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7,(1):18-20
【考点预测】1.知识:(1)自立、自强的含义。(2)自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2.能力与活动:(1)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做自强的少年。(2)提高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建立自立自强的备忘录,展示自立自强的技能和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其树立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通过历史课教学,使青少年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闪光点;不要轻视自己、不依赖别人;在竞争中做自信、自立、自强的人;以鼓励为主,不轻易体罚学生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省电视台“我可不得了”节目,为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要举办首届中小学生电视作文大赛。看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高兴,高兴的不是要组织学生参赛获奖,而是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让学生审视自己,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不得了”,唤醒他们的自豪、自信、自强和自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留守儿童大省的416名农村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典型个案进行访谈,探讨了留守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现状,分析了留守状况对青少年自立人格的影响。认为留守青少年较易形成不良的自立人格,同时留守青少年内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父母外出时儿童年龄、父母外出年限、父母双方谁外出、看望间隔和打工态度等五个留守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留守青少年的自立人格的形成,可以解释29%~49%自立人格变异。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职女生“四自”教育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把对妇女的要求提到了更高层次。从此",四自"便成了当今女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力量源泉。学会自尊、学会自信、学会自立、学会自强为完善女性自我价值,推动女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校以“一切为了孩子.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探索实施“自律为基础、自主为核心、自立为根本、自强为目标”的“自能教育”,着力从道德、生活、学习、行为等多维度。让学生成为能自律、能自主、能自立、能自强的全人、善人、能人、强人,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则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从当前来看,现在的儿童心理素质与社会预期相差很大,比如依赖性很强,缺乏自强、自立的品格;情感单薄,不善交往,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可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同时也是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能力。确立学生的个性地位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体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自我教育的缺失,孔子关于自知、自觉、自责、自律、自重、自励、自立、自强、自省与自悟的论述,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启示意义。如果让孩子不经受这些心路历程,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自我教育,也不可能造就完美的自我人生,无法实现个人的自主、自立和自强。  相似文献   

12.
"自强"和"包容"是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揭示的现代大学德育的基本理念.自强就是一种自胜自立、革新图强的精神和实践,也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更应成为现代大学研究生德育不可或缺的要目.对于研究生德育来说,"自强精神"意味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态度,应通过培养研究生自尊、自信、自知、自立、自制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中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以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自尊加自立加自信加自强就等于成功,这是成功的公式,王其善的经历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科》2008,(1):26-28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②孝亲敬长是青少年的天职。③如何与父母交朋友。  相似文献   

16.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②孝亲敬长是青少年的天职。③如何与父母交朋友。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这里,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的张扬,平等的交流,自由的身份,满足了人们追求便捷与舒适的要求。这些特质对于当前的青少年群体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特别是高中生,因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希望成为自主、自强、自立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王北生、李中亮在《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18岁成人仪式教育是一种赋予睛定教育内容和蕴涵深刻内在机理与意义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成人的必燃性,成人成才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自觉的成人意识,做好成人的思想准备;而且对于黯养学生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锻炼学生自强、自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中学文科》2008,(1):11-13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青少年可能受到的侵害。②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③我国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保护。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⑤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⑥自我保护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王涛 《中国德育》2006,1(12):58-58
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证明: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带好班、育好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如何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中,我们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紧密结合班级实际,使班级文化建设收到了良好实效。1.培养“自强”精神,强化学生自立意识。“自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强就是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当前学生普遍存在自立意识弱、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很强。为了强化学生的“自强”观念,我们除了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班训,还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