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高志平在应用题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验算方法.培养其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既可以减少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又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会用“估算法”验算有些应用题解答后,看看解答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题意,这就...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验算是检验解题结果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解题过程。验算能力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经过逐步培养形成的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重视检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这  相似文献   

3.
验算是学生检查解题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验算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估算是学生巧妙验算的凭借,又是学生灵活解题的捷径。估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心智水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下面就估算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谈点实践体会。一、凭借估算,巧妙验算验算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凭借估算验算,不仅简便快捷,省时高效,容易形成灵活的验算技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⒈直接估算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例1计算(1)51.9×1.5…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习惯.解题反思可反思是否有一般性结论、反思一题多解、反思解题的特殊性.让学生养成解题反思的习惯,掌握解题反思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探究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解题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题感".教学中,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通过"审题""计划""执行"和"反思"等解题环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解题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解题中"少卡壳""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可以让"解题"变得流畅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应该进一步重视学生验算意识、习惯与验算能力的培养。因为,验算习惯与验算能力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重要制约因素。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式题计算错误以及应用题解答错误,往往不全是因为不会算或不会做,而是因为没有验算习惯和缺乏验算能力造成的。如果学生题目做完以后,能够随时加以验算,许多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一些学生求解物理问题时,往往是得到结果后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了对结果的验算. 其实验证解题答案是一项很重要的步骤,特别是在考试过程中对于答案的验证尤为重要.因为粗枝大叶不进行验算往往导致失分.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要特别注重平时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此,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验证物理解题答案的方法,以共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数学离不开解题,学会解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  相似文献   

10.
好习惯终身受益,我们平时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踏实细致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陈正锋 《考试周刊》2013,(69):74-75
验算是计算和解决数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环节,养成验算的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舍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已经势在必行.只要每一位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一定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质的提高,数学教学也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验算方法,培养其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促使他们养成办事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四年级开始,我在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重视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教学,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在中考中,不少考生自认为做对的题,批卷时都被扣3分,往往并不是知识和方法的问题,而是由一些不良的解题习惯造成的.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不仅  相似文献   

14.
闫振岭 《贵州教育》2013,(23):35-37
计算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计算参与了所有的数学学习过程,而验算就是它自纠的一面镜子,它们不可分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计算能力,要重视学生验算方法的指导,培养验算的习惯。”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只能在教师的规定或题目的要求下进行演算,而大多数不会自觉演算;验算似乎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相似文献   

15.
林群谦 《教师》2012,(17):83-84
笔者发现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自觉验算意识和习惯的现状。比如在课堂练习中,经常看到学生一旦完成后就举手喊道“老师,我做好了”,而不会去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在讲评课外作业或试卷中,也经常发现学生一拿到作业或试卷就会大喊后悔,因为许多错题都是可以通过自我验算避免的。验算似乎成了一个累赘。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应付验算,竟会出现“假冒伪劣的验算”——从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来看是一致的,但与正确答案又不相符。验算纯粹是一种应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解题前分析﹑解题中监控和解题后反思三个环节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出通过把元认知策略引进解题教学培养元认知能力,可以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要搞好初中数学习题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动机,明确研究解题过程的重要和必要性;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暴露探索的思维过程并及时总结的习惯,培养积累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解题前分析﹑解题中监控和解题后反思三个环节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出通过把元认知策略引进解题教学培养元认知能力,可以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解题教学中的现状,指出解题的重点在于解题后的反思,对解题教学中的反思意识培养及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等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应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