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以独特的附缀式的结果,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以言语社区理论视角,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产生的一个外部理据。“X哥”词族组成,是传统的“X哥”词族进一步泛化扩张可进一步解释网络虚拟言语社区人员的构成特点,是网络  相似文献   

2.
黄兰兰  黄伟 《现代语文》2009,(12):130-132
“X门”族词进入汉语之后,逐渐脱离其本意,泛化为“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从它的生成机制、构词特点和应用来看,“X门”族词及类似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但“X门”族词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以“零X”族词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词语中的词族现象,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和意艾。并探讨了产生词族现象的社会、心理以压语言本身的原田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语义、语法、语用、认知等角度对当代“学X”词族加以分析认为,“学X”词族是从网络使用过程中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随着该词族的进一步发展, “学X”新词族在语义内涵、结构方式和语用倾向等方面存在着新的特点.由于表达的语用需要,该词族部分词语已进入通用领域,并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X领”词族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X领”词族为例,首先分析其产生的内在机理,即转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方式,其次进一步追问转喻为什么能够在“X领”词族中运作,运作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并运用“内涵外延”传承说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X领”词族的认知分析,能为其他新兴词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媒体上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被X",这些新兴的"被X"有两类:一是原先没有,新近才产生的组合;二是原先已有,但表义有变化的组合.本文从产生与发展、结构与特点、流行原因等角度对"被X"词族加以分析与阐释.认为"被X"词族具有较强的造词功能,既具有相当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多样性;既适应了表达新时期社会生活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需要,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汉语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9,(2):78-83
形声造字创造了"卑"字族,转注造词发展了"卑"词系。转注造词和形声造字是隐显的关系:前者是隐性的,由概念向语词的物化;后者是显性的,由语词向文字的显现。它们一起反映了汉语的独特性。"卑"字族和词系研究对字词典的编纂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和认识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的革新,而汉语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成分就是词汇。新词语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已经逐步被接受,而“裸X”族词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文章试从邢福义先生“小三角”理论中语值验察这一角度,对“裸”族词的语用价值进行考察,分析“裸”族词的语境值和修辞值,并通过与“被XX”族词的比较。更深刻地揭示“裸”族词的构词特点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门事件”以来,“一门”族词语进入汉语系统并广泛出现于各种传播媒介。通过分析“一门”族词的结构特征、产生方式及流行原因等,可以发现“一门”族词的出现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发展。对于目前“一门”的语义泛化甚至滥用现象,则应保持警惕,强调使用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同源词·同族词·词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汉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时,我国现代学者分别用“同源词”、“同族词”、“词族”等术语指称具有同一来源的,声近义通的词。每位学者择用其中某一术语,一定有其独自的考虑和理由,然而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术语的纷繁与使用的任意,往往反映出某些概念及其间关系的模糊不清,势必给深入研究造成障碍。因此,本文拟就“同源词”、“同族词”和“词族”这三个术语的界定及其间关系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网络英语中两种构词方法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特网的发展历史不长,而因特网上使用的语言是以英语为主(占总数的55%),因此,人们称这种语言为网络英语,网络英语词汇的出现,给英语词汇这个大家族增加了许多新成员,而且网络英语词汇的构成有其独特之处。本就两种网络英语构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法律语言中"的"助词的用法,找出"的"所修饰的结构是否固定,再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的"所修饰的结构进行比较,了解现代汉语助词"的"的语法功能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历时角度对语助词“看”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指出语助词“看”是经由表“视、视察”义动词引申至表“测试”义动词,最后虚化形成。通过对语助词“看”形成后的发展线索的推理,以及“一个动词核心”规则的考察,最后得出语助词“看”的产生是基于连谓后项的“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词的问题一直呼吁汉语语言学家要关注汉语的特点,从汉语自身特点出发解决有关“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拼音文字。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象形文字。而定中构词法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应用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文章试从英汉两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范畴理论、原型理论等角度进行分析,来探讨定中构词法所体现的英汉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流行语“蚁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蚁族"一词一跃成为网络及各大媒体中的流行语。"蚁族"一词的迅速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并试图揭示语言变异与社会经济、心理特征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系,以期通过语言的变异看到时代变迁的痕迹与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造词法不仅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所创造的新词,也表示颜色,属于状态形容词,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颜色词及状态形容词的独有特色。细致分析这种不同,既有助于我们对此类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又可以进一步剖析造词法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语内迁移(intralingual transfer)和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两方面对词性失误原因进行归类分析(语内迁移又从词汇的语法分类性,词汇的转类性,词汇的复合性,词汇的派生性四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说明英语教学中词性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阐述如何进行词性教学,并从中引出对词性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陕北吴堡话属于晋语吕梁片,其构词法既体现了晋语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考察吴堡话中几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分音词;圪头词及其同类词语;其他词缀及派生词;四字格。考察中发现,吴堡话前缀“一、不”、后缀“气”等都是相当能产的词缀;在方言四字格中,有一些特别能产的“词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