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05年参与复旦公学的创办至1942年正式卸去复旦校长之职,李登辉服务复旦大学三十余载。在这三十多年里,他抱定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的宗旨,苦心经营,呕心沥血。他拒绝权贵,多方筹措经费,把复旦建设成一所"学术独立"的大学;他尊重学术,聘请名师讲学,营造了"思想自由"的大学氛围;他奠定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框架,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使复旦在海内外卓有声誉;他倡导德育,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培养"社会上最高的德行"。李登辉校长的一生,是与复旦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他对复旦发展的贡献、他的治校理念和办学实践在今天依然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先生是复旦的奠基人、著名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复旦创设伊始,以马相伯为首,团聚了一批矢志救国、振兴教育的革命知识份子,李登辉是其中在复旦任教最久,建树最力者。但今天的复旦人了解他的尚属不多。李登辉于1873年出生在荷属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一个华侨家庭。189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5年他怀着教育  相似文献   

3.
章益校长与马相柏、李登辉等前任校长一样 ,在复旦校史上 ,也是一位起过重要作用的校长 ,也是一位参与铸创了复旦百年辉煌的主要角色 !一、跨越两个时代章益 ,又名章友三 ,人们尊称为友三先生或友三师 ,190 1年出生于安徽滁县一个小康的书香人家 ,幼时就读于乡村家塾与公学 ,16岁去上海 ,考入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1919年因倡议投入“五四”运动被学校开除学籍 ,后得李登辉校长之允 ,考进复旦大学。 192 2年 ,章益先生从复旦文科毕业 ,留在复旦附属中学当了两年教员 ,于 192 4年 ,自费去美国留学。他遵从李登辉校长的劝告 ,在华盛顿州立大学…  相似文献   

4.
李登辉执掌复旦近四十年,为复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办学过程中多方筹措经费、苦心经营,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提倡思想自由,使复旦成为民主的堡垒;以实用为导向,为复旦的发展擘画宏图;主张学生自治,进行民主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牺牲、服务、团结”的复旦精神.李登辉的这些办学思想与实践对当前大学尤其是民办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立美 《教育》2012,(29):5
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在上世纪20年代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9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6.
李登辉(公元1872-1947年),印度尼西亚华侨。14岁赴新加坡求学,后去美国攻读,18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年,为了投身教育救国事业,33岁的李登辉只身回到他的祖上已离开7代的祖国。不久受聘担任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教师,教授  相似文献   

7.
大学章程对于规范大学的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依照学校实际,科学制定大学章程是亟待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耶鲁大学章程本的基本理念、机构设置和权责划分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体现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学的理念,明确的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协调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为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贝蓓芝 《留学生》2013,(1):52-53
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先生,字腾飞,福建同安人,1873年出生于今印尼。1883年赴新加坡读书,1891年赴美入威斯雷阳大学,旋转入耶鲁大学,1899年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回南洋任教。1904年年冬,他从印尼来到上海,回到他祖先离开七代的祖国。  相似文献   

9.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大学治理的重要基础,大学理念则是大学教育中的灵魂.尽管大学理念以各种形式体现在大学章程之中,但在体现大学理念的理想和反映制度性构架的权宜之间却始终存在着紧张关系.在大学章程的制定中,必须在完善制度构建的同时重视理念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0.
国外大学章程理念的公共治理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理念则是大学章程的灵魂。国外大学章程理念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目前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制定大学章程的基本理念有公共治理取向:一是追求以多元主体权力中心来架构大学内部权力框架;二是遵循以自主的网络来优化各权力主体的界限和责任;三是强调以合作伙伴关系来构建各权力主体协商合作机制。这对我国大学制定真正意义的大学章程、促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不少高校根据本科新生培养的特殊性,相继推出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并通过多元化、学科交叉、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导师组强化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全方位引导。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改革。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内教育改革的先声,深入探究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通识教育本科导师制特点,将有助于在基本理念、平台运行、制度保障、工作思路四个维度上着力加强导师平台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推进通识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章程是大学为保障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依法规定大学教育主体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性文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章程的研究逐渐增多,其已成为大学的法定成立条件之一。本文从大学章程的价值追求、大学章程价值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契合等方面反思了这一现象的缘起,并分析了大学章程在现实中的困境及其原因,希望对推动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虽有大学之形却缺大学之实。所谓的"形"是指京师大学堂从日本间接移植了现代大学相关制度、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而其"实",却依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旧式官僚养成所的实质。1902年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均体现了这一点。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订的《大学令》,才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设置的必要条件,是推进依法治教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大学章程内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章程的价值追求,找出我国大学章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制定大学章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大学章程是大学合法性的来源和依法办学的保障,是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昭示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也是大学接受社会"开放式监督"的窗口。我国大学章程还存在大学理念彰显不够、章程灵魂缺失,过于关注形式规范而忽视了章程本身,缺乏对自身准确定位、特色不鲜明,内外部关系未能理顺、章程的法律地位尚不明晰等问题。建设实施大学章程,大学必须在深刻认识章程建设实施意义的前提下,全员参与、凝炼校本特色、理顺大学的内外部关系,同时,需要国家专门立法机构对大学章程进行核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章程是大学为保障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依法规定大学教育主体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性文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章程的研究逐渐增多,其已成为大学的法定成立条件之一。本文从大学章程的价值追求、大学章程价值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契合等方面反思了这一现象的缘起,并分析了大学章程在现实中的困境及其原因,希望对推动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大学自主招生的关键就在于要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在应试教育之外成才的新路径,真正成为大学主动觅才选才的新空间,并且使这两者能够相匹配、相对接。岁末年初,大学自主招生的"硝烟"又起。名校间的竞争,自主招生考试几大联盟间的暗战,紧锣密鼓,不亦热乎。但今年的情况又多了些许戏剧性的变化。一年之前,夺人眼球的还是所谓"华约""北约""同盟"等几大联考格局的形成。而一年之后的今天,令人关注的却是南开、复旦相继从"北约"退出。其实,退出本身只是一时的热闹,真正耐人寻味的还是退出的理由。南开校长的说法是要让自主招生与学校的育人目标有一个更好的契合,而复旦的表态则是希望由此招到真正符合复旦教育理念的学生。笔者认为,这的确是点到了大学自主招生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敏 《黑龙江教育》2007,(1):146-148
大学章程是指为了实现自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大学依据教育法规制定的规范教育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教师、学生之间内外部关系的法律性文件.本文从这一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大学章程的应然价值:大学章程是大学依法治校的重要法律基础,是大学实现自治的重要保障,是社会公众监督大学运行的基本依据;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章程的实然状况及应然价值与实然状况形成反差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建立完善的大学章程之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在和媒体共聚一堂时,谈了正在制定中的<复旦大学章程>,就在公众表示高度期待之际,不久媒体却报道称:复旦去行政化改革遇阻,上下对拟议中的大学章程保持集体沉默.  相似文献   

20.
自主招生制度是大学准入制度的核心之一,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为美国和中国推行自主招生制度的典型高校,且两者各有千秋。从招生机制看,哈佛追求自由,复旦注重政治;从招生标准看,哈佛强调能力,复旦侧重水平;从招生程序看,哈佛崇尚自治,复旦偏重法治;从招生来源看,哈佛取向开放,复旦看重地域;从招生考试看,哈佛主张多元,复旦倾向统一。借鉴哈佛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应当改革统一招生模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完善高考科目设置,融通中学大学壁垒;扩大高校自主权利,切实推行学术自由;完善教育立法建设,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