉,为革命捐助资金,以至于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11.
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整个革命思想体系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在充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思想和欧美民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内实际状况而确立起来的。这一思想在指导孙中山等革命派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完善,包含着革命程序、地方自治、五权宪法、权能分治等内容,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理论指南之一。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民主建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辛亥前华侨积极孙中山创立和发展革命组织,兴中会和同盟的大部分党务部都在海外华侨中进行,华侨还大量创办报纸、印行图书,宣传革命理论,并合力筹款,参加孙中山发运的历史反清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3.
虽然新化运动与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是为了反击封建复辟势力,拯救中国,但孙中山并不支持新化运动,其原因是:新化派与孙中山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同,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革命方式:孙中山不赞同新化派对中国传统化的彻底否定,主张对其继承,改造。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支持,并不表明其支持学生的新思想,而是对学生的政治行动和爱国精神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思想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由于肩负的历史使命相同,也由于孙中山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民主性的精华,因此,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须借鉴孙中山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对孙中山思想在各个方面进行“扬弃”的结晶,这种“扬弃”具有批评、改造和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伦理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其伦理思想有鲜明的特点即中西合璧的特征 ;“革政”与“革心”的统一 ;鲜明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孙中山提出琼州改省,并通过移民开荒,建设港口交通,开发天然富源等方式发展海南经济的构想,但该构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1988年海南建省实现了海南经济的腾飞;2012年设立三沙市提高了海南省战略地位,才使当年孙中山设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辛亥政争中,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了袁世凯,很多论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这不无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民元孙中山让位,它是由当时两大对立的集团清、袁与孙共同直接参与、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从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开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就一直将海外华侨作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不仅全力发展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而且以华侨为其革命事业的主要财政支持。事实上,正是主要在华侨的财政支持下,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但是华侨的力量毕竟有限,孙中山长期忽视国内的革命力量,给革命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财政困难直接导致了辛亥前10次武装起义的旋起旋灭,更导致了同盟会内部的分裂,之所以视华侨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的华侨出身使他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使他认识到华侨的革命要求,却认识不到国内人民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9.
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时期,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探索,提出了对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依然富有价值的理论.孙中山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只有在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并与外来优秀文化交流中才能得到改造和发展.虽然,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因素批判得不彻底,甚至还有欣赏的成分,但他所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则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