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近代新疆职业教育主要有职业学校教学、开办各类专门的技术班级、企业培训人才、派学生赴外地或国外进行专项学习等四种形式。近代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清末的初创期、民国前期的停滞期、民国后期的兴盛期三个阶段。近代新疆历届省政府对职业教育还是很重视的。不过,近代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很有限,人们接受职业教育也有很多限制。  相似文献   

2.
民国建立以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始起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也在清末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由于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虽然民国建立以后到抗战爆发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波折,但是在政府努力和时代的要求下,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在这一时期还是获得了很大成绩,为后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累了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陆费逵在我国教育史上较早提出了职业教育问题,主张“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倡导“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并重”,呼吁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资格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我国近代,职教教师资格制度于洋务运动时期产生萌芽,清末新政时期初步确立,民国前期延续发展,民国后期深化发展.经过四个阶段的持续演进,近代职教教师资格制度从宏观体系到微观规定,都已渐趋相对完备,对当时师资质量提升和职教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  相似文献   

5.
1866年左宗棠奏请创办福建船政学堂,拉开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帷幕。之后,经过近代洋务派实业家和教育家们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到1903年清政府将实业教育列入学制。这样,我国第一次有了职业教育的学校体系。这个体系的诞生,使职业教育除学徒制之外,又有了近代的职业教育制度。随着清朝政府的灭亡,从民国诞生到二十年代末期的十多年时间内,国内有识之士提倡职业教育,呼吁创办职业教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萌芽和发展经历了清末和民国两个时期。清末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出现了实业教育的萌芽,并不断发展壮大;民国时期是在清末实业教育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按照学制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实业教育改革阶段(1912~1921年);职业教育兴起阶段(1922~1926年);职业教育发展阶段(1927~1949年)。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国初期职业教育思潮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6年左宗棠奏请创办福建船政学堂,拉开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帷幕,到1903年清政府将实业教育列入学制。这样,我国第一次有了职业教育的学校体系。从民国建立到二十年代末期的十多年时间内,全国上下一直呼吁创办职业教育和提倡职业教育,并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和实践运动。这种思潮和实践运动,对我国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走向,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民国职业教育法的进程发现,民国职业教育法具有进步与波动、反复等典型的历史特征,为认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立法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近代维新运动的英勇斗士和卓越宣传家,他在19世纪末的《请变通科举折》中,率先提出“智农工商”的思想;1917年,他是由黄炎培发起创建中华职教社的重要参与者;1922年,应中华职教社举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邀请,他以《敬业与乐业》为题发表演说,把所提倡的趣味主义教育应用于职业教育以发展人的个性。这一历史过程从晚清到民国,从“戊戌变法”到“五四”以后,从近代实业教育到现代职业教育.跨越了几个时代.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杨国献  陈丘 《考试周刊》2010,(20):206-207
湖南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在全国职业教育发展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因此,对于近代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了近代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对新世纪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已经成为我国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但是,我国现行职教集团的组建具有自发性,游离于职教体系之外,其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对职教集团的参与及其在集团中的主导作用,使职教集团由非法人向法人过渡,实现集团由虚向实转化;进一步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向来受到多方关注.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其中等教育发展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文章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从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针对发展不均衡、吸引力不强、设施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开放性不足、办学效益受限以及"双师型"教师紧缺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改革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实现职普融通。现阶段,我国中等层次教育的职普融通并不全面,许多问题呼唤全方位、深层次的职普融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培养方式缺乏终身教育、生涯教育的意识,课程设置侧重就业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兼顾不够;制度上不允许学生在普教和职教间互相流动,不是本质上的融通。职普不融通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中等层次职业教育的角度,审视职教与普教,承认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从课程设置、学分互认、证书等值等方面入手,建立职普融通的"立交桥",多渠道探索职普融通的路径,促进职普融通的发展,形成制度,从而为建立健全的职教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民办职业教育管理不规范,办学质量不高,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办学定位不明确。对此,政府应明确自身职能,积极发挥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作用,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教育外部管理,保障民办职教发展;学校应进行科学定位,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水电资源大开发呼唤新型技能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葛洲坝集团公司参与西部水电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人才问题为个案,分析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认为西部水电资源的开发,需要职业教育提供足够的学习型技能人才、创新型技能人才、高职业忠诚型技能人才和团队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6.
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试点衔接项目的开展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还存在着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缺乏依存性、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中职生学习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应切实将中高职培养目标和专业真正融通,并加快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在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协调,才能使中高职真正地衔接起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各地的中专院校纷纷转为高职学院.高职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同时也彰显出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招生和就业中的不平等现象.教育过程的不重视行为等,导致职业教育尽管表面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实际上却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押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又存在着种种困难。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探索了发展高职教育的新思路,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性任务.然而,由于中高职教育特别是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成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障碍.因此,正视并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招生难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误区、以普教独尊正统的教育体制、中职自身的“三差”问题、社会劳动用工准入制度的不规范、中职发展空间的不足等是导致中职招生难的主要原因。相应对策有:一是摒弃人们的思想偏见,二是建立多元正统的教育体制,三是解决好中职自身的内部问题,四是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五是拓宽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