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节外生枝     
课后,一个学生哭丧着脸,走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老师,×××同学打我一记耳光。”“把他叫来!”×老师继续埋头批改作业。“老师,他不肯来。”学生第二次走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  相似文献   

2.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鼓励创造,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同时,以音乐为主线,将舞蹈、形体与音乐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演唱、律动、舞蹈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一、案例实录1.问好,组织教学(结合节奏律动)师:同学,你好。(拍手)××××生:老师,你好。(拍手)××××师:请你们跟我跳一跳……生:我就跟你跳一跳……学生模仿教师有节奏地做跳一跳、飞一飞、坐坐好等形体动…  相似文献   

3.
(一) 两声部的节奏练习,我采用了“儿子与老子散步”的形式进行练习。老子脚步大,走路慢,节奏是“××|××|”,可以用跺脚表示;儿子脚步小,走路快,节奏是“(?)|(?)|”,用拍手来表示。两种节奏练习若干遍后,就让儿子与老子一起散步,也即手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出操、游戏、活动时经常要敲铃,目的是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安静下来。不同节奏的铃声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老师敲小铃的基本节奏是××|×××|,这种节奏不快不慢,在整队时打这种节奏的铃声,可替代“一,一,一二一”的口令,清脆悦耳,效果很好。如节奏改成×---|×-|×-|×-|,比较缓慢,在做某些游戏时,可打这种慢节奏的铃声。如果改成××××××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 ,绝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用“×”来表示学生所做的题目有错。查阅有关资料 ,“×”号是“此路不通”之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 ,通常如下几种原因 :确实不会做 ;粗心大意造成 ;不解题意所致 ;还有的是老师不负责任信手打错的。老师批改作业完毕 ,学生拿到作业本 ,看到“ ”号感觉还不错 ,看到“×”号就直撅嘴。极少数差生作业中布满了“×” ,处处是“此路不通”的标记 ,学生可能确实会感到无路可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 ,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改“×”为“ ?”。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一、可以有效地防…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7.
课始,老师说明:“我们做个游戏,请根据老师拍手的次数,讲出拍手的规律。”于是就按照“×、××、×、××”的规律拍手,问:“谁能说出这一拍手规律?”(1、2、1、2地拍)老师徽笑点头。“如果按照这一规律一直拍下去,谁能用数字表示出这一规律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1212……”然后按照“×、×××、×、×××”的规律拍手,让学生用数字表示成1313……继而说明:像1212……或1313……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循环现象。生活中经常出现循环现象,那计算中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相似文献   

8.
在参观××学校的时候,看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现象。一个学生,检起一块砖头,在老师背后瞄准,并且狠狠地说:“我要把你的脑袋砸碎。”学校里的墙壁上,也有学生用粉笔写着:“打倒×××老师!”我有些不理解,学生何以这样仇视自已的老师呢?于是,我特别  相似文献   

9.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要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节奏。对小学生而言,单纯学习节奏符号、死记节奏时值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趣味节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把节奏贯穿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我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进行节奏教学。如,学生初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我先按课本上标的“×走××跑跑”,边说边做动作,让学生也学着说和做,以加深理解。在学习到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后,…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堂气氛是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状态。这是心理气氛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情绪作用下,师生双边活动状态的外显现象。音乐课堂气氛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积极、健康、活泼、生动的气氛;一是消极、沉闷、冷漠、压抑的气氛。当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求知欲望时就会产生积极的课堂气氛,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课堂气氛。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演奏出和谐、民主的“音符”?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说”起来。提出疑惑是学生的本能。通过学生的说,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引出知识点。有的老师不准学生说话,只看老师在“…  相似文献   

11.
1、“漏掉名数”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 道应用题: 同学们做操,每排占7人,6排有多少人? 学生××上台板演: 7×6=42 答:6排有42人。 教师问:“同学们看,××同学解答得对吗?”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他解答得不完整,少写一个“名数”。教师随手在42后面写上“个”字。 少写名数,我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这是错误地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习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用“×”来表示学生做的题目有错。“×”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查阅有关资料,据称“×”号是“此路不通”之意。学生作业中出现“×”,通常不外乎如下几种原因:或确实不会做;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或不解题意所致;还有的就是老师不负责任信手打错的。老师批改作业完毕,学生拿到作业本时,看到“”号感觉还不错,看到“×”号就直撅嘴;极少数学困生作业中布满了“×”号,处处是“此路不通”的标记,其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改“×”…  相似文献   

13.
×月×日星期二阴雨收到一位在高中读书的学生来信,从字迹可以看出是祝清同学的。且看看里面写了些什么:“老师,您好!您是一位值得人尊敬的老师……”常接到学生寄来的信和贺片,感到由衷的欣慰,他们大多数人向我表达了思念和问候之情。  相似文献   

14.
日前,在学校的一次工作协调会议上,八年级的年级主任向大家诉苦:该年级的张×同学在课堂上谩骂老师,应该如何处理。我一听,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学生真是太嚣张,肯定要给予处分,还要讨论什么?”然而,听完年级主任诉说原委后,我颇为震惊,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校一位教学能力很强的高级教师正在上课,一贯被认为表现不好的“差生”张×在课堂上和同桌李×讲小话、搞小动作,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这时,该老师走到他们的桌子前对着李×说道:“你怎么和张×这样的人玩呢?”话音刚落,张ד腾”地站起来骂起了老师。最后,该节课上不…  相似文献   

15.
学生:老师,对于议论文,我们有时不知道从何写起才好,比如“由×××想到的”“从×××说起”这样一类议论文。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老师:首先当然是审题。你说的这类文题,是属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而要写好这类议论文,首先要求切入点明确,这样道理才容易说得清楚明白,议论才能有的放矢,深刻透彻。题目中的“×××(一事)”应该选择你最想写、最熟悉、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学生:老师,我的切入点是“从一道做不出的数学题说起”,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呢?老师:这就是第二步———立意,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以你说的这…  相似文献   

16.
中午空闲的时间,和老师们在办公室一起办公。×老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批着批着,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也太不像话了,早上刚讲过的题目,××又不会做了。五道计算题竟然做错了四道!要把××找来问问情况了!”正好隔壁班上的一个课代表来送交作业本,她就嘱咐课代表到班上把××找来。学生欣然而去。不一会儿,办公室门口多了几个学生,“报告老师!犯人押到!”我抬头一看,两个学生“押”着一个小男生站在了办公室门口,后面还跟了几个看热闹的同学。可怜的小男生,他的两只胳膊还被那两个同学反剪在身后,一脸的惶恐和无奈。“来,××同学,你来仔细…  相似文献   

17.
最近 ,我在翻阅学生的作业时 ,偶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一位读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给“眼”字组词时 ,组成“象眼”。而老师却醒目地判了个红“×” ,并将“象眼”改成“眼睛”。老师这种批改作业的态度和作法 ,引发了笔者如下思考 :一、教师慎用手中笔“象眼”一词错否?当然没错。然而 ,该生的老师为何给“象眼”判了个“×”呢?我想 :无外乎该教师在出这道题时 ,心中想的是二年级的学生最熟悉“眼睛”这个词。所以 ,当他发现学生组的词不是“眼睛”时 ,就不加思索地判个“×”。老师手中的大笔一挥是小事 ,然而这一“×”却扼杀了一个小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学生提前读写又轻松愉快,几年来,我充分发挥“注·提”优势,在一年级进行开篇训练,有头有尾有中心地搭起文章的架子。 一、进行句型训练,教学生说写完整句子 从入学教育开始,我就在阅读、说话课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地方有××?这是××?×时×在×地干什么?”等句型训练。学生根据问题就完整地回答出:“学校有学生”、“这是教室”、“上午学生在教室上课”等。这样,他们就建立了说完整句的概念,9周后,我还让学生用拼音写下来读一读,课后交老师批改讲评。  相似文献   

19.
听课有感     
在一次观摩教学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公鸡脸红了》一课。当指导学生用“帮助”一词造句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要想别人帮助你,你就要在平时多帮助别人!”真是一语惊四座!这个学生的造句与许多学生“××帮助××干什么”的句式不同。一句话中用了两个“帮助”,且是个复句,确实不同寻常。可是,这句话中又明显地暴露了这个学生的某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不少听课老师交头接耳,为教课的青年老师担忧:如何做到既不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恰如其分地帮助这个学生端正认识呢?  相似文献   

20.
胡乃梅 《湖南教育》2002,(19):38-38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节奏。通过节奏训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节奏训练不应只通过拍手、拍腿等活动去掌握,还应适当教一些创作练习。教学中有如下三种做法。节奏排列组合游戏。用汉字代表音符,并通过学生排列、组合节奏游戏。游戏一,按节奏拍手,并跟老师读。4/4×××|××××|×××—‖走走走跑跑跑跑跑跑慢走游戏二,把汉字换成节奏符号。快快快快跑跑|走走|慢走‖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