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纳起来,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以下三种状态:一是容易产生挫败感,二是难以获得成就感,三是容易产生危机感。因此要缓解和消除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赣州市18个学校1096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及41位教师的访谈发现:赣州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以社会、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压力为主;近四成左右的教师有明显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疲惫和少成就感;人口学变量和职业状态变量对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水平有影响;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在最高获奖级别上的差异折射出教师发展阶段中的"高原期";对职业的认同度及其职业能力共同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还是教师自己,都希望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能够高一点。可眼下,相当一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但我认为要使教师从根本上变"职业倦怠"为"快乐工作",学校要努力把握教师职业幸福的4大要素,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一问:学生说不说你好我们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活动伊始,老师们普遍认为自己一定会受学生欢迎——因为大家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教师调查问卷》对高校266名在职教师进行幸福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幸福感的现状高于全国常模;教师工作压力存在性别、文理科、职称及年龄差异,低学历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明显;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职业压力之间均呈负相关,而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不能有效地缓释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心理反应。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因学生基础差、管理难度大、职业危机、工作压力大等主客观原因,产生了职业倦怠症。而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对生活和工作失去兴趣。他们的这种消极心境和态度,不仅损害着自身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也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品质和发展。鉴于此,本文从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谈起,结合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期避免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态,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是易产生倦怠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着一种职业危机——职业倦怠。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更是如此。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拟从外在因素(社会、学校、学生)和内在因素(教师自身)入手,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使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产生职业倦怠症的教师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是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原因,本文对1286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以及中介分析等方法对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职业压力水平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并且,工作满意度在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了稳定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要关注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注重学校在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三者的整体作用机制,发现职业承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职业承诺对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在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建议建立提高职业承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制度,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特定的职业性质和生活方式使其工作压力难以得到有效排解,从而导致其职业倦怠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导致教师的职业效能降低,而且对学生发展也造成显著的消极影响。文章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内涵、分析模式、影响因素及测量模式,并对今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产生职业倦怠症的教师越来越多,倦怠程度也越来越重,有的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过激行为或厌世轻生。前不久,江苏省盐城市某小学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教师职业被公认为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高度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文章通过对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的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教师职业及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教师“幻灭”心理是指一部分教师本来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期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于理念、课程改革、自身素质、工作压力、家庭因素等内外原因导致职业倦怠.缺少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追求.并产生徘徊、应付、抵触和逃避的一种消极心理。这种“幻灭”的消极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特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诊断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职业倦怠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其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因其所教学生的特殊性,比普通学校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burnout)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相似文献   

17.
“5.12”大地震不仅摧毁了校同,还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更冲淡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七一大西街小学以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情趣、职业理想修炼为重点,力图用精神的光芒拭去教师职业倦怠的尘埃,重建教师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省395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5%的教师有严重职业压力,43.8%的教师有轻度职业压力;有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8.2%,7.8%和2.8%.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9.
编外教师是指不纳入事业编制的聘用的代课教师。编外教师目前是农村幼儿园的主干力量,她们工作任务较重,职业待遇偏低,因此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当下应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创设安全宽松的工作空间、扎根乡土享受工作的幸福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缓解编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由职业倦怠而引发的高流失率和消极行为,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教师重要组织部分之一的辅导员群体,因其工作任务、工作分工的特殊,其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常见。笔者在重庆各学校中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80名进行调查。辅导员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从职业压力角度总体上能很好地预测职业倦怠,能很好地预测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并能很好地预测成就感低落现象。要降低职业倦怠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降低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