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性化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系 创造性人才培养与个性化教育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化教育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个性化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二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愈来愈被教育界同仁及有远见的人士所认同。这是由两者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个性,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其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教学之所以把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作为首要目标,原因就在于;个体的主体性是个人生活的灵魂,没有个体性的主体性,就谈不上自我选择。而自我选择是个人价值的自我确证…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就是人才的主体性特征的展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是课堂的统治者,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无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立个性的人,把课堂当作教学的演艺场,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游安军 《湖南教育》2002,(13):34-35
培养21世纪创造性人才,必然要求我国基础教育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个性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总是与学生个性的张扬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顺应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提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强调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不规定…  相似文献   

4.
德国心理学家恩斯特认为:“人性是自我塑造的一个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创造的活动。”而创造总是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造。个性化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个别差异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究问题,让每位学生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达到某种完善的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政治课教学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要使政治课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下面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哲学、心理学和创新原理,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如果从哲学的层面来看,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扬弃”。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这一本质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创新教育是强化主体性的教育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具有个体化特殊性,又有社会化的一般特点。其内容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个性发展等。然而,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应试为主要目标 ,注重在学生知识的储存和再现方面下功夫,过分突出“教师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缺失 就教育而论,个性化就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它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新课标理念提倡“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这既是作文本质特征的体现,更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的主体性与创新意识有密切的联系,以主体性的视角研究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自主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改革评价体系,鼓励自主创新,不断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人文价值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体现,强调教育实践中人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拔尖人才;在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自我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辩证关系,主张“心物合一”,始终保持人的主体性和超超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教育领域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越来越重。在多年的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逐步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从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始。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们不但应当客观评价与看待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更应创设种种情境条件,为凸显学生个性奠定环境基础与彰显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主体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人才会有独立个性、独到见解和创新意识的主体性。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就必须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主体价值的进一步实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证。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 ,发展个性” ,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 ,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 ;在教学目的中 ,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 ,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 ,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一个性又称人格 ,是个体所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1] 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不同 ,个性就会不…  相似文献   

12.
当今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严重弊端主要有三,一“一刀切”,所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没有个性,没有特长;二“少慢差费”,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的精力,而实际效果,事倍功半;三“形式主义”,注重形式,忽视实效,注重教师,忽视学生。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是人对自我实施有意识的控制。它包括创造性、参与性、竞争性和适应性。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有条件的。首先是主体意识,即要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意识,其次是主体能力(包括知识)。有意识而没有相应的能力,就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有能力而没有相…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哲学、心理学和创新原理,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是强化主体性的教育。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既具有个体化的特殊性,又有社会化的一般特点。其内容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个性发  相似文献   

14.
赵晴 《四川教育》2001,(5):16-16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人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创新精神的源泉,也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初期,伴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其心理上也在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性意识觉醒、个性心理逐渐成熟、社会兴趣激增、感情世界丰富等。这正是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关键期”、“黄金期”。学校应抓住这个契机,选好切入口,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我们认为初中生社会交往良好心态与技能培养是实现学生个体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实质上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当各具个性的人才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独特风格和个性风采时,人才的多样化也就得以体现。因而,进行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趋势。一、语文个性化教学体现自主性特征,为多样化人才培养提供动力内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通过个性化的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弘扬学生主体性,彰显学生个性,建构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个性是创造的基础,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造活力;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造特色;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赵军浩 《考试周刊》2012,(44):127-12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江泽民同志曾先后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主体活动探究式”是全国“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 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旨在改革传统应试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受压抑的弊端,全面释放 学生的个性与潜能,以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应当重视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优良的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体,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和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创新教育的主题,是教育价值的正确取向,是提高教育质量与人的素质的关键。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基础。一个人的个性一旦萌芽,就有形无形地影响着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小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基础时期,教育者应把培养主体、发展个性作为这一阶段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